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场域下生本道德生活建设的思考
2022-03-01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王海燕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王海燕
小学学生对学科活动情有独钟,教师借助活动推开教学,对接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思考,能够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造良好条件。精选活动内容、创设活动情境、升级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品质、优化活动训练、拓宽活动视野,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活动学习契机,能够形成丰富学习激发动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诉求。
一、创设活动阵地,对生本展开正向引导
生活化实践活动内容众多,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深入研究,针对学生学习思维现实做出对应设计,对学生展开正向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到实践活动之中。
1.精选活动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中有丰富活动内容,教师要做好精心筛选,为学生准备更多适合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建立道德品质。案例讨论、素材搜集、信息分类、对比学习、话题辩论、游戏竞赛等,都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借鉴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做好对接处理,从学生生活认知角度出发,展开活动设计和组织,让学生顺利进入到生活化活动之中。
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活动是: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期待的,如何才能让课余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呢?大家不妨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将你的创意设计提交到学习小组,让大家做评价,每一小组筛选出一些创意设计,看哪一个小组能够推出更多适合的活动方案。教师任务布设后,学生开始了主动思考,将自己的独特设计展示处理。教师来到学生中间,聆听学生的建议。有人主张开展实验活动,也有人喜欢做游戏活动,还有学生建议借助网络展开交流活动。教师让学生献计献策,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活动,成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从学生计策展示情况能够看出,其学习思维已经被激活,说明教师教学活动内容选择是比较适合的。
2.创设活动情境。
学习活动需要情境的支持,教师在辅学手段选择时,要做创新探索,借助媒体、游戏、竞赛、观察、实验等多种辅学手段,为学生自然进入生活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对直观性辅学手段比较敏感,教师要科学设计思考问题、推出场景画面、投放视频信息、引导生活观察、展开社会调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和体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建立道德思想品质。
教师借助媒体展示电子信息,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学习情境设置方式,如何才能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需要教师做出创新思考。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没有利用多媒体展示电子信息,而是邀请学生讲述真实的生活经历。有个学生介绍家人为其过生日时,一家人都劝他喝葡萄酒,结果他喝醉了,到现在胃部还不舒服,说明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学生听取这个介绍后,都自觉展开讨论,对烟酒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推出活动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创编小品,围绕“拒绝烟酒”这个主题展开设置和表演,看哪个小组表演最为真切。学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渐浓。教师做出技术指导,确保课堂演绎活动如期举行。教师创意设计最为关键,给学生感官带来冲击,确保活动顺利打开。
二、创新活动组织,让生本开展自我教育
学生进入活动环节后,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组织和调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心灵的历练,实现道德品质的健康成长。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做好教学服务,确保活动顺利展开。
1.升级活动形式。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做好升级处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小组互动讨论是最常见的活动形式,学生对此早已产生厌倦情绪,教师不妨对一些活动做升级处理,以提升活动的适配性,成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将课堂讨论变成话题辩论、将问题解读改成质疑阅读、将图片观察变为图片创作、将书面作业改为电子作业等,学生接受更有热情,其训练价值值得期待,教师要做好积极应对。
学生对参与班级管理比较敏感,教师围绕这个话题推出学习活动,无疑能够形成轰动效应,促使学生展开自我教育。如教学《选举产生班委会》这节内容时,教师没有设计模拟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而是要求学生做现场采访活动,围绕“你如何看待民主选举班委会”这个主题对同学做采访,为民主选举班委会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学生对现场采访活动比较感兴趣,自然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对其他人做采访,同时接受别人的采访。有学生认为,选举产生班委会是比较合理的,这样能够体现民主色彩,将有能力的同学选出来,也能够提升班委会团队整体能力。也有学生说,民主选举虽然很公平,但未必能够选出适合的人选,因为大多数人有偏见,认为学习好的同学就适合做班委,这样选举出来的人未必是有能力的人。教师对学生采访情况做归结,给出一些整合建议,让学生在融合思考中内化学习认知。
2.优化活动程序。
活动组织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表现作出观察,及时展开教程调整,能够有效提升活动效率和品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大多围绕案例展开,教师可以将案例信息做媒体展示,在信息投放时,可以选择课前操作,这样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预习机会,让活动快速启动。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做好教学服务,对活动带来更多信息支持,能够大大提升活动效率。
教师推出适合的活动任务,学生会积极响应,其实践价值更高。在教学《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辩论活动: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这是民主管理班级要求的。有人说,如果凡事都要协商解决,恐怕要耽误大事了,班级管理责任分工明确,大家各负其责就可以了,不可事事都要协商。你对这个说法持什么观点?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不同观点形成不同阵营。教师组织不同观点学生组织一些辩论小组,让学生做直接的观点交锋。课堂辩论正式开始,教师对学生参与辩论做引导和组织,让观点碰撞更激烈。教师抓住学生不同见解推出辩论活动,给学生带来深度思考的机会。学生对课堂辩论活动比较熟悉,这些活动直接对接学生关注,这样形成对应激发。学生对班级管理话题有特殊感觉,其辩论价值更高,教师做出对应设计,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学习体验。
三、传授活动方法,给生本提供学习支持
学生对实践性学习活动有特殊参与热情,教师对此需要有更理性的认识,在活动组织时做出方法传授,确保活动的顺利展开,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活动大多带有实践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方法传授时,要针对学生学法积累情况做设定,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辅助,促进学生学法的积累和应用。
1.整合活动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活动学法应用也是这样,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遵守,唯有做出创新实践和理性思考,才能建立科学的学法应用体系,为进一步展开活动程序做好铺垫。学生有一定生活体验,其学法积累呈现个体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法应用基础,组织学生做学法交流,让学生及时进行信息共享,也能够发挥学法的最大助学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学生生活对接点更多,学生大多有生活经验积累,如果教师主导学法大讨论,势必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为学生高效学习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在教学《我们神圣的国土》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利用地图做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归结的机会。为让学生顺利记忆省市自治区名称,教师拿出拼图模具,要求学生先做观察,后利用拼图做具体的拼接操作,看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国土拼接操作任务。学生对这样的拼接操作比较感兴趣,都能够主动做观察和记忆。教师适时做出提示:要识记这些图片形状,先要了解整个国家的地图形状,并对一些大块的区域地形做重点观察,找出一些特殊的版块,只有分版块做记忆,才能提升记忆效率。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做具体操作,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2.创新活动指导。
教师占据学识高地,自然有更多学法需要传递,在具体操作时,不仅要做好学情调查,还要对教学内容做出深入分析,以提升学法的适合性。学生对实践性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进入实践环节后,需要解决更多现实问题,自然要对学法做出必要调整,在这个研究过程中,最需要教师的启示和引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增加学法积累,为顺利参与活动创造条件。
在记忆我国大山大河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图示涂鸦训练,先画出国土地形草图,然后找到这些大山和大河的位置,利用添加插图的形式做呈现,增加记忆效果。学生进入操作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做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组织比赛,将活动推向高潮。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一起研究,学生热情更高。教师组织学生做知识竞答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内化机会,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教师与学生多点互动,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特别是活动组织和方法传授,其助学效果更为丰富。
四、延伸活动场域,使生本实现主动成长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有延伸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实践环节,在社会生活中接受思想的锻炼。
1.创新活动训练。
学科活动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环节作出优化处理,还要对活动延伸设计有深入思考,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推出更多对接性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生活条件下展开训练和体验。生活观察、社会调查、网络应用、案例搜集等,都属于学科活动范畴,教师要做好教学研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
教学《中华民族一家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期布设一些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展开信息搜集活动,对家人亲朋做调查,搜集外出旅游时留下的照片,特别是到少数民族地区观光的经历,与当地人的交往,会留下难忘的瞬间。如果能够展示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学习启示。教师集合学生图片信息,推出节庆活动: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篝火晚会,我们不妨做模拟设计,将教室做特殊布设,围绕“篝火”载歌载舞。学生听说要参加“篝火晚会”,自然是欣喜若狂,个个跃跃欲试。教师引导学生做准备活动,组织学生进入到活动环节,活动气氛自然建立起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其中,带头歌唱舞蹈,为学生做出示范操作,将更多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教师推出信息搜集活动、篝火晚会活动,学生都感觉比较新鲜,有更强的参与热情。从活动组织效果可以看出,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组织,给学生带来特别的体验经历。
2.拓宽活动视野。
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与学生生活多点融合,教师要做拓展设计,为学生深入生活展开道德与法治学习,在生活化实践活动中成长品质修养。特别是网络的实际应用,能够为学科活动设计带来更多选项,信息搜集、网络交互、远程教育等,学生对这些活动有特殊接受意愿,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认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推开教程,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
学科活动丰富多样,教师适时推出翻转课堂操作形式,能够对学生形成一定激发和调度,让学生自然启动学习思维。如教学《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了解学习内容,然后推出了故事搜集任务:在民间流传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带有深刻的哲理,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深入到生活之中,通过采访询问的方式,找到这些故事资源,然后做内化处理,将这些故事写出来,或者是讲给大家听。学生对搜集讲述故事比较感兴趣,自然会欣然接受活动任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交互平台展开遥控指挥,随时掌握学生活动动态。学生大多顺利搜集到一些故事信息,教师指导学生做处理,理顺故事情节,解读故事生活涵义。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相关操作,活动程序顺利打开。一个最为简单的故事搜集讲述活动,却能够及时打开学生学习思维,这说明教师判断是准确的,做出的教学设计是及时而适合的。学生学习呈现个性化,对活动的期待也有不同,如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对活动做出优化设计和组织,这是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推出更多生活化活动内容,学生参与热情极高,教师要对活动设计和组织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活动的适合性,提升活动的教育性,满足学生个性学习诉求。创设生活活动情境、做好生活活动组织、延伸生活活动训练,教师要从更多方向展开教学调度,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活动环节,在亲身体验中成长学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