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西亚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2022-03-01楚建英
楚建英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济南 250014)
引 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一带一路”网,当前“一带一路”沿线汇聚了全球6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世界经济近1/3的产出。世界银行专家组分析了共建 “一带一路”对71个沿线潜在参与国的贸易影响,结果显示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将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1]。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贸易格局意义重大。“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框架,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属于 “六廊”之一,它东起中国的西北地区,向西途径中亚,延深至阿拉伯半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到中亚5国和西亚18国①。
“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西亚地区的经贸交往愈加频繁,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04.46亿美元,双方开展了在互联互通、能源、产能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共建。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大会上提出了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中阿 “1+2+3”合作格局。2018年5月中国与阿曼签署共建 “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推进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往来合作。可见,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与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带来了实质性进展。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分析贸易发展的潜力和拓展空间,能够为双方深入开展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中国西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一定思路。
1 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韩永辉和邹建华 (2014)[2]认为 “一带一路” 建设为中国与西亚加强贸易合作创造了良机,中国与西亚的产业发展具有强互补性。曲如晓和刘霞 (2017)[3]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对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分析,中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西亚国家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主要是能源类初级产品;双方在SITC2、SITC3、SITC6~SITC8类产品上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2)双方产能合作。黄晓燕和秦放鸣 (2017)[4]认为中国与西亚国家经贸关系的深化为产能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合作模式上可采取能源互补型、资源互补型和技术互补型3种不同模式;(3)双边贸易潜力及合作前景。刁莉等(2019)[5]、 张志新等 (2019)[6]分别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模拟了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距离、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对贸易潜力的影响,认为中国与西亚地区的贸易潜力还有扩展空间;(4)双方自贸区建设。张静中和王文君 (2016)[7]采用动态GTAP模型对中国-西亚自贸区建设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估,模型显示中国-西亚自贸区会给双方居民带来福利的增加,但会恶化中国的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
综上所述,目前全面研究中国与西亚国家经贸往来的文献还不够丰富,实证研究样本差别较大,有几个国家的,也有十几个国家的。本文选取了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沿线的西亚18国作为研究基础,研究结论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 “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与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参考。
2 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现状和特征
2.1 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逆差交错出现
2000~2020年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总体趋势上是逐步增加的,图1显示了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变动。2000年中国对西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7.8亿美元和102.64亿美元,2020年增至1513.71亿美元和1290.75亿美元。在总体趋势不断扩大下,双边贸易额有两个阶段明显下降:(1)2009年中国对西亚进出口贸易额都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后又迅速恢复增长;(2)2015~2016年双边贸易额明显减少,进口方面下降幅度更大。2014年中国践行 “经济新常态”的发展理念,能源消费下降,而西亚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地,也就造成了双边贸易特别是进口贸易额大幅下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对西亚的进口额和贸易总额略有下降。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关系是比较稳定的。
图1 2000~2020年中国与西亚国家双边贸易额
从贸易差额上来看,双边贸易顺差逆差交错出现。图2显示了2000~2020年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差额。2000~2010年贸易差额较小,变化较平稳;2010年之后贸易差额较大,顺差逆差交错出现。期间共有11年为逆差,有10年为顺差。
图2 2000~2020年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差额
2.2 贸易国别集中,能源丰富国家贸易额占比高
2000~2020年与中国贸易往来紧密的西亚国家有7个,即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土耳其、阿曼、伊拉克和以色列。图3显示了2000~2020年中国与以上七国的贸易额变化。
图3 2000~2020年中国与西亚七国贸易额的变动
从图3可见,中国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的贸易额明显高于其它西亚国家。这两个国家都属于石油和天然气储藏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矿物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进口地。沙特阿拉伯是中国在西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01年至今,双边贸易量一直排在西亚地区第1位,占比超过20%。阿联酋与中国的贸易额一直处于前3位,2020年占比为17.5%。伊朗与中国的贸易量近年走低,2020年占比为5.3%。土耳其和以色列与中国的贸易额稳步上升,2020年占比分别为8.6%和6.3%。
2.3 贸易商品结构较单一,贸易互补性强
表1显示了2018~2020年中国对西亚进出口商品的主要类别以及占比,进出口商品类别均非常集中。
表1 2018~2020年中国对西亚进出口商品类别及占比
中国对西亚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主要集中于3类: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6(制成品分类的主要材料)和SITC8(杂项制造的物品);这3类在总出口中占比接近90%,其中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占比在35%以上,其它两类工业制成品的占比各为25%左右。
中国对西亚进口以能源类产品为主。SITC3(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原料)的占比在70%以上,其次是SITC5(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占比在15%以上,SITC2(非食用原材料)平均占比为3.42%。
贸易结构充分突显了双方比较优势的差异。西亚国家天然资源比较丰富,能源类产品是中国进口的主要类型;而中国对西亚的出口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在其它类型的商品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双方贸易商品结构类型比较单一,贸易竞争性不大、互补性较强。
3 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设计
贸易引力模型最初由 Tinbergen[8]和 Pöyhönen[9]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双边贸易量可以表示成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的引力方程,双边贸易量与经济规模成正比,与地理距离成反比。Linnemann(1966)[10]对贸易引力模型做了延伸发展,引入了人口规模和贸易政策这两个解释变量,贸易引力模型表示为式 (1):
Tijt表示两国的贸易量,Yit、Yjt分别表示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或经济规模,一般用(人均)GDP来表示,DISij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POPit、POPjt分别表示两国的人口规模,POLijt表示贸易国之间的贸易政策情况,为虚拟变量。εij表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扰动项。
其后对贸易引力模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解释变量的扩展上,根据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特征,将贸易引力模型设定为式 (2):
各个变量的经济含义和数据来源如表2所示。
表2 贸易引力模型的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3.2 样本说明
本文以中国-西亚-中亚经济走廊沿线的西亚18国为研究基础,其中伊拉克、也门、叙利亚的国内政局不稳,战乱不断,数据有所缺失;为了使得实证研究数据更加平稳,最终选取了15个国家作为实证对象,即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土耳其、巴林、塞浦路斯、埃及、希腊、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伊朗、巴勒斯坦和卡塔尔。利用Stata统计分析工具对上述15国200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3 回归模型
对于面板数据,分别做了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其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3种模型回归结果
通过表3可以看出,3种回归模型下所有变量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为了确定最优回归模型,再分别进行了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来确定最优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F检验、BP检验和Hausman检验
因此,最终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回归模型表示为式 (3):
3.4 回归结果分析
从回归模型式 (3)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和西亚各国的人均GDP能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发展,且中国人均GDP的系数(5.776)明显大于西亚各国人均GDP的系数(0.994)。即中国经济发展对双边贸易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2)中国与西亚各国的人口规模对双边贸易的作用方向相反。人口规模增加带来的国内需求扩张阻碍了出口增长,同时也提高了进口水平,对双边贸易的作用具有双向性。以往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中国人口增长一般对贸易量是阻碍作用,贸易伙伴国人口增长一般能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5,6]。 并且,中国与西亚国家人口规模相差悬殊,中国人口增长对贸易的影响更大。
(3)地理距离增加了贸易成本,明显地阻碍了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发展。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与西亚物流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中国和西亚各国同属于WTO组织促进了双方贸易增长。2000年之后属于WTO成员国的西亚国家已有10个,这对促进双边贸易十分有利。
4 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效率的测算
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来测算中国与西亚国家的双边贸易潜力和效率。贸易效率的计算公式为式 (4):
TPcjt表示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效率,Tcjt表示双边实际贸易水平,表示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测算的贸易潜力。图4显示了2000~2019年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潜力、实际贸易量与贸易效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对传承千年的丝绸之路精神进行提炼与创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该倡议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5%。因此,在加强沿线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和共享也尤为迫切。
图4 2000~2019年中国与西亚国家实际贸易量、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
根据刘青峰和姜书竹 (2002)[11]的分类标准,贸易效率在1.2之上为潜力再造型,在[0.8,1.2]范围内为潜力开拓型,在0.8之下为潜力巨大型。2005年和2008年双方贸易效率在1.2之上,其余年份有14年在[0.8,1.2]范围内,有4年处在0.8之下。中国与西亚的贸易效率属于潜力开拓型,贸易潜力有较大挖掘空间。
另外,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效率并不均衡,差别比较明显。表5显示了2017~2019年15个国家的贸易效率测算值。
表5 2017~2019年中国与西亚15国分别的贸易效率
贸易效率最低值在0.25左右,最大值超过2.0。阿曼、约旦、科威特、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以色列、埃及是贸易效率较高的国家,贸易潜力开拓空间有限,需要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卡塔尔、希腊、阿联酋等国贸易效率还有挖掘空间,土耳其、巴林、巴勒斯坦、塞浦路斯等国家的贸易效率值在0.6之下,双边贸易发展不足,贸易空间还很大。 “一带一路”倡议为扩大同西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机遇。
5 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主要结论,对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发展新的贸易增长点。中国与西亚国家的贸易产品主要是能源类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一。应该不断拓展贸易商品的类型,发展新的贸易增长点。应利用西亚丰富的能源优势,来发展能源开发以及相关产业的贸易合作,如开发汽车、航空等生产用原材料,提升产能合作层次;还应大力发展新贸易产业,中国与西亚在农业、通信、旅游、医药、金融等方面都存在广阔合作前景。
(2)加强和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为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与西亚大部分国家都是世贸组织成员国,除此之外,要积极进行自贸区的谈判。目前进入实质谈判阶段的自贸区有:中国-海合会自贸区,中国-以色列自贸区,中国-巴勒斯坦自贸区。要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署,积极推动双方在贸易、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合作,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为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3)充分利用港口运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联通是发展贸易关系的基础。西亚平原地形较少,陆运不是很发达,但港口众多,海运比较发达。要充分利用港口运输的优势,合作改造、共建高效的港口运输线;利用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开展陆运以及空间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多层次基础设施共建,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贸易畅通。
(4)扩大经贸往来的同时,要注意防范贸易风险。西亚有些国家政局不稳,战乱不断,加大了贸易的不确定性。根据国家 “一带一路”网,西亚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在未来有增无减,国家风险评级偏高。因此,在发展同西亚的贸易往来时,要密切关注西亚各国内外局势,可以 “一国一策”,对每一个国家设立不同的应对方案;相关部门建立一些可供参考的指标,为贸易往来提供指导,及时趋利避害,防范和应对贸易风险。
注释:
①根据中经网 “一带一路”数据库,西亚18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土耳其、巴林、塞浦路斯、埃及、希腊、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伊朗、巴勒斯坦、舒利亚、也门、伊拉克和卡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