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鲥专题系列讲座美洲鲥病害防治
2022-03-01施永海邓平平徐嘉波
施永海,邓平平,徐嘉波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上海 200433)
美洲鲥的病害主要分为病原性和非病原性两大类,病原性病害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引起,非病原性疾害主要是由敌害生物、水环境恶化和营养不良等引起。目前病毒性疾病还未见报道,美洲鲥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水霉病及防治
1.症状
水霉病是美洲鲥常见疾病之一,在春秋季,水温为13~18℃,水霉病极易发生。菌丝从伤口侵入,并向外长出外菌丝,如同灰白色棉絮状物。鱼体受刺激后体表有大量黏液,并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另外,美洲鲥鱼卵也容易患水霉病,特别是未受精的鱼卵。
2.防治方法
鱼卵孵化前期,可用400毫克/升大黄素药浴24小时;放养前,可用25~30高盐度海水浸泡7~10分钟;养殖期间,可用硫醚沙星0.1~0.15克/米3全池泼洒。
二、细菌性疾病及防治
1.肠炎病
(1)症状。美洲鲥生性胆小,如果长期应激反应会引起肾上腺分泌紊乱,从而导致包括肠炎在内的继发性疾病。美洲鲥苗种阶段的肠炎,表现出粪便延长,较难脱离肛门。美洲鲥养成阶段的肠炎,用手从死亡鱼体的腹部由前向后轻推到肛门,会有一定量黄色或者红色黏液流出。
(2)防治方法。①严格执行清塘消毒,加强日常管理,保证饲料质量,保持良好水质,降低水体透明度,避免光线直射和人员扰动。②每千克饲料用3克诺氟沙星拌喂。美洲鲥肠炎病的治疗方法不多,可以参考其他鱼的肠炎治疗方法,如菊黄东方鲀,每千克饲料用大蒜素0.1~0.2克拌药饵投喂,连续投喂3~5天。先做预试验后,再在生产上使用。
2.烂鳃病
(1)症状。病鱼离群独游,食欲下降,体色变深,日渐消瘦;鳃丝腐烂,严重时鳃盖被腐蚀出1个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
(2)防治方法。①用漂白粉1克/米3或者二氧化氯0.5克/米3全池泼洒。②用聚维酮碘0.3毫克/升全池泼洒,饲料拌“鱼病康”,连用3天。
3.嗜水气单胞菌
(1)症状。病鱼肝脏、肾脏、脾脏和胆囊肿大,肠黏膜出血,肠内无食物。
(2)防治方法。①用聚维酮碘0.06克/米3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4天,用药期间保证溶氧充足。②每千克饲料中加恩诺沙星15~20毫克和适量维生素C连续拌饵投喂7天。
4.维氏气单胞菌
(1)症状。鳍条充血,肛门红肿溃烂,血液流出,肝胰肾脏易碎、损坏,肝脏色泽黄黑,肾脏充血,呈红黑色。
(2)防治方法。①鱼种放养前使用3%的盐水浸泡。②用恩诺沙星+止血维生素K拌饵内服,外用消毒剂继续挂袋消毒处理,治疗时期投喂量降低一半,待美洲鲥停止死亡再逐步增加投喂量。用药量要根据具体养殖情况先做小试验,再在生产上使用。
三、寄生虫疾病及防治
1.小瓜虫病
(1)症状。小瓜虫病夏末至冬初较为流行,发病水温19~30℃。病鱼停止摄食、体色偏黑。体表分泌大量黏液,并出现大量白点状囊泡,特别是鱼体背部。鳃丝充血,黏液较多,受细菌感染而烂鳃。鱼体弱时,一旦受其他应激,易暴发批量死亡。
(2)防治方法。①鱼下塘前彻底清塘消毒。②用福尔马林20~30毫升/米3全池泼洒,2小时后换水1/2,第3天再用药1次。
2.黏孢子虫
(1)症状。黏孢子虫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长江流域5-10月为流行盛期。病鱼体色发黑,体表黏液较多,背鳍、胸鳍、尾鳍和体侧表皮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瘤状孢囊。
(2)防治方法。①每天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溶液1次,每次使用后使池水的福尔马林浓度维持在15~30毫升/米3,连用2~3天。②用“原虫净”0.3毫升/米3全池泼洒。
3.车轮虫病
(1)症状。车轮虫病较多发生于春、夏、秋季,冬季较少,特别是暴雨后。病鱼离群独游、体色加深、鱼体消瘦。少量寄生时易导致鳃、皮肤黏液增生,鳃丝充血,食欲下降。
(2)防治方法。①用高锰酸钾2~3克/米3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②用福尔马林20~30毫升/米3全池泼洒,2小时后换水1/2,每天1次,连用3天。③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克/米3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3天。美洲鲥对硫酸铜较为敏感,如有异常,需加大换水量。
4.复口吸虫
(1)症状。鱼苗、鱼种急性感染后,病鱼失去平衡,会在水中急游或上下挣扎游动。病鱼主要症状出现在头部脑区和眼眶周围,眼球混浊,呈乳白色,严重者双眼瞎、眼脱落,死亡率较高。不同种类的复口吸虫感染鱼体后(特别是急性感染时)表现出的症状稍有不同。
(2)防治方法。①养殖池四周及塘顶拉好丝网以防鸥鸟进入池塘,杀灭椎实螺,控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②每千克饲料中拌祛虫剂2.5克(各组分质量份数:雷丸2~2.5份、槟榔5~6份、木香2~3份、贯众1~2份、苦楝皮5~5.6份和水81~85份),连续拌喂7天,每天投喂2次。
四、环境因子引起的疾病及防治
1.缺氧
(1)症状。缺氧是美洲鲥养殖的第一杀手,致死率极高。高温季节搭建遮阳大棚遮挡池塘光线,微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能力降低,影响通风,换水量少,池塘在日落前就可能开始缺氧。初期征兆是鱼摄食减少或者停止摄食,中期症状是群游的鱼无故离散,后期症状是美洲鲥急速窜游到水面,然后腹部向上缓缓沉底。有时,池塘内还会出现短时局部缺氧,这较难发现,摄食量影响不大,但会一直出现零星死亡。暂时缺氧也会导致鱼鳃和内脏损伤,引起继发性疾病。
(2)防治方法。①加强巡塘管理和通风,多观察,增氧机早上晚关、下午早开,特别是高温季节要加开增氧机、减少投喂量。②遇到季节转换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连续阴雨天或大雨、暴雨时,减少饲料投喂,延长增氧时间。③遇到不明原因的摄食下降时,及时开增氧机。④发现群游的鱼无故离散时,先立即开启池内原有增氧机,密切注意鱼情,如果缺氧情况加重,增加移入车轮式增氧机形成水流增氧或泼洒增氧剂。⑤如果缺氧发生在非高温季节,可大量换水,边进边出;如果缺氧发生在高温季节,可少量换水。⑥发生缺氧时,及时捞出剩余饵料和死鱼。
2.水温致死
(1)症状。当水温低于4℃时容易使鱼冻伤、脱鳞,患水霉病死亡,且水面结冰隔绝空气容易引起缺氧,气温回升时氨氮易超标,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池塘。2龄以上美洲鲥在高温季节水温长期高于30℃时会陆续出现大面积死亡,死亡时鱼漂浮于水面,死亡前无明显异常行为。
(2)防治方法。①冬季采用温室大棚保温,夏季采用遮阳大棚防暑。②加大池塘蓄水体积和深度,缩小水温变化幅度,增加水温温层。③拉网操作应安排在水温8~28℃,减少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的生产操作,防止低温水霉病和高温应激引起死亡。④高温季节减少饲料的投喂量,减少换水量和换水频率,换水尽量选择阴天或者夜晚;持续高温天气尽量不换水。
五、肝胆综合征及防治
1.症状
病鱼鳍末端发白,肛门有绿色胆汁流出。解剖鱼体,肝和胆肿大,颜色偏淡,肠内壁充血。
2.防治方法
目前暂无特效药,只能保守治疗,提高鱼体的机能。选用美洲鲥专用饲料,定期用维生素C拌饵投喂。
六、敌害生物防控
美洲鲥养殖过程中易受敌害生物的袭扰,影响成活率。室外养殖时,如清塘不彻底,凶猛性鱼会对美洲鲥苗种构成危害。美洲鲥幼鱼和成鱼养殖一般投喂浮性膨化料,鱼摄食时蹿出水面,室外能引起鸟的注意,会被中大型鸟如白鹭捕食;室内能引起猫的注意,也有一定损失。为避免敌害生物对美洲鲥的危害,清塘要彻底,摄食区域上方要加装丝网,室内水体要降低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