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2-03-01田仲勋
田 仲 勋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商丘 476400)
近年来,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率在人们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不断改变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作用下日益提升,同时发病年龄日益降低,嗳气、呕逆苦水、胃痛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同时,本病具有较长的病程、较大的治愈难度,极易反复发作。对胃黏膜进行保护、对胃酸进行抑制、促进胃动力是西医通常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但是效果一般,患者具有较低的耐受性[2]。近年来,临床发现中医治疗效果独特[3]。本研究分析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门诊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基础上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加减治疗组)各44例。常规治疗组中男22例(50.00%),女22例(50.00%);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8.42±8.14)岁;病程1~3年21例(47.73%),病程4~6年23例(52.27%);在疾病类型方面,浅表性胃炎37例(84.09%),萎缩性胃炎7例(15.91%);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肝胃不和型29例(65.91%),脾胃湿热型11例(25.00%),脾胃虚弱型4例(9.09%)。加减治疗组中男23例(52.27%),女21例(47.73%);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7.53±7.25)岁;病程1~3年20例(45.45%),病程4~6年24例(54.55%);在疾病类型方面,浅表性胃炎38例(87.20%),萎缩性胃炎6例(13.64%);在中医辨证分型方面,肝胃不和型30例(68.18%),脾胃湿热型10例(22.73%),脾胃虚弱型4例(9.09%)。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胃镜检查等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2)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4];(3)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胃溃疡;(2)合并消化道肿瘤;(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3方法
1.3.1常规治疗组
给予患者口服0.15g雷尼替丁胶囊,每天2次。饭前15min口服10mg多潘立酮+5~10mg胃复安片,每天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2加减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党参10g,法半夏10g,黄芩10g,黄连10g,吴茱萸6g,干姜6g。如果患者胃脘痛,则将五灵脂10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便秘,则将大黄10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口苦,则将栀子10g加入其中;如果患者反酸,则将代赭石10g加入其中。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2次,早晚各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随访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如下指标:(1)症状体征积分。包括胃脘疼痛、胃脘压痛、胃脘嘈杂、烧灼感、腹胀、嗳气6项,每项0~3分,表示无~严重[5];(2)胆汁反流次数、时间;(3)临床症状消失时间;(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患者无症状体征,空腹胃液胆酸水平在50nmol/ml以下,胃镜复查发现幽门口无胆汁反流,具有澄清的粘液;显效:治疗后患者具有显著较轻的症状体征,空腹胃液胆酸水平降低了60%以上,胃镜复查发现幽门口具有显著较轻的胆汁反流,粘液具有显著较淡的颜色;有效:治疗后患者具有较轻的症状体征,空腹胃液胆酸水平有所降低,胃镜复查发现幽门口具有较少的胆汁反流,粘液具有较浅的颜色;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空腹胃液胆酸水平、胃镜复查结果变化均不明显[6]。
1.6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脘疼痛、胃脘压痛、胃脘嘈杂、烧灼感、腹胀、嗳气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加减治疗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胃脘压痛、胃脘嘈杂、烧灼感、腹胀、嗳气积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续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汁反流次数、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胆汁反流次数少于治疗前(P<0.05),胆汁反流时间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加减治疗组患者的胆汁反流次数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胆汁反流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汁反流次数、时间比较
2.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加减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91%(40/44)高于常规治疗组77.27%(34/4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4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加减治疗组患者的嗳气、反酸、饱胀、胃脘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加减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82%(14/44)(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发病机制为胆汁、肠液、胰液等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在幽门括约肌紊乱的情况下向胃部大量流入,显著增加酸性离子含量,进而对胃黏膜屏障造成损伤,引发胃黏膜出血、糜烂[7]。西医治疗效果一般,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8]。中医认为[9~10],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胃是主要病位,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是主要病因,直接影响着肝胆功能。主要发病机制为脾胃虚弱,痰浊内生、郁而化热,胆汁在肠道聚集,无法有效循环,进而促进口苦、呕吐等症状的出现,因此主要治疗原则为疏肝、和胃、利胆、泻热。
研究表明,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改善患者胃黏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11~12]。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加减治疗组患者的胃脘疼痛、胃脘压痛、胃脘嘈杂、烧灼感、腹胀、嗳气积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加减治疗组患者的胆汁反流次数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胆汁反流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加减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0.91%(40/44)高于常规治疗组77.27%(34/44)(P<0.05);加减治疗组患者的嗳气、反酸、饱胀、胃脘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加减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55%(2/44)低于常规治疗组31.82%(14/44)(P<0.05),说明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中,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参考借鉴价值。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的主要功效为疏肝邪热、调畅气机等,方中法半夏的主要功效为降逆和胃;干姜的主要功效为消积解郁;五灵脂的主要功效为散瘀镇痛,促进患者胃脘痛症状的减轻;大黄的主要功效为祛瘀攻滞、泻热通便;黄连、黄芩的主要功效为清泄蕴热;吴茱萸、丹参的主要功效为补中益气、温中理气;栀子的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对患者口苦症状进行缓解;代赭石的主要功效为清滞降火,对胃酸分泌进行抑制[13]。诸药合用能够对患者的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同时中药具有温和的性味、低廉的价格,不会引发严重毒副作用,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与接受度[14~15]。
综上所述,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中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