APP下载

民族歌剧《英·雄》中湖南花鼓戏元素的运用

2022-03-02王容陈雁飞

艺术评鉴 2022年3期
关键词:歌剧

王容 陈雁飞

摘要:《英·雄》是由湖南省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打造的一部极具湖南地方特色的大型民族歌剧,用本土音乐来讲本土的英雄故事,是这部歌剧最大的特色。笔者非常有幸参加过该剧合唱部分的演出,对《英·雄》这部剧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和感悟。本文对《英·雄》中湖南花鼓戏的唱腔、乐器及语言等三个元素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力求揭示传统民间音乐与现代民族歌剧碰撞的独特魅力,也让更多观众了解《英·雄》这部歌剧创作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英·雄》  湖南花鼓戏  歌剧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3-0151-03

一、《英·雄》及创作背景简介

民族歌剧《英·雄》是一部四幕式的歌剧,分别为“初恋·俚歌”“热恋·酒歌”“苦恋·离歌”和“生死恋·长歌”,介绍了主人公缪伯英与丈夫何孟雄二人从相识、相恋到为革命大义英勇牺牲的故事。歌剧名称“英雄”,这两个字指的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以剧中两位主人公缪伯英与何孟雄名字中的“英”“雄”二字命名,赞扬他们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的英雄精神,二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夫妇。

《英·雄》这部剧的主创——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它是在株洲市歌舞剧团和花鼓戏社团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承担着民族歌剧及长沙花鼓戏“湘东路子”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责任。主创团队因“送戏下乡”了解到缪伯英和何孟雄的事迹,深受震撼和感动,从而创作出《英·雄》这部优秀的作品。歌剧中运用了大量的湖南特色民族音乐元素,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湖南花鼓戏元素的运用。

二、《英·雄》中湖南花鼓戏元素的运用

湖南花鼓戏是在湖南民间歌舞——“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地方戏曲,一般说的花鼓戏通常指湖南花鼓戏。花鼓戏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民间故事等,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花鼓戏可以说是湖南民间音乐的形象代言。

(一)《英·雄》中湖南花鼓戏唱腔的运用

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戏曲中需要穿插的曲调总称,即人声歌唱的部分。

1.花鼓戏曲调的运用

湖南花鼓戏的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分为小调、牌子、川调和打锣腔等四个类型。《英·雄》第一幕中的合唱《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便是由湖南花鼓小调《乡里妹子进城来》改编的。《乡里的妹子进城来》是花鼓戏小调中的阳雀调(也有把阳雀调归为川调类的,因川调来源于民歌小调,小调也来源于民歌,且花鼓戏的曲调在同一剧目里面可能会因移宫换调而作变化,故曲调的分类仍有所争议),它本是湖南邵东地区的民歌小调,后被剧作家写到了花鼓戏剧目里面。《英·雄》中改编的《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基本延续了《乡里的妹子到京城来》的旋律,保留了其阳雀调的典型旋律特征。

歌剧中其他运用到湖南花鼓戏元素的部分大多采用的是川调的特点。川调是花鼓戏唱腔中影响力最大也最常用的曲调形式。川调的基本唱腔结构为:上句过门—上句唱腔—下句过门—下句唱腔。川调中通常以四个骨干音6、1、3、5呈三度往上叠加的音级关系,曲调丰富多变。川调最常用于表达欢快愉悦的情绪,故在《英·雄》中表达高兴情绪的场景都采用了花鼓戏川调的特征,最为明显的便是第三幕中缪父缪母的唱段《人逢喜事精神爽》:

首先是大筒及唢呐为主的花鼓戏伴奏乐器的过门,后面的唱段基本采用了过门乐句加唱腔旋律乐句的结构:第一句过门—缪母唱段“昨夜房内灯花爆,清晨枝头喜鹊鹊闹”—过门—缪父唱段“有人传讯女儿要归,忙备家宴迎接玉桃”-过门……另外旋律也采用了川调中以6、1、3、5为骨干音的羽调式,如谱例所示:

还有《老乡见老乡》中也运用了花鼓戏川调的特征,它的唱段结构为:过门—唱段“老乡见老乡”—过门—唱段“同师又同门”—过门—唱段“原来根在一方土,叶在一条藤”—过门—唱段“大山给了我们犟脾气哟,辣椒给了我们粗喉咙”—过门—唱段“不管走到哪里去,乡音难改吔”……旋律也采用了以6、1、3、5为主的羽调式特征。

2.花鼓戏润腔的运用

“润腔”指在歌唱时参照语音语调对旋律加以特殊的艺术润色的演唱技巧和手法,用来增强音调的表现力,使唱腔更生动传神。湖南花鼓戏的润腔种类很多,有倚音润腔、颤音润腔、滑音润腔、花舌润腔等。

《英·雄》中采用了很多花鼓戏常用的润腔方式,《湖南的妹子进城来》便运用了大量的倚音润腔,如“哎”字采用的是前倚音35,“湖”字也是用的前倚音61;《老乡见老乡》中“原来根在一方土,叶在一条藤”一句中“原”字和“藤”字也运用了倚音润腔。《人逢喜事精神爽》中“昨夜房内灯花爆,清晨枝头喜鹊鹊闹”一句中“夜”字和“喜”字采用了上滑音润腔,“有人传讯女儿要归,忙备家宴迎接玉桃”一句中“归”字和“桃”字运用了湖南花鼓戏中常见的颤音润腔等。缪父缪母的扮演者本身就是花鼓戏演员,他们的唱段不仅花鼓戏元素最为丰富,唱法上也不是歌剧中常用的美声唱法,融入了花鼓戏独特的唱腔,而缪伯英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王丽达原先也是湖南省艺校花鼓科出身,他们的演唱赋予作品更浓的湘味。

(二)《英·雄》中湖南花鼓戏乐器的运用

湖南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极具特色的大筒,大筒形状类似于二胡,但音色与二胡有所区别,它的音色明亮、粗犷、浑厚,因其在花鼓戏中的重要地位,又被称为花鼓大筒。唢呐在花鼓戏中也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唢呐音色高亢嘹亮,表现力强,刚好与花鼓戏音乐的山野特色相呼应。此外,湖南花鼓戏中还增添了锣、鼓、钹、快板、木鱼等打击乐器,使其节奏鲜明、充满活力,加强了唱腔和表演的准确性。

《英·雄》中带有湖南花鼓戏元素的乐段,都加入了大筒、唢呐及其他打击乐器。比如,《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使用了大筒为主奏乐器,间奏中使用了锣和钹等打击乐器,在缪伯英独唱的时候又加入了特色的木鱼、小锣等,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老乡见老乡》的过门中,也是以大筒为主奏,充满浓厚的湖南乡土气息,在唱段部分还加入了木鱼,民族味十足;《人逢喜事精神爽》中以嗩呐和大筒作为主奏,还加入了堂鼓、锣、木鱼等特色的湖南民族打击乐器,以表达缪父缪母迎接女儿回家的喜悦心情。

歌剧中花鼓戏乐器的使用加上其他西洋乐器,形成了独特的中西结合的乐队编制,民族味与西洋歌剧的碰撞别具特色。

(三)《英·雄》中湖南花鼓戏语言的运用

湖南花鼓戏又包括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各个地方的花鼓戏都是采用当地方言进行表演的。《英·雄》中带有花鼓戏元素的唱段基本采用的是长沙方言。长沙方言属于新湘语,它与普通话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ā)、阳平(á)、上声(ǎ)、去声(à),但长沙方言比普通话多了两个声调,六声调号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

长沙方言的六个声调的音高正好是三度相间的关系,若以“阴平”为宫音,则各字调之间正好是6135的音程关系,而长沙话的基本语调便是以6135为骨干音的羽调式为主,这也是湖南花鼓戏的基本音调,三度相间的字调促成了湖南花鼓戏的跳进特点。比如《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中“湖南的妹子”对应的旋律为611161,“印花布包袱”51511,《老乡见老乡》中“叶在一条藤”63663161,“一听就是个湖南人” 61566361161,这是歌曲中的旋律,也是对应的长沙方言语调,所以我们听到歌剧中很多片段有着浓烈的湖南花鼓戏味道,就是因为湖南花鼓戏里面的很多旋律直接采用了长沙方言的语调。

另外长沙话的声母和韵母也与普通话稍有差异,长沙话共有23个声母,41个韵母,普通话只有22个声母,39个韵母,故大家经常会听到很多湖南人会把翘舌音发成平舌、“h”发成“f”,“n”发成“l”等等。比如“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演唱时“湖”字发成“fu”,“打双赤脚她不穿鞋”的“脚”发成“jio”,“鞋”字发成“hai”,“印花布包袱”的“花”发成“fa”等。再比如《老乡见老乡》中“原来根在一方土,叶在一条藤”,演唱时“土”发成“tou”,“条”发成“diao”,“藤”发成“deng”等等。如果直接按普通话来发音,会失去歌曲独特的民族特色。

另外,《英·雄》中也运用了很多花鼓戏的衬词,花鼓戏中的衬词除了起到丰富音乐之外,实际上也是长沙方言语系中常用的语气词。如:《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中的“哎呀呀”“啧啧”“哟”“啊”;《人逢喜事精神爽》中的“诶”“啊”;以及《老乡见老乡》歌词中“大山给了我们犟脾气哟”“乡音难改吔”“改么子啰”中句尾的“哟”“吔”“啰”都是湖南花鼓戏中常用的衬词。

三、演唱体会与感悟

民族歌剧《英·雄》在传统西洋歌剧创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民族音乐元素,表演者要根据每个选段的音乐特色及情绪来演唱。比如:歌剧的序曲部分合唱团有一段非常抒情的哼鸣,这里要求哼的声音要像小提琴一样婉转细腻,气息连贯流畅,像是一位长者将这篇故事娓娓道来;而情绪较激昂的部分,要求声音状态要“竖”一点,字要“立”起来,要往偏戏剧的美声唱法上靠,比如《好花不怕霜雪打》《罢工》《五卅》《开辟那万代江山》等,演唱者的情绪要积极饱满,充满“战斗力”;歌剧中体现欢快情绪的合唱则要求音色年轻活力一点,比如第一幕《湖南的妹子到京城来》,演唱时第一段的“哎呀呀呀 啧啧”中“哎”字要发成“a yi”,意在体现同学们对缪伯英打着赤脚不穿鞋这一行为的好奇和打趣,这也非常贴合湖南人直爽的性格,而第二段的“哎”则发成“ei”,这里是表现大家对缪伯英女状元身份的赞嘆和钦佩,两段中的“哎”字头都要突出一点,且要把这两种不同的情绪都表现出来;还有一些片段需要演唱者控制音量,采用“半声”演唱,比如《正是好时候》,这一段是为了渲染缪伯英何孟雄洞房花烛夜的美好,所以合唱成员要采用弱声,慢速,并保持高位置,不能有一丝突出的声音。再如《两地书·四季》中的合唱,这里同样要求用弱声或“半声”演唱,此段的背景是二人新婚不久后接到组织任务,即将奔赴东西,演唱时应带有伤感、不舍、思念的情绪……

《英·雄》这部歌剧在创作上推陈出新,开创了将花鼓戏元素融入民族歌剧的先河,但歌剧本身浪漫英雄主义的故事情节亦让人动容,犹记得缪伯英临终前写给何孟雄的遗言:“既以身许党,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逝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遗憾终生!你要坚决与敌斗争,直到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说,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英·雄》正是这样一部题材好、故事好、创作新的优秀作品。

四、结语

《英·雄》作为一部湖南本土打造的民族歌剧,既是红色革命题材,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大量借鉴和使用湘东民歌及湖南花鼓戏音乐素材,是中国民族歌剧的一大创新。笔者通过对剧中湖南花鼓戏元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英·雄》这部剧的创作十分用心和巧妙,它拉近了地方音乐与高雅艺术的距离,既加大了歌剧的受众面,同时也为宣传湖南本土民间音乐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晖.民族歌剧《英·雄》音乐的民族性[J].艺海,2018(03).

[2]龙逸.谭盾钢琴曲《看戏》中的湖南花鼓戏元素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5(08).

[3]谭真明.湖南花鼓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许洁.湖南花鼓戏润腔特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邱丽.长沙花鼓戏中的方言运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猜你喜欢

歌剧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关中国歌剧策划、创排之思考
不灭的希望 永恒的信念——歌剧《徐福》一席谈
自媒体时代歌剧评论的机遇与挑战——以歌剧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歌剧
童话歌剧
童话歌剧
当代中国歌剧人的责任和使命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