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时代中国动画艺术创作的美学特征
2022-03-01李京芮
李京芮
(太原师范学院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心 山西 晋中 030619)
文化是国之根本,亦是国之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动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是中华文化与中华美学的重要载体和最适宜的传播方式,探寻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动画艺术创作的美学特征,对打造中国文化传播平台,将中国五千年来所积淀的优秀文化传播于世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题内容传递文化精髓
中国动画电影题材多来源于中国神话、寓言、传说、民间故事、荒诞故事等,强烈的非现实主义感,带有一定的幻想性。影片中的幻想色彩并不仅是由外在表现形式的特点所决定,更多是由影片内容来决定的,而影片内容则包含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等。
在以复兴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时代,多部中国动画电影内容以道家文化为依托进行故事构思,道家哲学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道”并非是静止的、不动的,它处于永恒的“独立”运动中,所谓天道运行便是以它自然而然的原理为准则,在这一准则下,构成宇宙万物的生命,从而营造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自成一套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动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可以根据人们的想象千变万化,把最不可思议的想象变成视听的画面,动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和生活,山川草木都具有灵性,而人则上天入地无所不能。”[1]换言之,动画所表现的世界是区别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世界,与道家所营造的自在世界相契合,于是,动画成为21世纪将道家文化传递于大众的重要渠道之一。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老子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所谓“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影片《风语咒》中,朗明一直在寻找超脱于五行之外的元气——风,想要练就风语咒,成为侠岚。最终他才明白,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我即是自然,自然即是我,我在御风,风在御我。”只有将人与自然相糅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已经成为一个世界问题,“道法自然”这一哲学思想的传递有利于重新唤醒观众对自然问题的关注与反思。《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罗小黑战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多部动画影片均对道家文化进行解读与重构,传递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并且,随着动画电影制作技术的提高,可以将“道”所构建的动画世界生动呈现于荧幕之上,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幻想色彩,使动画更具有表现力及审美价值。
二、视觉表现充溢民族元素
从人物造型方面来说,无论是在过去,或者现在,中国动画人物形象多来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发现,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结界兽的造型设计原型便是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物面具造型,属古蜀国青铜铸造艺术的代表作品,这对于影片时代背景真实性表达更具有说服力。影片《大鱼海棠》中100余个人物形象皆来源于《山海经》《列仙传》《搜神记》等古籍中的传说人物,影片中每个角色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美感。这些动画影片将民族文化的内蕴与美感赋予角色形象,给予角色形象以生命力,从而推动故事演绎、情节发展、主题表现。
从角色动作设计方面来说,中国传统动画的动作设计多将动画与戏曲相结合,程式化的肢体语言进行舞蹈化修饰,使影片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符号性,给观众以强烈的审美体验。如1964年出品的经典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其中人物的出场“亮相”以及打斗的动作皆以京剧表现形式作为参考。时隔半个世纪,《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问世,同样的齐天大圣,带来了新的面貌,角色武打形体动作设计不再仅以戏曲为主要创作源泉,而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融合中国武术元素,使视觉效果更具有真实性,且富有张力。中华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的武术门派,其动作具有各自的特点。《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在影片开头与哪吒对战的动作以及影片中部与山妖打斗的动作皆借鉴于少林武术中的“棍术”,扫劈、呼呼生风、棍法密集、快速勇猛,观赏性与流畅性兼具的武打动作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直接抓住观众的眼球。将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戏曲与武术元素移植于以叙事为核心的动画影片中,竭力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从背景设计方面来说,背景设计在动画影片中主要负责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反映影片中角色形象所处的环境,同时,在渲染故事氛围、奠定影片基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美学思想范畴中最重要的便是意境的表达,动画作为一种视觉性艺术,尤其注重画面效果对意境的呈现,以中国传统元素融入现代科技进行背景设计以显示中国格调。小说《封神演义》中有一法宝——山河社稷图,为十大极品先天灵宝之一,此图内有大千寰宇、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可化生万物,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将这一至宝完整地呈现于观众,把书中对此图的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入山河社稷图,此起彼伏的高山云雾缭绕,流水潺潺,绿意盎然,俨然一幅仙境模样,从中也可以看到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的影子。随指点江山笔的挥舞,图中景象应时而变,展现中国山水千变万化之美,从而形成“象”。“象”是形成意境的基础,起主导作用的是情与意。与此同时,哪吒的孤独感与渴望被认同感形成“意”。情(意)与景(境)的交融,形成意境美,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绚丽背景的同时,仍能感受到角色人物的情感流露,激发观众审美愉悦性。影片借用中国水墨画、工笔画等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背景设计,将情与景相糅合,显示出中国独特的意境之美。
三、听觉感受彰显民族文化
声音为动画角色注入生命,赋予影片真实与生动。在动画中,音乐肩负着突出影片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绪、渲染环境氛围、推动剧情发展、连接影片结构的重大使命。中国动画开始进行民族化探索之时,戏曲艺术便以自身独特的韵味与魅力融入其中,时至今日,中国动画依然离不开戏曲文化的滋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多部动画电影皆有对京剧锣鼓点以及民族音乐的借鉴。如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与山妖在客栈打斗时的情节,以京剧中武打音乐为创作基础,紧密的“咚咚咚”鼓声,紧随交战双方动作幅度、节奏变化而起伏,时而紧密,时而迂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如此独特的戏曲音乐多与动画影片中的武斗情节相配,目的在于强化角色人物表演的节奏感与动作美感,为高潮的迭起,氛围的渲染、情节的推进起到烘托帮衬作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则对中国传统民乐借鉴较多,多处运用中国古代乐器——古琴、排箫、笛子、笙、鼓等进行合奏,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形成鲜明的民族风情。
音乐离不开语言,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极强的艺术,而文字以音乐为载体将情感外化传递于观众。在我国古代,音乐与诗词密不可分,或者说音乐始于诗词,“《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就是最早对‘诗’是‘歌’中之言,‘言’也是‘志’的表达这一结合体的记载。”[3]只是现如今与诗词相配的曲谱多已散佚,无处可查当时诗词的吟唱是何曲调,但作为肩负传承文化的当代中国人,仍力图寻求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意蕴之美。影片《白蛇:缘起》便将唐代古诗重新断句、作曲,以一种新的方式对中国文化进行解构与重塑:“君不见东流水,一去无穷已。”——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鸟窠禅师。创作者通过对原诗词中的内蕴及含义进行深入、奇崛的剖析,利用曲调旋律与节拍和声等音乐表现手法,将诗词中所蕴藏着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加以生动、细致的诠释与刻画,深化诗词的美学意蕴,营造一种独特的诗化意境,开启观众的情感体验与共鸣。
四、艺术教育弘扬优秀传统
动画电影作为一门集多个艺术门类于一体的视听型综合性艺术成为新时代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或者说,动画电影艺术是当代活生生的生活艺术,它的受众群体广泛,面向不同年龄阶段与各个阶层的观众,与时代同进步、同发展,给人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以强烈的冲击,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因此,动画电影必须积极肩负起艺术审美与社会功能并存的历史使命,在传递美的同时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于大众。
中国动画电影美学风格的形成,儒家文化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千百年来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人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片《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将人与妖相对立,最终实现和解皆体现出儒学思想家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主张,所谓“和而不同”就是指不同事物之间,不是单纯的一方迎合、附和另一方,而是双方在地位和伦理关系上、责任和义务各有不同,甚至在对待事物的观点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通过彼此间的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可以达到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对于现代人交际往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家庭伦理关系也做了深刻的表述,儒家对家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视,认为家庭对于国家和社会安定和谐至关重要,所以要注意处理好家庭伦理关系,孔子将家庭伦理关系简要概括为“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李靖身为父亲,愿替哪吒受天雷之苦,哪吒身为人子,不愿父亲代己受过失去性命,勇于承担自己的命运,这是对儒家孝道的践行与表现。儒家强调“百善孝为先”,认为孝是诸德之本,教化之源,是实现一切善行的力量起始和源头,是加强道德修养,完善理想人格的“内圣”途中的最初步骤,是以,奉行孝道对于当代重拾孝亲观念、进行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影片通过对传统儒家文化进行拆解与重构,以现代语言及现代表现形式将其深刻内涵传递于观众,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新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动画创作者正积极致力于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进行拆解与重构,深刻解读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中汲取养分,找准传统文化与动画载体的切入点,以现代语言及现代表现形式将其深刻内涵传递于观众,创作出富有深刻思想、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来凸显传统文化的新魅力。虽然在创作的过程中仍会受到日本及西方等国家的影响,如影片《罗小黑战记》中的人物形象设计及画面风格皆偏向于日本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人物特点略微带有欧美化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动画影片正朝着全面复兴中国传统元素与文化的方向迈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语言融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与繁荣,总是需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以优秀的中华文化作为强有力的后盾,为我国的砥砺前行提供滔滔不绝的精神力量。中国动画创作者应积极探索中华文化的奥秘与其潜藏的文化力量,述说中国精神,在当今世界动画市场中重新树立自身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