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022-03-01唐水清
唐水清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四川 南充 637400)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人文与人文素质
“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中所说的天文,是指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所说的人文,是指人类自己创造和积累的文化,包括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生活经验、社会价值和文明成果等,主要沉淀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中。广义的人文,泛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及文化现象。
人文素质是指个体所具备的综合人文品质及其发展程度,包括个体在人文方面所获取的知识、理解的思想、掌握的方法以及自觉遵循的精神等。其中人文精神既是核心也是目的,人文教育是培养个体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
对高职学生而言,在人文精神方面必须具备四种基本素质,即文化、品德、专业和身心素质。文化是基础,品德是灵魂,专业是能力,身心是资本。若没有文化素质做基础,其他素质很难发展,而文化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是历史文化教育。历史文化教育是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其综合素质形成的衍生力量[1]。
2.中国近代史教育与人文教育
近代史教育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历史经验传授和环境熏陶,通过这种方式把国人在近代长期积淀的优秀文化及其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其形成比较稳定的品格,内化成独有的个人修养和气质。人文教育是明理教育,是对生命的关爱,是教育的本源。忘记这个根本,必然是失败的教育。高职院校要突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其核心仍然是育人,首先教会学生做人,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做事。
近代史教育主要借助近代史的历史事件与杰出人物故事这个桥梁,把其中蕴涵的人文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通过史学意境及文化熏陶培养和发展学生人文精神,通过信念和理性培养,唤醒其独立自信、乐观进取、爱家爱国、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灵魂,让学生学会在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以快乐的情感和完美的品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目前,高职教育大力推行的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改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品质。运用人文教育能够使现阶段教育重心与现代社会的精神导向接轨。同时,即便高职学生经过学习后具备了高度的专业水平,也仍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就现阶段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情况而言,往往要求高职院校负责人文教育的教师能够掌握到足够的人文教育知识,并且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结合人文教育进行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包含的内容往往十分广泛,例如文学、法律、哲学以及道德等等。经由这些知识的传授,高职学生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进而强化自身的人文素养。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管理层也应当强化宣传工作,使校内的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到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比如,因为人文素质教育往往带有强烈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特性,校方便可借助对于民族文化的宣传,进而推动校内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然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才是正确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
4.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在现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不断强调专业技能学习掌握的重要性。这样的措施固然能够促使学生具备必备的生存手段,但也会造成学生精神世界培养不足的情况发生。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及时纠偏,改变自身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并着重将学生培养为兼具专业知识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另一方面,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如果不能协调好人际关系,那么势必无法适应目前的竞争形势,更遑论满足未来人才市场对工作者的诸多新要求。故而,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对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对于人文知识的教导与内涵的提升。就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而言,其与其它的课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在于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兼顾知识与思想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借助中国近代史教育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时,则应当借助近代史中的种种史实与人物生平,以实例具体地培养学生的涵养与品质。对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史教育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为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式。而高职院校在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也可以将人物素质教育进行渗透,并努力发掘对应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以使得高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得到锻炼,进而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就业能力,更能够对他们的人生有所裨益[2]。
二、中国近代史教育提升人文素质的优势
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资本,但倘若没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就会像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因此,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和谐发展、同步提升才是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导向。而教师想要正确处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关系,就应当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对提升高职生人文素质的积极作用。
1.具有培养人文素质的本质功能
中国近代史教育是人文精神传承的主渠道,是人文素质培育的主阵地。中国近代史的重点是历史事件与人物故事的结合体,前者侧重近代中国经历的种种历史事件,后者则注重民族精神与个人魅力。中国近代史教育是把近代史中所蕴涵的人文史实、人文情感和人文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把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的时代内涵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真善美能"的有机统一关系,成为富有人文精神的高级新型技能人才。
2.文化基因纯度高好,文化传承效果良好
在中国近代史中,不乏优秀人物的壮烈故事,以及中国古已有之的文人风骨、武人气节。这之中,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各类富含民族特点的思想,能够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巨大的裨益。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史教育的诸多内容能够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养成与人和睦,行为得体的个人素养,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厚重的精神基础,强化内在的强大竞争力。
3.有助于涵养精神品格,弘扬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的强大精神支撑,能充分帮助高职学生寻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培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忠于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兴亡,人人有责"的责任感、”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改革创新”的创新理念、“扶贫济困”“忘家”的公德意识。因此,我们要弘扬时代精神,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3]。
4.具有形成综合素质的衍生力量
中国近代史教育的运用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认知能力。而这几项素质恰恰就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另一方面,思辨能力能够有效影响到高职学生对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并能够具体表现在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在中国近代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能发现这一特性,那便是中国近代史教育总能协调好形象与逻辑间的关系,在互相串联变化的情况下具体锻炼到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他们的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愈来愈偏向于素质教育,而在这一背景下,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将是新时期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人文素质教育之中,需要着重培养的方面包含了观念、认知、情感以及意志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与人文素养,把握住了这些内在的培养,就能使高职学生有成为更优秀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引导高职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权衡内心,以意志引领情感,以情感巩固意志。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若有良好的水平,则能够给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带来足够推动力,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近代史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丰富基本素养范畴
在以中国近代史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有关于人文的知识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历史知识、艺术知识、文学知识以及道德故事等等。这些知识也是中国近代史中的常客,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然而,近些年来,中国近代史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水平并不算高,常常表现出范围局限大、教材陈旧以及教学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中国近代史对于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并无太大关联,这更使得学生们对中国近代史教育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故而,在新时期将中国近代史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老问题一一进行解决,树立新的教学目标,把握新的教学内容,并深挖近代史中与人文素养有关的部分,激发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教育的学习兴趣,并督促学生不断进行自省以及自学,以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2.做好对高职学生的人格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更在乎有助于未来就业能力提升的学习内容,而事实上,以中国近代史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就能满足这一需求。并且,人文素质教育在某一程度上比专业知识的作用还要更强。但现如今,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而对人文素质教育兴致缺缺。这是对于人文素质教育与中国近代史教育的积极作用的漠视,也是高职学生在教育生涯中的损失。并且在现阶段,一些高职学生恰恰缺失了应有的人文素质,表现出生活品味不高,个人认知能力不足的特点。对于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应当强化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做好调研,寻找到适合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品味,塑造思考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要以中国近代史中的优秀人物作为教学蓝本,鼓励学生向伟人看齐,学习高尚的品质,树立自身的对远大目标的不懈追求[4]。
3.创新授课方式
首先,学校以及教师应当从自身寻找问题,从源头提高学生对该历史课程的接受度。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传统固化,导致学生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没能达到预计的课堂效率。教师应当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们传递中国近代史中值得学习的优秀精神价值。中国近代史教育可利用的资源较多,教师可充分利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或者以某个历史人物的经历为基础逐步拓展知识点,不断向高职学生传递中国近代史中的优秀文化内涵。
4.重点化处理课本内容
除了授课形式上的多样化,教师应当对授课内容进行重点化处理,对学生仔细讲解课本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结合当今时事,为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调动同学们对中国近代史教育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以及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需注意,不应当只注意课堂的有趣性而忽视了课堂的真正意义,而应当以身作则,培养高职学生品德修养。
5.提高教师团队素质
教师理想信念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自身对中国近代史教育的学习,以及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等。学校不仅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培训,同时也应当从中国近代史教育这门课程的本身内容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培养。高职院校只有先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理想信念,才能够给予学生最真挚、最深刻的教育[5]。
6.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学生自身。所以,学校或者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指标都应以学生为主。学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当选择与学生贴近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理解或者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教解惑。在激起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之后,学校应赋予学生充分的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教育,让学生将中国近代史教育作为重要的科目进行学习,并将其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实践。学校应当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以理性正确的方式为祖国做出远大贡献。
结语
高职学生应当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教育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应当学习中国近代史中的优秀文化。学校以及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完善相关教学机制,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教育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进而培养自身的优秀人物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