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双高”职业院校美育书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01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张竹筠薛胜男
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张竹筠 薛胜男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彻到职业教育领域的要求,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家双高建设目标,以中国美学基础——书法艺术为载体,开展“翰墨铸匠心”书法教学探索与实践。构建党委领导、部门协同、教研室实施的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组建大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围绕着传承与创新,建设“传统课程+活动课程、普及+提升、知+行”课程体系,采用点线面结合策略,开展书法实践活动、书法课堂教学、书法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精益和创新的工匠精神,育人成效显著。培养出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等能工巧匠,是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背景:中央决策,国家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党的十九大从时代要求和创新两方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发展的高度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中华文脉、提升人民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重要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特别指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贯穿于职业教育各领域。推进书法、高雅艺术等进校园,丰富拓展校园文化。
在国家骨干校、国家优质校和省一流校建设期间,学校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曾获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等荣誉。2019年12月,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做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学校双高建设中“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学校启动了新一轮的建设与改革,每学年近70位教师开设了书法、茶艺、太极等文化素质课程64门,另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儒学与生活、《老子》《论语》今读等文化素质课程180多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国工匠进行校园”等活动,助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做法:三级联动,四位一体
1.构建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教育部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传统文化和美育工作相关精神,学校制定了《美育工作实施方案(2019-2022)》,成立了学院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和校长任正副组长,分管教学工作院领导及党政办、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国际合作交流学院、各二级教学单位等部门负责人任组员。2020年5月,学校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硕贤、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鸿基题匾,广东省教育厅邱克楠巡视员揭牌,率先成立广东省高职院校第一个美育教研室,具体负责书法、音乐等传统文化与美育的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等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协同、教研室实施的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
2.做好四位一体的顶层设计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针对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明确了“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课程思政、美育工作”四位一体,同步推进、共融发展的工作思路。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交通强国战略下,“铁路先行”所体现出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中国高铁走出去”所体现出的民族自信和自豪等,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铁路行业的具体表现。且中国铁路对内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对外是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需要大量的工匠人才。基于此,学校的美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为目标,以传承和创新为原则,选择被称之为中国美学基础、“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国粹——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心,带动诗词、民乐(广东音乐)、国画(岭南画派)、戏曲(粤剧)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堂、进教材。
3.组建大师引领的教学团队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为了用书法艺术精品感染、熏陶学生,把书法艺术的精髓内化为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校通过柔性引进、聘请等方式,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硕贤、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鸿基、广州市文联主席乔平、广州市书法协会副会长林雅杰等大师引进校园,通过讲座、授课、题匾等方式,向师生展示书法艺术的魅力;成立了“流溪墨韵”教职工书画协会,协会成员包括学院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专业课教师、美育教师等40多人。通过外引内培,组建了大师引领、专兼结合,质优量足的书法教学团队。
4.建设“翰墨铸匠心”系列课程
(1)课程设置——普及与提升并举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根据“普及+提升、知+行”原则进行课程设置。
①开设普及性书法课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基础。学校以中国书法术为中心,开发《中国书法》《中国音乐》等5个课程模块,构建《美育与传统文化》课程,该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为全校性限定选修课,是针对全体学生开设普及课程。旨在通过写中国字、诵中国诗、赏中国韵等教学活动,把中国语言、中国思维、中国审美与精益和创新的工匠精神糅为一体,助力培养研发高铁中国脑(动车网络控制系统)、中国芯(动车牵引系统)的轨道交通工匠人才。
②开设提升类书法课
在普及教育之外,为满足学生提升书法水平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学校除了通过超星尔雅平台为学生提供北京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的《书法鉴赏》优质网络课程之外,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机械设计专业张晓东教授在线上开设了《书法鉴赏》,在线下开设了《书法鉴赏与硬笔书法》两门公共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
③开设实践类活动课程
为弥补课堂教学的单一,提供更多实践时间,每学年教研室和书画协会、社团共同举办各类主题的书画作品比赛,参赛学生均可获得额外学分,把书法知识和书法实践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2)课程开发——传承与创新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内涵。”《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示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要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
学校党委书记张竹筠是书法教学团队的带头人,广州书法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练《曹全碑》近40年;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张竹筠率先垂范把创新思维和书法创作相结合,以“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词”为主题,创作了系列书法作品,为师生们提供了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在张书记的指导和带领下,教学团队本着传承与创新原则进行书法课程开发与建设。
①书法内容的与时俱进
把新时代、新气象、新语言等新内容,如立德树人、全民战役、网络授课等,融入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载体,记录、宣传时代精神,使传统文化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2020年4月19日学校创作的8幅“书画战役”作品在广州日报数字报整版刊出。
②书法要素的创新创意
中国文字从甲骨文逐步演变隶书、楷书等美妙绝伦的书法艺术,中国火车从蒸汽机车到高速动车的飞速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科技的传承与创新。在书法学习与创作中,鼓励师生们创新,使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使创新意识深入人心。
2020年上半年,为抗击疫情,全国师生开启网络学习。在此背景下,书法教学团队守正创新,创意创作,将传统的篆书“学”转化成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符号,记录这段特殊的时代。学的上半部有“网”的视觉感,表达网络学习之意,还涵盖“文”“文学”“文字”“学子”等视觉符号;两旁延伸的线条,结合我校办学特色,理解为延伸的铁轨,又有“以文开门”之意,寓意丰富而巧妙(图1)。古文字专家评价这个“学”字有“十足新意”。该作品在2020年4月5日的《广州日报》刊出。
图1 张竹筠创意篆书“学”
③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以书法为例,在赏析、临摹和创作之中,强化师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把“儒表、法里、道本、兵用、佛心”等文化精髓用于提升个人修为与管理实践,尤其是应用到创业管理中,培育具有中华优秀文化底蕴的创业者和创业型企业,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校毕业生王灿锦糅合书法、弟子规、檀香等中国传统文化,推出“醉风骚”单枞茶品牌,获“广东青年农村电商创业创富大赛”创业组一等奖,年销售业绩破320万元。其所创办的公司荣获广东省电子商务100强企业,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中国青创板挂牌上市。
(3)课程实施——点线面协同推进
为确保育人效果,在课程实施上,教学团队采用点线面协同推进的策略,把书法课开进课堂,开进专业,开进校园,形成浓厚的“翰墨铸匠心”校园文化氛围。
①点上专业打磨参赛
校内组织开展师生书法比赛,做好大赛培育,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形成了学生书法社团、师生书法协会、美育教研室、学校四级培育选拔、覆盖全校师生的书法大赛培育机制。
②线上专题开课提升
建设由“中国书法”“中国诗词”等五个模块构成的全校性限定选修课《美育与传统文化》,列入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对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通过超星尔雅平台提供北京大学《书法鉴赏》等网络课程,供校外实习的学生学习;开设《书法鉴赏与硬笔书法》公共选修课,供有提升书法水平要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
③面上通识讲座普及
邀请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协会副会长等业内名家进校为学生现身说法,诠释工匠精神,不仅讲授练习书法的基本方法,书法创作、笔墨纸元素组合、印章使用等技巧,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高度,强调要把握时代脉动,提高书法的格调、丰富书法的内涵。
三、成效:氛围浓厚,巧匠层出
1.翰墨书香氛围浓厚
组建“石门墨韵”教职工书法协会和“创艺”学生书画协会,师生参与热情高;形成了以课堂授课为主线,师生书法协会为协同,依托校园艺术节、每年举办师生书法比赛、邀请书法名家开设讲座的长效运行机制;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校报等媒体推广宣传力度大,图书资料丰富,活动经费充足,校园内翰墨书香氛围浓厚。在2020年“翰墨薪传”广东省教师书法大赛中,学校有40位教师45幅作品参赛。
2.匠心成就能工巧匠
以“匠心铸魂”为目标,开设书法等美育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与专业课程同频共振,合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毕业生发展后劲足,涌现出了一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中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广铁集团火车头奖”、广州市“未来工匠之星”等荣誉的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学校获2018年教育部教学二等奖和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匠心铸魂”是成果奖的重要内容之一。
3.创新创业勇攀新高
创新创业教育与书法等传统文化融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有裨益。在2020年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获金奖2项:《铁智咨询——“一带一路”铁路运营咨询开创者》《列车卫士——轨道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银奖5项,铜奖6项,是学校参加“挑战杯”赛事以来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获奖项目不仅创意精彩,更体现出轨道交通专业学子强烈的行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4.国际交流挥墨丝路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高铁“走出去”,学校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国书法是学校推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华友华亲华国际友人的重要载体。在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的游学项目中,学校学生把中国书法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老师。对来自老挝、马来西亚、尼日利亚等国的留学生而言,中国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课最受喜爱,在第五届东盟国家留学生汉字比赛中,学校获得了团体优秀奖。
四、结语
虽然学校在中国书法传承和创新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国家“双高”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在今后,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立足“翰墨铸匠心”开发教材。目前,我们利用书法教学培养工匠精神,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课程资源,都较为零散,没有形成体系,需要进行重组和序化。二是教学团队需要加强,尤其是需要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师,带动团队创作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书法作品。三是提升成果的档次。虽然学校以“匠心铸魂”为目标的美育教学是教育部教学成果奖和广东省教学成果奖的重要内容,但师生们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直接成果不够丰富。下阶段,争取在高等级书法比赛中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