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禹偁、冯伉交游初探
2022-03-01王连旗刘嘉诚
王连旗,刘嘉诚
(1.新乡学院 人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宋朝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宋朝开国后实行的崇尚文治、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统治政策,为宋朝官僚政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再加上宋朝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传播速度加快,宋朝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时代。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邓广铭先生也说过:“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2]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北宋初期(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统治者制定的守内虚外、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人才辈出。北宋时期的文人士大夫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积极参与当时的社会治理实践。由于官僚士大夫文学素养的提高,诗词唱和成为士大夫交游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北宋社会出现了“举世重交游”的盛况,士大夫以交游排解内心的孤独,保持精神的联络和心灵的沟通。宋朝士大夫间的交游形式主要有日常走访、礼尚往来、唱和活动等,通过交游来表情达意、增进感情、加强交往。
在北宋文人士大夫的交游活动中,科举同年是新出现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指同时及第的士大夫之间的同榜关系,包括进士同年关系、诸科同年关系及制科同年关系[3]。北宋的同年交游是在同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同年感情的加深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寇准与向敏中之间的唱和便是以同年关系为主题的唱和活动;北宋名臣韩琦与文彦博同年友善,常相唱和;“王禹偁在困厄之中,仍向翰林学士钱若水写信推荐自己的进士同年戚纶”[4]。这些同年之间的过从往来的交游活动,对同年关系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北宋的同年交游活动中,王禹偁与同年冯伉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士大夫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王禹偁与冯伉的交游活动对他们的文学创作、济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王禹偁与田锡、罗处约、冯伉等人的交友,不仅使他们成为宋初白体诗的核心成员,也极大地扩大了宋初白体诗的阵营”[5]。著名宋史学家徐规先生称:“王禹偁以诗歌驰名当世……开宋诗革新的先声。”[6]8王禹偁与冯伉在交游活动中创作的文学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王禹偁与冯伉的交游活动对于推进当今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一、王禹偁、冯伉简介
王禹偁(约公元954—1001年),北宋初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授成武主簿。徙知长洲县,就改大事评事……端拱初,太宗闻其名,召试,擢右拾遗、直史馆,赐绯”[7]9793。后又任商州团练副使,知制诰,知滁州,“真宗即位,复知制诰。咸平元年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至蕲州,卒。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8]。
王禹偁“虽出身贫寒,却格外聪慧好学……在四乡八镇有‘小神童’之称”[9]48。入仕前,王禹偁在社会浓重忧患意识的激励下,关心民生疾苦,渴望建功立业。入仕后,他遇事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直躬行道为己任。“他直言敢谏,八年三黜,数遭贬而不屈其志,这使王禹偁成为宋代第一个带有明显贬谪诗人气质的文人”[10]1。王禹偁“曾上《御戎十策》《应诏言事》疏等,陈说治国大略”[11]。“他有过‘三入制诰’的辉煌,仕途坎坷,但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12]。他不仅是刚直不阿的明官,也是不畏强暴、直言进谏的忠臣。他的正直仁义的品质显示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王禹偁贬官期间,同年冯伉是他的主要倾诉对象,他们的交游活动使他们结成了挚友。
冯伉(约公元925—1000年),字仲咸,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早在南唐,冯伉便登第为进士。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冯伉归宋,任卢氏(今河南卢氏县)尉,后调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户曹掾。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又由同州再举进士[13]。冯伉和王禹偁、罗处约等五十四人都是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冯伉和王禹偁的友谊曾出现裂痕,后两人在商州尽释前嫌,重修旧好,他们的交游活动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处世心态以及人生态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王禹偁与冯伉在商州之前的关系
王禹偁、冯伉是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王禹偁被授成武主簿,后徙知长洲县;冯伉先被任命为太子中允,后迁殿中侍御史。这一阶段两人的关系比较平淡。到了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王禹偁入朝为官,与冯伉同为朝廷官员。“冯伉被人告了一状,由王禹偁主办此案。当时,许多好友前来说情,可王禹偁一点也不给面子,冯伉被贬谪商州为通判,后升任知州”[9]50。而王禹偁却因功绩卓著被委以重任,两人在职务上和名望上的变化,导致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7]9794。王禹偁被迫拖家带口走出京城,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贬官生活。
巨大的落差使刚到商州的王禹偁情绪异常消沉,通过吟诗饮酒来化解忧愁。而同年冯伉不计前嫌,两人诗酒往来,游山唱和,冯伉在生活上给了王禹偁很大的帮助,使王禹偁平安度过了艰难的贬谪生活,两人结成了挚友。
三、王禹偁与冯伉在商州的交往
王禹偁被贬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宋朝常用团练副使来安置贬谪官员,无职掌),交游稀少,门庭冷落。由于俸禄微薄,王禹偁在商州期间的生活十分困难,处在失意、屈辱、穷饿、孤愤之中。从王禹偁在商州期间创作的诗歌中能看出他此间生活的窘迫,其中《初出京过琼林苑》一诗对生活的窘迫描写得非常深刻:
忽忆今春暮,宫花照苑墙。琼林侍游宴,金口独褒扬……厚恩难负荷,薄命果诪张。得罪縻山郡,携家出帝乡。[14]
王禹偁被贬商州,其顶头上司竟是他数年前得罪的冯伉。经过慎重考虑,王禹偁给冯伉写信,叙述从前的友谊,期望消解他们之间的隔阂。王禹偁的《与冯伉书》言:“今某于阁下,议刑,公事也,擢第,同年也,阁下岂以为怨乎……望阁下观古人之行,敦同年之契,穷愁之中,少假气焰,则迁客之幸也。”[15]由于二人积怨不深,加上此信正气凛然,以理服人,不卑不亢,而冯伉作为兄长,也心胸豁达,不计前嫌。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九月,冯伉升任知州,邀王禹偁在官舍一同居住。正如王禹偁的《移入官舍偶题四韵呈仲咸》所言:“赁舍喧卑谪宦情,同年邀我住公庭。 ”[16]793
王禹偁与冯伉两人志趣相投,从唱和诗中,可以看出二人结下的深厚友谊。贬谪生涯中,王禹偁与知交好友的过从往来,是士大夫获取精神慰藉和思想砥砺的重要途径[17]。王禹偁贬谪商州与冯伉常常以欣赏美景为乐,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贬谪士人在愤懑中寄情山水时,目光所及之处,多以局外人的眼光审视贬谪途中或寓所的景观,常常可以表现出既不同于自身以往所见之处,又不同于当地文人笔下描述之状的景物”[18]。这反映了王禹偁“以乐观、旷达的心态追求人格的挺立与心性的修养,促使贬谪文人到自然中感受天地万物之大美,以求超然,以求消解”[10]20。王禹偁“读《庄子》,读《离骚》,甚或着道袍,游山水,有时干脆脱衣换酒,图得一醉,用各种方式排遣心中的不快”[19]。
王禹偁在贬官商州期间,曾受冯伉的委托为冯伉之父冯谧的作品《冯氏家集》作序。在序文中,王禹偁高度赞扬了冯谧的杰出文才,并阐述了其与冯伉结下的良好关系,其序曰:“冯氏家集者,故江南常州观察使始平冯公之诗也。公讳谧……公之季子、太子中允伉,字仲咸,某之同年生也。某去岁自西掖左官来商於,仲咸方佐是郡,居一日,携《家集》相示。”王禹偁为冯伉之父冯谧的诗编作序,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情谊,也反映出王禹偁提倡文辞清丽的文学主张。后王禹偁又应冯伉之邀撰写《商於驿记后序》。在序文中,王禹偁盛赞冯伉护碑之功:“淳化三年,诏太子中允、始平冯公知斯郡,才大务简,居多闲暇。一日读《商於驿记》,见数字刓缺,慨然叹之。且虑碎于樵牧之手,亟命移徙立于便厅。”《商於驿记》是唐朝大臣韦琮所撰,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书,著名诗人李商隐篆额。五代以来,由于战乱,商州的驿亭废弃,此碑无人问津。淳化年间,冯伉在任期间,为了保护此碑而把它移到府亭中,并请同年王禹偁为之作序,王禹偁叙其始末,并盛赞冯伉之善举。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四月,王禹偁被朝廷下诏至解州(今山西运城)任团练副使,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四月,召还京师为礼部员外郎,再任知制诰。
王禹偁在贬官商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宋史学者徐规先生曾高度评价王禹偁在商州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禹偁在商山二年,为一生中作诗数量最多、质量最佳之时期。”[6]98其中大部分是与冯伉的唱和诗篇。王禹偁和冯伉的诗歌唱和活动,使王禹偁的文化人格由刚介耿直过渡到旷达淡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宋代士大夫在自觉重视心性修养的基础上规避庸俗,实现了中唐以来文化由雅到俗又由俗到雅的回旋[20]。
商州唱和使王禹偁与冯伉结为挚友,离开商州后,他们的交往并没有中断。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王禹偁复为知制诰,写诗追忆昔日与同年冯伉在商州交游结下的深厚友谊,其《寄商州冯十八仲咸同年》诗曰:“迁客秋来捧诏还,故人多怪鬓毛斑。重为东掖垣中士,犹梦西晖亭下山。静算宦途皆是命,老思身计不如闲。 ”[16]791
四、结语
王禹偁与冯伉的交游活动,使他们成为挚友。而王禹偁仕宦生涯的起落成就了他辉煌的诗文创作,这与同年冯伉的相助是分不开的。王禹偁一生创作的诗歌共有580多首,而在商州期间的诗作就有180多首。从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备受煎熬中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同时也体现了王禹偁对国家的关切之情。“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7]9799。 “政治的失败,仕途的失意,却成就了他诗文创作的成功,成就了他在宋初文坛的地位”[9]50。“(王禹偁)喜怒哀乐能够超出一己之狭隘天地,以宽广的胸怀关注、包容劳苦大众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承接白居易、杜甫现实主义忧国忧民的火把,并传燃于宋诗之中”[10]30。王禹偁的平易清丽和沉郁峻拔兼具的诗风对宋代文人的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反映出士大夫入世精神与出世情怀的矛盾冲撞。
王禹偁和冯伉的交往曾出现裂痕,后两人在商州任职期间尽释前嫌,重修旧好,建立了以义相聚的友情,表现出了以“义”而非“利”为价值取向的同年关系。他们通过诗酒相随、长歌短啸的交游活动,结成了推心置腹、心照莫逆的挚友,进而在生活上与仕途中相互帮助、互相提携,诚为“君子之交”。我们对于王禹偁、冯伉两人的关系应给予客观的评价,以便鉴古知今,为新时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