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论
2022-03-01孙少帅
孙少帅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1]中国共产党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定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党的创建过程中淬炼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的伟大建党精神,赋予了爱国主义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启迪,为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强国提供了宝贵资源和强劲动力。政党的特质是靠精神塑造的[3]。当前,我们党带领人民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意涵和价值效度,依然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党初衷和历史使命的深刻昭示。由此,深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关涉、价值呈现和价值实现,有利于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关涉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集情感、意志、动力、行为等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4],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范畴,更是推动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5]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的凝练和表达,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密切的价值联系,为此,要深入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历史场景、理论前提、实践基础以探寻二者的内在契合和价值关涉。
(一)历史场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探索中体现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1840年鸦片战争后,封建制度统治下的“天朝上国”被西方列强的工业文明冲开了大门,中国在西方列强无尽的压迫面前寸步难行,中华民族日益陷入濒临毁灭的悲惨境地中。在这黑暗的境况下,中国人民的“人格”、中华民族的“国格”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和践踏,为了改变民族的境遇和命运,以洪秀全为代表的起义军发动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勇敢地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为探索中国独立富强做出了些许尝试,但由于其宗教色彩浓厚,“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6],因而最后陷于失败。之后,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的尝试,进而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倡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盲动,再到推翻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运动……不同阶级力量的接续出场并以不同形式的政治主张和制度模式试图挽救国家危亡的命运。孙中山先生曾苦忧“方今列强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7],遂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通过革命运动摧毁了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根基,这时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才从完全意义上得以开启。然而这些探索并未使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实质性扭转,也并未改变中国人民被奴役、被欺辱的悲惨命运。实践表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8],尽管这些不同政治力量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与思考显露着对中华传统政治文明中忧国忧民和家国一体等爱国情怀的延续,但由于其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愫,在制度局限和阶级利益固化的藩篱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而最终归于失败。在历史的纵横比较中不难看出,近代以来不同实践探索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深刻历史镜鉴,这其中既蕴含着对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精神在价值观念上的秉承与接续,也是在阶级利益、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等维度,对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基于自身利益诉求所折射出的爱国主义的突围与超越。
(二)理论前提: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耦合中彰显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情况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物主义的批判,并在对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加以改造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了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历史地总结出了民族独立作为国家发展进步的根基和命脉,鲜明地提出爱国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思想前提,表征着马克思对国际无产阶级的深情关切和认同。譬如1871年他在致库尔曼的信中夸赞了“巴黎党内同志们”的爱国志气,写道:“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9]可见,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爱国主义,就是解除国家的被侵略和民族的被压迫。列宁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进一步阐释了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思想的本质,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超脱于狭隘的单个国家界限,立足于全民族发展的视域倡导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运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无产阶级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赋予被压迫和奴役国家推翻旧统治力量的根本思想武器。实际上,早在20世纪前后,一些外国传教士和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便开始通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进行契合自身阶级利益诉求的阐发和传播。直至新文化运动伊始,以李大钊、陈独秀和瞿秋白等人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才开始以较为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了阐释和论究。他们以研究与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关经典著作为着力点,自觉将其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势联系起来考察,将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思维框架和理论图景中予以呈现,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本取向、精忠报国、大同理想等文化基因渗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土壤内,二者的有效结合使一批进步分子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并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1]提供了重要革命纲领,从根本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石。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得以培植和显露的。
(三)实践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具体活动中凸显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确证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洗礼,而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直接进入更高社会形态的原初设想,成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这一胜利果实给中国革命以深刻启迪。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时代任务被逐步提上日程。具体来看,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超越“狭隘爱国”的范畴,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深入实践积极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培养一大批先进的爱国主义者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而为这一队伍不断走向壮大提供了根本指引。随后,他们在积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开始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其中无政府主义者立足于极端个人主义,“鼓吹个人的绝对自由,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2],本质上反映了其困囿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立场,因而具化出了其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学说的“碍国”主义倾向。基于此,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想论战中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逐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在各种思想的交锋与较量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以历史的主动精神前赴后继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主义革命实践中再次选择了向西方学习。其中,李大钊眼神敏锐地看到了十月革命之于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重要价值,他指出俄国革命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内足以唤起其全国之自觉,外足以适应世界之潮流,倘无是者,则赤旗飘飘举国一致之革命不起”[13]。在法俄革命的横纵对比中,揭示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对于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选择。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伟大建党精神应运而生,这种内蕴在全体中华儿女普遍心理模式和大众集体记忆中的民族情怀和家国风骨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与民族国家之间深厚的思想基础,而伟大建党精神正是这一建党过程的深刻凝练和鲜明表达,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主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的实践运动绘就了一幅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图谱。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呈现
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4]从这一思维逻辑出发,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内在品格和崇高风范的集中体现,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情怀的本质内容和精神实质。这一“彻底的理论”以其自身禀赋的价值引领力和历史穿透力,在生成理性爱国认知、涵养深厚爱国情感、砥砺坚毅强国意志、践履真切报国行动4个方面起着重要而深刻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一)生成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生成理性爱国认知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复杂认识系统和理论体系,并非个人心理要素的零散布设和简单堆砌,它是以爱国认知为理性前提且有着丰富思想内涵、严密层次结构、多线性表现样态的“理性升华与逻辑统和”[15],是个人与国家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理性认识系统。伟大建党精神创生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在浴血奋战中诠释着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怀,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生成理性爱国认知有着重要的价值实效。
主动生成理性爱国认知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始发牵引。爱国主义的生成是爱国认知、爱国情感、爱国意志和爱国行为等要素依次转化和顺序进阶的轨迹和过程,爱国认知作为形成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初阶段和始发环节,一般被认为是行为主体所获得的关于国家建构形象、本质起源、历史文化、发展未来等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整体性认知。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爱国认知作为心理构成要素的逻辑始项和外在行为样态的理论初项,发挥着催化情感、坚定意志和激发行为的形塑作用,“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16]。因此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着眼于生成人民群众的爱国认知,在国家观念的形成和国际视野的拓展中,既要做到对国家、政党和制度的拥护,又要坚定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主权立场和版图思维等,由此形成对爱国的整体性把握和系统性认知。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是生成理性爱国认知的理论根基。作为对伟大祖国科学认识、系统把握、全面了解的现实基础和必然始项,理性爱国认知的生成需要诉诸于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理论场域探寻生发之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坚守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恢弘历史成就的精神密钥和思想之魂。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将为民初心和复兴使命一以贯之,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了巨大牺牲、进行了英勇斗争,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从未动摇,从“将革命进行到底”到“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始终秉持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品格和情怀,从而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路上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夯实了爱国认知的理论根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彰显出了重要的生成价值。
(二)涵养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思想涵养深厚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情感”[17],中国共产党人在战火连天、硝烟四起的革命岁月里正是秉持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深厚爱国主义情怀创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在追求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奋斗进路中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思想光辉,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涵养深厚爱国情感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
真切涵养深厚爱国情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升华。古往今来,爱国从来都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真挚同时也是最深远、最持久的情感,爱国情感作为对国家这个“现实性”共同体的一种主体感受和情绪体验,是在对祖国深刻认知和身体践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文化观念、政治观点和价值理念认同的集中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爱国情是对伟大祖国达到感性共鸣、思想共振、心理共生的价值符号和精神标识,由此涵养爱国情感必须筑牢爱国主义教育的心理基础,不断升华情感的思想高度以振荡出爱国情感强烈的感召力和激发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所涵养的深厚爱国情感,是着眼于世界大变局和民族复兴全局的全新场域中,集中体现在对“四个自信”的虔诚和执着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同,使人们自觉和笃定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踔厉奋发实现宏伟民族复兴梦汇聚起庞大而持久的精神伟力。
伟大建党精神崇高思想是涵养深厚爱国情感的精神依托。爱国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生发而成的,而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论根源和科学性内涵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正是源于“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8],由此作为真理性认识的伟大建党精神涵养爱国情感要善用自身的崇高思想辅之以加持。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具体阐发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这一真理和理想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未来指向于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以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崇高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思想是在带领人民军队血战湘江、转战太行和死战上甘岭中,是在“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中,是在“非典”、雪灾、地震、“新冠”无数共产党人的挺身而出中体现出来的。虽然在不同历史阶段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思想所具化呈现出的现实样态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但从中所凝结出的爱国情感的精神形态确是一般性和普遍性的价值意蕴,它根深蒂固筑牢了爱国情感的精神依托,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凸显出了深刻的涵养价值。
(三)砥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定信念砥砺坚毅强国意志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19],这就是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式存在的意志力量,而其作为一种精神驱动和目标追求能够使人最终抵达现实的“此岸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饱含坚定的爱国意志品质,所孕育出的伟大建党精神透射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砥砺人民群众强国志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顽强砥砺坚毅强国意志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核要义。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造成了史无前例的衰落和停滞,“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国家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错误性本质暴露无遗,无数仁人志士自此踏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自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便成为了每一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宏伟梦想,从康有为“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梁启超“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不难看出,救亡图存以谋求国家出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和革命志士的殷切祈盼和历史夙愿。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挖掘历史的纵深,提炼出爱国先驱和革命志士的“爱国之志”,不断砥砺人民群众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强国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信念是砥砺坚毅强国意志的轴心向度。强国意志是在以爱国认知为前提、以爱国情感为基础经过理解、反思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成熟的理性成分和表现形式。伟大建党精神的担当精神、牺牲精神等内在特质,充分展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成为了砥砺人们群众强国意志的轴心价值。中国共产党建党强党的百年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取得北伐战争胜利后,却遭受到了反革命势力的无情背叛和残暴杀害,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20]。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苏联废除协议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创伤,中国共产党人顽强应对,屏气前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社会主义在中国仍向好而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错误思潮不断抬头、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网络安全及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伟大建党精神的坚定信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充分的确证,它补足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强国之“志”,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展现出了坚韧的砥砺价值。
(四)践履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光芒践履真切报国行动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动员全体中国人民将关于爱国主义的理性认知、情感表达、顽强意志,转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所闪耀的真理光芒,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践履真切报国行动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
积极践履真切报国行动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旨归。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矢志不渝带领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解放和推进国家富强、致力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发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不惜付出一切书写了百年史诗。可以看出,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虽然呈现出差异性的任务表征,但立足实践、投身报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时代主线从未改变。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掷地有声,以始终围绕践行人民群众的报国行动为根本目的和价值旨归。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在身体力行、投身实践上下功夫,不断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的本领、教育的本能和启迪的本事,使人民群众能够主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自觉报国行动,以实现爱国主义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认知、情感、意志向实践的接续转化。
伟大建党精神真理光芒是践履真切报国行动的价值图景。实践报国行动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行动遵循和行为指向。伟大建党精神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照耀百年征程的熊熊火炬和精神之光,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践履报国行动勾勒出了现实的价值图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特质,闪耀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之光,赋予了精神火炬以信仰的力量。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特质,折射出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责任之光,赋予了精神火炬以奉献的力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特质,映照出了敢于为国捐躯、勇于迎难而上的正气之光,赋予了精神火炬以斗争的力量。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特质,映射出了忠诚于党和人民、维护党中央权威和人民主人翁地位的信念之光,赋予了精神火炬以崇高的力量。正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真理光芒的感召和洗礼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实现民族复兴历史宏愿孜孜以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壮丽史诗,擘画出了人民群众践履报国行动的价值图景,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表现出了鲜明的践履价值。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
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熏染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展现出中国人民破浪前行的坚实底气和雄厚力量,向世人昭示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22]。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能否最大限度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我们要从价值遵循、价值力量和价值愿景维度来审视,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一)价值遵循: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价值实现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3]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需要始终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其内在要素和重要范畴来引领正确方向。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百年党史凝结出了一个普遍共识,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作为党和国家根本命脉和利益幸福之所在,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的深刻认识,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制度这一根本领导制度,积极推动党的领导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必须保持对党的领导制度的高度思想自觉和真切行动自觉,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范畴,为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第二,夯实主流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作为精神谱系原点和起点的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重要范畴。新时代发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领导权。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自觉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达到日用而不知的程度。要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全面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努力占据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制高点。第三,提高化解风险和应对考验的能力。国家安全是国家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应对风险考验的能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提出的要求。为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其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需要提升预见和解决社会与自然、传统与非传统、党内与党外、国内与国际等领域的风险挑战,还要积极做好应对“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必要准备,既要有抵御和防范风险的先手,又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的高招,充分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为引领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赢得主动、创设条件。
(二)价值力量:以当代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增强凝聚价值实现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待。”[24]志气骨气底气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催人奋进,助力中国青年成长成人成才。新时代实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需要以当代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增强凝聚磅礴力量。第一,增强做当代中国人志气。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理想信念方面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强化对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推动“四史”教育走深走实,从而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争做有志气的当代中国人。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以有志青年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奋发向上、积极作为的精神品质,充分彰显中国青年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让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闪烁耀眼光芒。第二,增强做当代中国人的骨气。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品格养成提出的要求,需要加强对青年内在精神品格的锤炼和个人意志品质的历练,从而努力锻造青年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争做有骨气的中国青年。新时代要继续传承以有骨气青年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头断血流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充分显现中国青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为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凝聚起新时代的崇高力量。第三,增强做当代中国人的底气。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是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能力信心方面提出的要求,需要加强对青年的大历史观教育、正确的文化观教育、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从而全面呈现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彰显文化自信的能力信心,争做有底气的中国青年。新时代要继续弘扬以有底气青年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那份对历史成绩和现实成就的坚定性和认可度,秉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特质,使新时代青年在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和本领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之力,进而凝聚起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磅礴伟力。
(三)价值愿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夙愿激发价值实现的不竭动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斗争、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5]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赶考之路,全面实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需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夙愿激发价值实现的不竭动力。第一,积极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夫霸王之所始业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继续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把人民拥不拥护、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准则和根本标准。要始终做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层次、各领域、全方位的需要不断转化为现实,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确保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不变的初心充分激发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的内生动力。第二,努力担当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要继续发挥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禀赋的革命斗争精神,围绕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高质量推进中筑牢民族复兴的力量支撑,同时妥善应对来自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带来的冲突挑战,全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始终坚守为世界谋大同的情怀。党要教育人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是妄自尊大的狭隘民族主义,更不是自惭形秽的民族虚无主义,而是立足全人类利益的国际爱国主义。新时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需要我们用中国梦去链接世界梦为世界人民谋大同,要全面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的改革完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赢得发展机遇注入中国力量;要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在“世界结构”的视野下为阐发和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打上国际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