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融合机制研究
2022-03-01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郭立龙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 郭立龙
将三明乡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相融合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用身边的鲜活的教材,通过研究性学习、调研报告、主题班会和黑板报、征文和演讲等各种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激发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热情,从而实现从“小爱”到“大爱”的升华。
一、研究的背景
1.融合三明历史文化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是适应新课改的迫切要求。
地方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定位是:按照国家新课程计划发展精神,根据本地区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地历史传统、自然人文等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并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成长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健康情感的需要。此项研究将为我校乡土文化课程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主题活动中,体现家乡地域传统文化特色,使二者相得益彰,从而不断使各项德育主题活动充满新意,接地气,让三明历史文化的精髓营养滋润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融合三明历史文化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是三明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迫切要求。
中国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而三明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尤其以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突出代表。让学生在参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中调查三明历史文化的现状,充分了解三明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激发他们的家乡自豪感,感受到三明历史文化保护的迫切性。只有让三明历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学生心中,三明传统地域文化才能代代传承。
3.融合三明历史文化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是当前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迫切要求。
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简单快捷、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对他们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开展此项研究,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对真善美假丑恶的甄别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研究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三明历史文化人文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壮美的风景名胜;走近历史人物,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走进客家文化,感受客家历史,了解家乡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走进红色文化,传承革命薪火。本项研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身边的优良人文资源,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各种德育主题活动需要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主题班会“知我三明,爱我家乡”,各种研究性学习,“我的家乡在这里”——对家乡地理地貌的调查,“最亲故乡人”——对家乡的人的调查,“舌尖上的家乡”——对家乡美食特产的调查,“我家乡的大年”“知我三明,大美家乡”摄影展等等。这些活动把将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把教育向社会延伸,向生活延伸,向历史延伸,扩大见闻,益心健体,这和素质教育理念相契相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为三明地方课程开发积累经验。
由表1可见,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木棉花雌雄小鼠各剂量组嗜多染红细胞(PCE)与成熟红细胞(NCE)的比未低于20%,微核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阳性对照组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表明木棉花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由于各种原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很滞后,不能满足课程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我校通过这次研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具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下一步地方课程开发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活动结合研究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推动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将地方历史文化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将中华文化有机地融入各项德育主题活动,不仅能使各项德育主题活动更具知识性,更能使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能有效地加强各项德育主题活动的教育性能,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
2.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学校德育活动结合研究有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弘扬和践行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培育了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在新时代中,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学校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的需要。
3.开展该项研究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文化教育的创新。
中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学习,尤其是对家乡革命历史的学习,可以感受到家乡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和家乡的厚重,中学生处在成长过程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家乡的红色文化为载体,以各种形式的德育主题活动为依托,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能有效地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创造他们的未来。家乡红色文化资源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新课堂,其感召力是学校和书本无可比拟的。通过对家乡革命历史的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以爱家乡,爱祖国为核心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取得的成果
1.在研究开展过程中进一步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三明的美好情感。
2.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红色教育。
我们开展三明红色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走进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的薪火。
我们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课,讲述革命先烈英勇斗争的历史;利用升旗仪式开展“三明革命烈士英雄事迹”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利用历史课、音乐课讲述三明本土革命历史或唱一首红色歌曲;利用学校宣传栏、LED屏,宣传三明革命先进事迹;布置以“三明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黑板报;利用书香校园活动阅读红色书籍讲述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的道德讲堂;邀请关工委老同志作“学习长征精神”的讲座。
我们利用党课、团课进行红色教育。每次的党课、团课都有主讲人,以三明红色文化为主题,教学内容规范,学校党支部与共青团支部紧密配合,统筹安排,聘请各行各业的校外辅导员和离退休的老干部和老教师,到我校教师和学生中开设党课。学生的团课结合青少年身心情况和学校实际,邀请区团委、市团委的讲师,既生动活泼又主题鲜明。
我们开展红色研学旅行,三明作为每一个三明人都为之自豪的红色文化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宁化北山革命纪念园、清流县塘崛村毛主席旧居“诒燕第”、明溪(归化)玉虚洞——红军战地医院、建宁毛主席旧居、永安吉山——抗战文化遗址、泰宁——红军街、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展览馆等红色革命基地、纪念馆和展览馆。
3.寒暑假的调研活动培养了学生们建设家乡美好明天的社会责任感。
“我的家乡在这里”“最亲故乡人”“舌尖上的家乡”“我家乡的大年”等活动让学生建立起“故乡兴衰,人人有责”的观念,使他们无论身在何方,始终心系故土。
4.将乡土文化融入了学校的德育教育。
本次研究的各项活动将三明的乡土文化有机地融入了我校的各项德育主题活动,使得德育主题活动更接地气、更有烟火味。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从学生耳熟能详的父辈故事入手,融合各项德育主题,教育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有趣,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效地克服了德育主题活动容易空洞和形式主义的缺点,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德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兼具乡土性和实用性。为我校德育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有效地丰富了德育主题活动资源。
5.研究活动得到上级充分认可,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课题组在学校有关部门与班级的配合下,举行了主题丰富的“知三明,爱三明”系列活动,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围绕“听、读、访、游、摄、话、写、展、赛”九个字,分别借助于研究性学习、书法比赛、主题班会、黑板报、调查报告、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摄影展、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和十八大以来家乡的巨大变化。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有效性,课题组在每一次活动之前都预先营造良好的氛围,并对优秀的作品及成果进行表彰嘉奖。及时收集汇编过程性材料,并以此为据,撰写《从小爱到大爱——三明二中开展“知三明,爱三明”主题活动的措施和成效》案例分析报告,在三明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中荣获二等奖。在三明市教育局组织的“调研三明”活动中,我校获优秀组织奖;《三明市主要街道交通违章情况的调查》和《吉山抗战文化研究》获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等奖;《三明列西祠堂考》《舌尖上的家乡》《我家乡的大年》获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优秀奖。
本次活动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三明日报》以《最美家乡水,最亲故乡人》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福建省教育厅网、东南网、新浪福建三明频道、三明网、今日永安并在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三明电视台先后两次到我校对“知三明,爱三明”和“红色文化进校园”两个活动进行了实地采访和报道。
五、本次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1.很好地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三明历史文化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但纵观整个过程,系统性有待加强。比如,在“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中,各个县市的红色文化材料较为零碎。针对于此,可设立一条主线,依据该主线将相关历史时间串联起来。
2.学校的各项主题活动的内涵、意义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有些活动存在为开展而开展的现象,未能从内心触动学生。今后,可结合身边的历史事件和任务进行更深的挖掘。
3.对三明历史文化的研究还有较大局限性。从客观上说,三明历史文化无论从历史的深度或是区域的广度,都难以找到边界,因此,本次研究只能从三明历史文化中截取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断面,加以研究;从主观上说,课题研究人员大都来自教育一线,平时工作繁忙,研究水平很有局限。所以,本次研究所设置的各项活动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今后,将多借助三明党校和市档案局的专家提升对三明历史文化的研究水平。
4.学生对课题中的活动重视不够。受紧张学习和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部分学生在参与课题活动时积极性不够,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今后,将在校本课程中单列出该活动的学分,引导学生充分重视。
六、结束语
本次研究在三明乡土文化与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融合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推进了我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学生们不仅增进了对三明文化历史的了解,还从系列德育主题活动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他们通过亲身的调研与实践,欣赏了三明壮美的风景名胜;走近三明历史人物,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走进客家文化,近距离触碰客家历史;走进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的薪火。在润物无声的教育中,学生们感受到家乡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与激情,爱国爱家乡情怀得到极大的提高。
本次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也得到上级与社会的认可,为我校的校本德育课程编写奠定了基础。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继续推进此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