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隋唐时期室内空间设计特点
2022-03-01石乐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石乐衍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1 研究的历史背景与意义
中国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到了隋唐时期,发展至一个新阶段。隋唐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高速发展,达到一个高峰,此时的建筑技术也在千年积淀中有着空前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木构建筑体系。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木构技术、设计成果与设计思想至今在设计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不仅促进古典元素的现代化发展,而且促进设计本土化、民族化、个性化发展,同时又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 木构建筑结构的相关内容
2.1 木构建筑体系成熟的象征
室内空间的营造离不开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1]。中国木构建筑从开始发展到隋唐达到成熟大致历经了3 个大发展时期(见表1)。斗拱、立柱和梁架相结合、模数化的木构件、标准化的用材、制度化的设计、建筑结构整体刚性的增强、屋顶结构的举折做法成型以及斗拱挑檐结构的深层发展等,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以木构为建筑承重,以墙体作围护的完整木结构建筑体系的成熟。
2.2 木构建筑室内空间构架方式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本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希望满足人们对建筑居住的要求[2]。木构建筑体系的成熟在结构上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结构受力的问题,从而使得建筑将受力结构与空间围合相分离,极大增加了室内设计的自由度。木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以及干栏式4 种,其中形成于东汉时期的穿斗式和抬梁式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特点是注重整体性和稳定性。而魏晋南北朝最大的贡献是使木建筑技术走向成熟并且普遍应用,使以往对夯土承重墙的依赖成为历史。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外观轮廓都是由桥台、梁柱和屋顶组成。建筑空间布局严整且主次分明,《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成为当时一个重要设计准则[3]。
木构建筑的基础由碎石和夯土交替处理,运用打桩法加固地基。基础上立柱,柱子在木构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受力作用,并且直接关系到室内空间尺度的营造。很多时候为了获得大体量建筑,会导致柱子太多,进而影响室内空间尺度,此时就会采取移柱减柱的方式,这样既不影响受力,又能开阔空间。一般采用柱上的水平构件额枋重复叠加的方式来实现。据史料记载,公元688 年,武则天下令建造的洛阳明堂(见图1),号称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木构建筑,采取的就是重檐的做法,其室内空间高大开阔。额枋上可采取绘画、挂落等方式进行装饰。对于室内设计而言,柱子结构中的柱础和柱櫍在起防水防潮等房屋所需物理作用的同时,也起着室内空间装饰作用,最常见的就是雕刻花纹。
图1 明堂模拟图
2.3 斗拱的装饰
柱子上方为斗拱,位于额枋以上,屋架以下,连接着横向与纵向的结构构件,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也是力传递的中介。斗拱发展到隋唐,从形式上来看更加丰富多样,从力学角度来看则更加合理。最初它是为解决受力问题而出现,在建筑中起着承上启下、平衡与稳定的作用,如图2 所示(选取自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此外,斗拱在有效解决受力问题的同时,起着建筑内外的装饰美观和划分等级的作用。斗拱的装饰作用在于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造形更加优美、壮观。这种美观使得它被赋予等级观念,等级越高的建筑造型越气势宏大、优美,因而出挑的层数越多。再往上就是上梁屋顶部分,建筑内的顶部空间主要是椽、梁结构,这些建筑结构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本身就是一种结构美的体现,往往不过多进行装饰,如图3 所示。屋顶部分更多的是建筑外空间,但是不同的屋顶对应着不同的等级,从而也制约着室内设计。
图2 斗拱集立柱结构
图3 傅熹年绘大明宫室内复原图
隋唐作为社会统一的极盛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引发了必然的居室空间大变革[4]。而木构建筑技术的成熟给室内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种将建筑受力和围合相互分离的木构建筑体系,使得中国建筑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非常灵活,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室内设计中的限制。例如,当不需要墙的时候,可以做成亭榭或长廊,以满足建筑不同的用途。
3 室内装饰材料
3.1 土木
隋唐时期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包括木、土、砖、瓦、石头、琉璃、石灰、竹子、铜、铁、矿物颜料以及油漆等。中国自古对建筑都有一个代称即“土木”,来代指建造工程。土木对中国古建筑影响深远。在古代中国讲究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土和木代表阳性,象征活力,所以这两种材料是中国人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
3.2 砖石瓦
地面与人的联系最为密切,隋唐时期地面往往打磨光滑、亮丽,使得室内空间华美。石材从加工到打磨出现了许多精湛的加工工艺,如粗搏、打剥、细漉等。石材往往出现在等级较高的建筑中,设计铺装时要打磨、美缝和切割,有的根据需要雕刻纹样。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很多柱础都是石材制作,并附有精美花纹。据考古发现,大明宫出土过大型深黑色铺地方砖并且表面非常光滑,在翠微宫和玉华宫等行宫旧址也出土了许多砖石建筑装饰材料。与石材相近的就是铺砖。隋唐时期,技术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促进着砖的发展。用于室内铺装的砖多为方砖或者花砖(见图4),均打磨光滑并且纹样丰富,各种寓意,中国自古材必有意,意必美好。
图4 唐代壁画中的花砖台基
瓦有灰瓦、黑瓦以及琉璃瓦3 种。灰瓦较粗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长安大明宫的琉璃瓦多绿色,其次蓝色,表面有莲花,有的建筑出现过用木做瓦,外涂油漆装饰。
3.3 金属
金属也属于重要的室内装饰材料,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即鎏金。金属的反光特性能为室内营造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唐代金属工艺发达,考古出土的唐鎏金铁芯铜龙为典型案例,整体非常优美华丽并且耐看。此外,铺首的设计做法也是金属制品。金属抛光、刻花等工艺也大量用于室内空间装饰设计艺术中,此外还有相对特别的金属装饰加工方式,如贴金、堆泥贴金以及堆粉贴金等。
3.4 织物
在隋唐,织物的使用也特别常见,唐丝织品名目众多,如绢、纱、绫、罗以及锦等,用途各异,而且印染工艺发达,不乏新工艺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如夹缬、蜡缬、绞缬、碱印和拓印等。此外,地毯、坐垫、靠背、窗帘、帷幕、壁挂以及屏风等在室内的用途极为广泛,最为常见的是地毯、坐垫、帷幕的运用。唐手工业的繁荣使得地毯从简单的生活用品提升至了工艺品级别,成为室内设计中重要的装饰材料之一。帷幕则是在空间中起遮挡作用,多用于私密性强的空间需求中,可以营造一种扑朔迷离的室内空间氛围。
4 室内装饰壁画和纹样
4.1 纹样装饰
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极富象征性和符号性,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古典文化作品[5]。隋唐时期,室内设计的装饰纹样丰富多彩,其室内装饰设计主要包括装饰纹样、壁画、陈设以及结构造型等几大部分,其中装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建筑室内的众多部件都有纹样图案加以装饰,装饰普遍奢华,颜色灿烂,经济的繁荣直接带动着各类艺术的发展。隋唐直至五代时期的纹样装饰在颜色上都主要为黑、白、青、朱、绿,有时加以金色,合称五彩间金装,藻井、承尘、梁柱以及斗拱等部位广泛使用彩画、雕刻等装饰手段。
隋和唐初时期的纹样主要师承中原文化的历史装饰纹样,随后在盛唐时期,由于包容开放的政策,许多外来文化逐渐和本土文化相融合,其装饰图案和纹样开始变得不同,更具活力与异域风情,华丽丰富。来自波斯、拜占庭、粟特等地的装饰纹样被广泛应用,纹样形式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手法,如联珠和团窠纹样广泛用于室内装饰(见图5)。
图5 唐代纹样
在唐代,植物纹样的比例大量增加,常见的有牡丹花纹样、忍冬花纹样以及石榴花纹样等。其中,牡丹花纹样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纹样之一,在众多室内设计中大量出现,往往寓意美好生活和富贵。团花纹样也非常流行,它是一种圆形构图的花类纹样,分为宝相花和普通团花两类。宝相花的花瓣纹样一般由忍冬纹合成,多为八花瓣围成一圈,中间加配小图案点缀;普通团花采用宝相花的构图形式,但花纹多以传统花样为主,多为6 瓣。团花可以单独构图以外,也以装饰形式广泛出现在天井、地砖、基础、屏风、隔断以及织物等处。而几何纹则很少,多出现于边边角角之处(见图6)。在这一时期,丰腴的造型开始流行,艺术也开始讲究结构对称、主次分明[6]。这也是盛唐纹样的主要特点。
图6 唐代几何纹样
4.2 绘画装饰
绘画则多装饰墙面。隋唐以前,壁画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载体,从唐代开始,纸帛上的绘画开始有着很大发展,开始逐渐脱离壁画成为独立的绘画艺术,并成为挂画装饰于墙面。壁画在唐代达到艺术顶峰,各类壁画形如宫殿、寺庙、石窟等惊叹着世人,题材也极为广泛,包括宴会、祭祀、狩猎、风景以及星象等。
5 隋唐时期的室内陈设
5.1 金属器具
隋唐时期的室内陈设是以华丽为主,普遍体现在物品的色彩、用材、纹样、装饰以及巧妙构造上。在室内设计中,金属器皿广泛存在。当时人们认为使用金银器可以长生不老,因而金银器的使用被神化,室内陈设使用金银器更是成为身份的象征。金银器不仅防摔,而且耐高温,对室内空间氛围中味觉的营造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香炉、香囊等器具应运而生,用于室内陈设设计中。
5.2 陶瓷器
陶瓷器也是室内设计中常用的陈设品。隋代陶瓷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主要为简单的刻花和划花。到了唐代,技术进一步发展,人们烧制出来黄瓷、黑瓷和花瓷,同时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不过最令世人惊叹的还是唐三彩和釉下彩。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到五代,唐三彩常被用作日用品和陈设品。
5.3 漆器
漆器在隋唐时期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像箱子、柜子等大型物品均是用漆器制作。在隋唐五代时期,漆器的生产制作不断追求艺术化,镶嵌手法、雕刻手法及刻花手法广泛应用于漆器物品,不仅增添了室内陈设的多样性,而且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5.4 家具的演变
隋唐时期是由席坐转为高坐具上的垂足坐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与之搭配使用的坐具铺陈类软饰织物的应用[7]。“椅子”的叫法起于唐代,一开始称之为“倚子”。隋唐时期各种文化交互融合使得唐朝坐具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著名五代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垂足而坐与席坐等多种方式,如图7 所示,外来坐具与中国本土坐具相结合,并借鉴建筑木结构从而形成具有中土特色的家居设计。
图7 韩熙载夜宴图节选
隋唐时期,朴实和华丽的家具同时存在,具体根据室内设计风格而定。以实用为主的家具多为朴实类型,一般以桐油来做饰面,有时也保留本色。注重装饰的室内空间,家具会使用特别的工艺,比如漆饰工艺常用于高档家具。彩绘、镙嵌、金银平脱、密陀僧绘以及雕漆等结合忍冬纹、花鸟纹、联珠纹和团花纹等纹样的应用,形成了唐代独特的家具设计风格。这些设计灵感多来自佛教,佛教对唐代家具设计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高足家具和装饰方面。金、银、琉璃等七宝是人们构想佛国乐土的主要材料,在唐代被大量引用至室内和家具设计中。此外金筐、宝钿等原本用于首饰的高级装饰工艺品,也被用于家具装饰上[8]。
6 结语
我国古代的劳动民众不仅创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民俗文化和民俗造型艺术。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设计顶峰时期,其室内设计艺术对于现代室内设计师而言,有利于设计本土化和民族化发展,不断从千年文化中吸取优秀的内容并传承与发扬。对于中国室内设计学科建设而言,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而对于中国文化自信而言,有利于提升室内设计艺术文化认同感。这些共同促进着中国现代室内设计艺术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向发展,使之屹立于世界室内设计艺术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