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劳动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03-01贾小丽

新课程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心理健康情绪

贾小丽

(定西市特殊教育学校,甘肃 定西)

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情绪劳动这种新概念的产生,它是新型的劳动形式,也是压力来源。特殊教育教师是一类针对身体或心理有障碍的儿童,在各级特殊教育机构和学校从事工作的专业人员。由于学生的不稳定性和敏感性,相较于其他职业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属于高强度情绪劳动的工作。许多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程度不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

一、情绪劳动影响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状态的体现

(一)影响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倦怠

情绪劳动外在的表现和情绪倦怠有很大关系,表现为情绪劳动对情绪倦怠呈正方向回归现象,具体体现在情绪劳动的外在表现越明显,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倦怠的程度越高。只要减少情绪劳动在特殊教育教师工作中的外在表现,就能明显地减轻情绪倦怠带来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情绪体验的内部感受和外在表达是不一样的,情绪劳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要求人们伪装的不真实的情绪表达,制止负面情绪表现在外部,显露出更多的正面情绪,如此一来情绪劳动在外部的表现需要付出比常规更多的心理资源,容易导致工作者进入心理疲劳的状态。对于更深层面的情绪劳动,可以理解为要从大脑认知的方向调整情绪,让内心的情绪感受与个人的情绪标准相符,由于深层面的表现要对内部的情绪感受做出调整,个体就会有情绪倦怠的产生。

(二)影响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

普通职业中,付出情绪劳动能看到被服务者明显的反馈,引起工作者情绪上的愉悦,从而提高业绩。但特殊教育教师每天都要面对一些心理、身体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学生,教师既要每时每刻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以免一些意外状况出现,还要根据课上教学的内容,搭配符合情境的情绪面貌,一旦学生有任何极端行为发生,教师要克服心里的惊慌、恐惧等情绪,表现出镇定、关爱、亲切的样子,以上行为都是对情绪资源高强度的消耗,并且所教学的特殊儿童理解能力、感受能力都比较弱,教师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好的体验与成就感,个人能力与资源的付出和收获不能成正比例关系,导致特殊教育教师会出现工作满意度低,积极性不高的不良影响。但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不能片面而谈,并不是情绪劳动一定会降低工作满意度,只有过度的情绪劳动才会造成负面影响。国外有部分研究表明,情绪劳动的外在伪装和工作满意度呈正比例关系,深层次的伪装和工作满意度呈反比例关系。

二、改善情绪劳动对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影响的措施

(一)系统管理特殊教育教师情绪劳动

如何把情绪管理的方法加入工作培训中,是改善不良影响必须考虑的问题。按照以往情况,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只包含国家政策、政治、综合业务等内容,并没有关于劳动技能的培训。事实上,教师应当了解改变学生情绪有许多小技巧可以使用,并不是全靠自发行为。学校应组织开展关于情绪管理的培训,帮助教师更顺畅地与特殊学生进行沟通,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要满足教师的情绪劳动,可通过提升薪资对教师表示激励。特殊教育教师往往很难从学生处得到认可,经常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焦虑,这时如果有物质上的回报和对情绪劳动的认可,教师将会有前进的动力,是极为高效的补充资源。除此之外,对于特殊教育工作,情绪劳动的价值不容小觑,可以将其纳入绩效之中,作为薪资的一部分。

(二)明确特殊教育教师健康情绪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教师是承担特殊教育使命的关键人物,他们心理健康的管理尤为重要。特殊教育学校有必要宣传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促使教师理解特殊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情绪扮演,将情绪表达的技巧慢慢融入自己的意识中。要告知社会大众特教工作的价值,它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特殊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从上而下传播教育使命,积极服务于特殊教育教师的情绪劳动,形成和谐支持的氛围,教师付出情绪劳动要有所补偿,进而提高职业发展空间和大众对特殊教育的认知。

特殊教育教师应更全面地对情绪劳动做出管理,在承受压力的时候,能够摆脱不良情绪,调整到适宜的心理状态,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明确情绪劳动的利与弊,能够促使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度提高,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在中国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心理健康情绪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