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究

2022-03-01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体系院校

曹 伟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6)

一、文化自信与高职意识形态教育

1.文化自信内容

(1)历史发展自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体系之一,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开展各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文化思想支撑。自远古时期至今,先人创造并留下大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这些成果也广泛吸引外来文明并与之实现融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南宋武将岳飞、明代文人于谦、清末戊戌六君子等人,无不为中华民族文明史添色。新时代青年学生应通过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重要历史事件,建立历史发展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2)传统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时期、各区域传统文化既相互独立,也相互辉映[1]。新时代青年学生还应尊重各类传统节日并了解各区域文化体系,树立传统文化自信。

(3)民族精神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具备深厚底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一系列古代神话故事无不彰显坚韧勇敢、仁爱奉献之可贵精神,现代工业改革等也正是受这类文化指引方才得以成功。新时代青年学生亦应树立民族精神自信,协力推动现代化中国向前发展。

2.高职意识形态教育建设内容

(1)建设教育需求体系。高职院校应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为抓手,积极建设教育需求体系。从本质上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有二: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牢固掌握各类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为祖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利益,成长为国之栋梁;二是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拼搏进取,勇于挑战权威,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不断精进思想、提升本领。此外,高职院校还需注重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令其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所谓大德,也即积极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谓公德,即指奉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体系;而所谓私德,则是指强化自身定力并积极进取。

(2)建设知识探索体系。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知识探索至关重要,因此,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还应积极建设知识探索体系。一方面,要确立并落实“知识讨论自由,学习管理紧缩”的教育工作政策,支持学生持有个人观点并鼓励学生与教师展开讨论;如有必要,还可让学生反向监管教师言行。另一方面,还需强化监管,通过监管学生学习过程,助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3)建设媒体影响体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极易接触各类网络言论;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尚未建立成熟完善的思想认知体系,并未认识到如今安稳优越的生活是由千万人民及共产党员合力共建并共同维护的,因而极易受到不良言论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还需全面深入探讨当前媒体环境,助力大学生建设完善道德体系和心理体系。另外,高职院校还要确立推行教师监管机制,严格监管教师言行,有效防止教师对学生造成不良心理引导。

3.文化自信与高职意识形态教育二者间关系

(1)高职意识形态教育以文化自信为内在要求。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理应自觉充当文化自信引领者,积极传承并勇于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发展内生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在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担任重要角色,却因起步较晚且发展过快而未能形成足够鲜明的文化特色、树立文化自信。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国家亟需高技能与高素质兼备的产业人才,因而对高职院校育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而高职院校要想充分发挥自身文化育人功能,有效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当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主流意识形态遭遇空心化、边缘化风险。西方发达国家意欲乘借网络于国内掀起各种社会思潮对阵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与整合力被大大消解。高职院校学生多为“00后”,心态开放且三观尚未成型,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都极易受到网络文化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敢于亮出“文化自信”之利剑。

(2)文化自信以高职意识形态教育为有力抓手。文化具备意识形态属性,包括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两种。政治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都属于意识形态文化,而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都带有意识形态烙印。可以说,意识形态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样态,文化发展以意识形态为目标指向。中国共产党站位全局,明确提出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意味着从意识形态维度关注国家文化建设工作。同时,“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也是对“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等民众关切的积极回应,担负着塑造并展示具备世界意义且不同于西方近现代文明的新文明形态之职责。高职院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还需以文化自信为重要抓手。就其本质而言,文化自信也即价值观自信,而价值观又是意识形态之内核。要想树立并增强文化自信,还需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凝聚作用与传播功能。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借助意识形态凝聚力保持文化定力。意识形态蕴含丰富,包括理论生命力、信仰感召力、舆论引导力以及社会发展力。文化自信功用还在于提升意识形态内涵,而非空洞口号。我国文化建设工作向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压舱石”,树立文化自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保持文化定力。②借助意识形态传播力扩大文化影响。意识形态可以传播国家意志、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论,是社会思想文化风向标,必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力,有效扩大问题影响。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现状

1.教师观念守旧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教育观念守旧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过分信任学生自身能力,包括信息甄别能力、知识探究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等;②存在错误认知,且信息更新能力相对滞后,极易对学生思想构成深远负面影响。前一问题多存在于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群体当中,这些教师大多认为学生会自觉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因而错将学生管理工作定义为课堂教学和作业收集[2]。实际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并未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后一问题则多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师群体当中,相当一部分任课教师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甚至在大量学生对其教育思想及授课内容表示不满的情况下,仍可做到我行我素。

2.教育环境欠佳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心在于落实双项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技术型人才。但从目前来看,教育成效低下,究其原因,还在于教育环境不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宏观指导思想脱离实际。部分高职院校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发展目标,优势专业辅导员下发任务大量侵占了学生学习时间,却完全无益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与道德品质[3]。②硬件设施配备不足。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思存、思辨、思理、思考”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借助软硬件设施提高个人实践水平。但从当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并未配备充足硬件设施以支持学生自主参与实验,严重阻碍学生深化其对各类理论知识的理解。③意识形态教育氛围淡薄。对高职教育而言,学风建设十分重要,而学风建设需要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目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学风转变工作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师和辅导员却错误地认为这与自身无关,而只需要学生单独参与即可。

3.引导体系尚未建立

推进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与文化自信二者间融合,具体还需由教师负责落实,由教师有序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具体教育工作。然而,现存教育体系并不利于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思想行为,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还需积极建立以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引导体系,重点讲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民族文化在促进个体人格健全发展方面积极作用,以及中国社会发展制度优越性等内容[4]。具体而言,教师和辅导员等引导主体还需积极参与引导,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展现文化自信,促使引导体系有效发挥作用。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意识形态教育路径

1.革新教师思想

革新教师思想,具体还需做到以下两点:①细致分析教师思想素养状态,重点分析判断其文化自信之有无。通过组织教师参与集中考核和相关思想会议,细致分析教师当前状态,对存在失格问题的教师,还需采取相应惩罚措施,并安排其加强思想学习。此外,摒弃纸质考核方法,转而采用学生评价或将教师综合表现、班级综合成绩等作为考核内容,全面分析教师文化自信状况,提高考核系统可靠性。②组建监管团队,分析教师授课情况对于学生的影响。一般来说,师生关系相对密切。因此,校方可以跳过授课教师,直接面向个体学生发出邀请信息,选用学生作为教师监管工作小组成员,以此保护学生群体利益并提高考核数据精度[5]。通过分析反馈结果,如若发现教师存在文化自信缺失问题,则需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转换教师工作思想。

2.改善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以文化自信为依托,因而必须倾力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特别是要调动辅导员积极参与到教育环境的建设与维持工作中来。具体还需开辟专门投诉渠道以支持学生针对辅导员错误行为进行实名举报;并且做好举报学生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确保辅导员只能获取举报信息结果。另外,还需支持学生结合个人兴趣参与各类文化课程或讲座,并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建议,结合学生意见建议定期改革授课或讲座形式,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3.构建引导体系

构建引导体系,还需以研究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客体及其文化自信具备情况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各类学生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和辅导员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主体做到尽职履责,结合收集到的反馈调整日后教育工作方法。比如,可在调查问卷中设置如下问题:在你看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是政府部门辛勤劳动的成果?如若有部分学生选择“否”或“不一定”,即可认定学生对于国家政治思想与政治路径认同度存在问题。因此,道德思想教育教师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就需要变革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通过对比20世纪以前与当今社会经济环境、人民生活水平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发展变化;同时还需整理并讲述各阶段政府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政治思想自信。

结语

中华民族文化具备广泛性、特殊性以及先进性特点,树立国民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影响力有效举措。高职院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前沿阵地,理应明确文化自信与自身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内容,理顺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二者间关系,以文化自信作为有力抓手,革新教师思想,改善教育环境,构建引导体系,有效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成效,为新时代中国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辅导员体系院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