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2022-03-01窦风涛
窦风涛
(临沂市沂水县融媒体中心 山东 276400)
在数字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媒介消费习惯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台,作为城市媒介消费中心的城市台,他们的地位正在被日新月异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以及爱奇艺、优酷、土豆等网络视频媒体不断地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和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过程改进与创新和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传播力的深度探索两方面提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一、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的特征
(一)传播形式多样化
在当前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的信息源可以从多元角度获取,电视传播的形式已完全转变成为多元的传播样式。平民百姓观看民生新闻的途径也是多元化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人群对于民生新闻的接收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以往都是从电视台被动地接收新闻内容,当前受众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主动去寻求新闻内容。
(二)对主流文化的颠覆
融媒体时代,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内容有部分区别于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网络恶搞新闻是融媒体时代一种不容忽视且传播较快的新闻内容,对于民生新闻来讲,其恶搞模式传播速度更快。民生恶搞新闻兼具戏谑与狂欢的性质,在对传统新闻解构的基础上完成新闻的戏谑式传播。民生恶搞新闻的传播是对传统主流新闻和主流文化的一种颠覆,民生恶搞新闻中有部分题材都是杜撰的,无新闻事实支撑,但是在融媒体的大背景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传播,其网络舆论像滚雪球般的传递下去,全民参与讨论,最后迅速湮灭。对于一些网络恶搞新闻,其本质是具有网络狂欢性质,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只是人们把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或是参与不了的这种盛况加以体验。2015年,在微信朋友圈中出现的关于“蓝黑”或“白金”的裙子之争,就是一条“裙子”掀起的一场互联网网络恶搞风波”。[1]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过程改进与创新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制作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该节目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为节目的制作导向,力争第一时间行动,将民生消息以最快速度推送给观众,一直以来都是深受广大观众青睐的一档节目。“互联网+”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就像一股苍劲有力的“飓风”,对电视节目的冲击是非常大的。电视台、频道、栏目和节目制作组都积极活动,在“互联网+”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只有寻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这种优势在融媒体背景下进行放大并发挥到极致,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
东方卫视大型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一经推出,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该节目成为了当年观众认可的最火爆的四大综艺节目之一,后期其衍生电影项目《极限挑战:皇家宝藏》综艺大电影的转型之作也获得了成功。这对于传统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和转型具有较大的触动,在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和好评率都较好的情况下,电视民生新闻也面临着发展与转型的问题,此时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互联网+”融媒体背景下,要对传统媒体行业进行融媒,同时也需要对电视民生新闻从节目内容、节目模式等视角进行创新与发展。[2]
(一)“微”媒体传播下的节目互动方式融合
当前,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知乎、B站等新型“微”媒体的应用,实现了动态交互式和裂变式的传统扩散效果。观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端平台随时对各类新闻进行观看和评价,同时参与到新闻节目的互动中来。[3]
电视民生新闻频道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应该依据节目的公信力和意见领袖的社会舆论影响力来对节目的品质和价值进行提升。在节目设计环节,必须有与观众的互动过程,增加观众对于节目的参与感。电视民生新闻频道必须拓宽民生新闻的报料途径,进一步增加新闻点的采集,进而扩大民生新闻节目在群众中的影响力。[4]
(二)新闻采集的“制播分离”机制
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理念已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实践,已成为了业界的共识。传媒大亨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中国公司星空传媒就成立了灿星制作公司,制作了中国版“好声音”节目,然后在浙江卫视播出,这是制播分离的典型案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由非电视台的专业独立制片公司对电视节目进行制作,在传统电视台进行把控播出,这是中国传媒行业的一次破俗之举。[5]“好声音”节目在制播分离模式下收视反映良好,品牌产业链较为完整,当前电视综艺节目的制播分离已成为了业界常态。因此,借鉴于电视综艺节目的制播分离制度,也可以尝试在电视民生新闻上进行“制播分离”机制的实践与探索。采编记者对具有价值的新闻进行采访、粗剪后上传至互联共享平台,电视台相关新闻栏目对共享平台的新闻进行选择,完成新闻当地制作,从而实现电视新闻的“制播分离”双平台模式。
三、电视民生新闻融媒传播力的深度探索
(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布局
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制作中,始终秉持“内容为王、形式制胜”的原则,在“互联网+”融媒体的冲击下,民生新闻节目面临时效性差、传播度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也需要结合互联网上的新媒体,对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和传播方式进行调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在融媒体背景下,必须找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品牌形象定位;第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播放前必须做好预告,在节目的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方面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预告进行宣传和转发工作,只有收获了较好的收视率和广告效益,才能保证节目的平稳发展。[6]
(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媒介策划营销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传播方式是在不断改变和调整过程当中,因此,对于媒介市场营销也必须有针对性地改变和调整。从市场来看,企业将以往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平台的宣传策略,调整为在互联网市场进行宣传。针对这一情况,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也必须在保证节目内容质量的基础上,依靠自身的竞争力去争取企业的广告赞助;同时,在线下做好受众互动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民生新闻节目的活力,提高广告宣传效果,解决广告商赞助的窘境。
另外,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组还可以策划线上的赞助商产品展销,凭借民生新闻的品牌效应以及主持人的个人影响力来对赞助广告产品进行主动营销,只有当广告的盈利模式实现了,才能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产业链发展探索
在融媒体产业链条件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需要基于产业链的发展调整节目架构,必须回归新闻价值,多抓能抓住观众痛点的民生新闻。找到有价值的典型新闻,进行新闻的深度报道,这是顺应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新闻媒介的激烈竞争的产物,在融媒体背景下,在争夺用户关注度的时候,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微博、微信、头条、抖音、快手、知乎、B站等新型“微”媒体在民生新闻的传播速度上有着非常好的优势,他们都会从各个角度快速地去传递新闻信息内容。在这一点上,传统电视民生新闻是无法做到的,但是传统电视民生新闻在自身的深刻度和报道严谨性上是其它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在面对多角度产业链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新闻报道的深刻度和严谨性,必须保持新闻的基本属性,不去做迎合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事情。
结语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创新不能一味地迎合融媒体的传播方式,如果不坚持其新闻属性终究会被淘汰。因此,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应该在“互联网+”融媒体时代,不断学习和探索全新的报道方式,以此促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