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寒天与乐天相伴

2022-03-02陈才智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1期
关键词:苦寒村居乐天

陈才智

大寒深处春水生,千山万径阅枯荣。按照中国传统节令,二十四节气里压轴的是大寒,过了大寒,意味着又过了一年。古人讲,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但是,靡不有始,鲜克有终。大寒的意义之一,就是善始善终。《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的物候有三个,一是鸡始乳,二是征鸟厉疾,三是水泽腹坚。就是说,母鸡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蛋了;鹰隼之类远飞之鸟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寒至极点,水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最厚最结实。而物极必反,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也意味着开始走向消融了。过了大寒,就是立春,气温回暖,新的一年也即将开始。

在大寒这个节令,不妨与乐天相伴,看一看这位广大教化主如何与大寒相处,怎样乐于应命顺天。白居易,字乐天。《礼记·中庸》云:“君子居易以俟命。”这是白居易名的来历。《周易·系辞上》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这是白居易字的来历。从字面上看,“乐天”就是乐于顺应天命,“居易”则是安土之意,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礼记·哀公问》云:“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从反方面解释了安土与乐天的关联。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曰:“不能乐天,不知己过而怨天也。”苏轼《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说“努力莫怨天,我尔皆天民”,怨天尤人,怨恨命运,不反思己过,就会责怪别人,非君子之道也。明代王廷相《慎言·作圣篇》云:“随所处而安,曰‘安士’;随所事而安,曰‘乐天’。”再来看《孟子·梁惠王下》:“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与郑玄同时代的经学家赵岐注云:“圣人乐行天道,如天无不覆也。”将乐行天道这层意思再引申一步,“乐天”还可以理解为安于处境而无忧虑,也就是陶潜《自祭文》所谓:“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以上这些典籍均可帮助我们理解“乐天”一词的内涵。

作为唐代最有生活情调的大诗人,白乐天可谓人如其字,对节令物候非常留意和关注。如果调查一下白居易笔下的节令物候描写,就会发现,他的诗歌基本上涵盖了二十四节气,这当然与他的诗作留存数量是唐代之冠有关,但他留心身边日常,勤于创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两首他笔下与大寒相关的诗作。先来看《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据《白居易年谱》,这首诗作于元和八年(813)十二月,地点是在下邽,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渭南市北下邽镇东南。当时白居易因母亲逝世,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老家。退居期间,白居易身体多病,生活也十分困窘,多亏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雪中送炭,才幸免饥冻苦。

这是一首讽谕诗。在当时文坛上,白居易最早出名就是凭借着讽谕诗。什么是讽谕诗呢?白居易自己的界定和理解是:“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比兴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至于讽谕诗,意激而言质。”可见,所谓讽谕诗,内容的规定性是旨意可观,稍存寄兴,与讽为流,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比兴;其创作意图是要成兼济之志;其艺术特征是意激而言质。按照这个理解,我们来对照着阅读这首《村居苦寒》。

在白居易题材广泛的讽谕诗中,这一首《村居苦寒》叙写流畅,不事藻绘,而格外真切感人,具有纪实的史诗性质,在当时确实属于“意激”,意见很激烈,思想很前卫,其中包含着热烈的心肠,伟大的抱负,闪熠着推己及人的人道主义光辉。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正处于唐代中期,当时虽然相对安稳,但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已经大为减少,可是还要供养大量军队,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形下,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来自普通世家的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诗中所写“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夏旱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一样,正是他亲眼所见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开篇“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据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三:“乐天诗有记年月日者,于以见当时之气令,亦足以裨史之阙,如曰:‘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夏,不雨旱爞爞。’有以见宪宗即位三年,久旱如此。又诗曰:‘元和岁在卯,六年春二月。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连宵复竞日,浩浩殊未歇。’又以见元和六年二月晦为寒食,当和暖之时,而霈大雪,其气候乖谬如此。又诗曰:‘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又见元和八年十二月五日大雪寒冻,民不聊生如此。仆按东汉延熹间大寒,洛阳竹柏冻死,襄楷曰:‘闻之师曰,柏伤竹槁,不出三年,天子当之。’乐天此说,正所以记异也。”可见白居易诗歌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村居苦寒》这首诗的结构十分简单,完全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农民,后一部分主要写自己,二者同样的是处于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可是冷暖对比十分明显。农民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而自己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之后,深感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自剖自责,这不能不说难能可贵。“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二句,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凸现出诗人对农民饥寒交迫的深切同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上评论道:“诗境平易,正以数见不鲜。”正因为眼中屡次所见,所以叙写流畅,情真意实,体现出白诗独特的平易通俗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不但讽谕诗平易通俗,其他类型的诗也具有同样的特色。比如同样是在大寒之节撰写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一首知名度极高的邀请朋友喝酒的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时年46岁,已经从中央朝廷的高官,被贬为地位卑微的江州司马。刘十九大概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十九”,是指排行,名字不详。很多选本认为是彭城人刘轲,据朱金城考证,非也。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另有《刘十九同宿(时淮寇初破)》诗:“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可知刘十九为嵩阳(今属河南洛阳)人。淮西吴元济诛于元和十二年(817)十一月,此诗作于淮寇初破之时。元和十三年(818)春,白居易在江州又有《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崔二十四同饮》,其中的“刘十九”,应该都是指白居易在江州时的这位友人——嵩阳刘处士。

在诗体上,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值得考量。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信手拈来,即成妙作,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诗作写尽人情之美,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至今读来,仍有余温。

对这首诗的意境和情调,后代的批评家在钦羡之余,可谓好评如潮。比如,明代黄周星《唐诗快》评论说:“岂非天下第一快活人。”清代孙洙《唐诗三百首》评价:“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吕薇芬校点本)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气盛言直,所谓白诗妇孺都解也。”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卷三曰:“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中国书店影印本)俞陛云《诗境浅说》曰:“寻常之事,人人意中所有,而笔不能达者,得生花江管写之,便成绝唱。此等诗是也。即以字面论,当天寒欲雪之时,家酿新熟,炉火生温,招素心人清谈小饮,此境正复佳绝。”(《诗境浅说》续编)

梁启超批点《白香山诗集》认为,白居易《招东邻》:“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能来夜话否?池畔欲秋凉。”与此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同一意境”。读《招东邻》《问刘十九》二诗,可知白居易之好客,有酒则呼友同饮。今存长沙窑瓷器有两首题诗:“二月春豐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能饮一杯无?”“八月新风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色好,能饮一杯无?”(田申、刘鑫《全唐诗补:长沙窑唐诗遗存》,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可以明显地看出拟仿改写白居易原诗的痕迹,这正是此诗流行一时的最佳案例。原迹字体的俗写,乃至讹误,充分透露出白诗在走入世俗民间时产生的变形轨迹,这一点颇有《诗三百》重章叠韵的遗韵。

“愿保乔松质,青青过大寒。”(耿湋《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在自己远贬江州之际,46岁的诗人白居易能够苦中作乐,寒中送暖,期盼一份最最平凡的友情,这与他42岁时,在村里的农民苦寒之际,愿意站出去,写下来,同情并呼喊,其实是心同此理、情同此怀的,皆岁寒然后知乔松之后凋也。被视为充满“寒气”的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面曾说:“天气愈寒了,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吗?我们是有的。”也和白居易《村居苦寒》一样,是对比着自己来写的,这不仅是面向已逝友人的亡灵,也是面向所有需要温暖的天下苍生。鲁迅惯于在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但寒的极点后面就是春天,所以他也曾说:寒凝大地发春华。时当岁末,令在大寒,愿我们运转春华至,岁来嫩蕊青。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猜你喜欢

苦寒村居乐天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村居
遣怀
《乐天》
观菊赏鹦有怀
村居
村居
咏棕树
苦寒吟
许瀚文??《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