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1潘涛
潘 涛
(盱眙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淮安 211700)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采用支架植入术治疗,而在术后需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如不及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极易发生支架内血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目前,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主要采用口服氯吡格雷片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活动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氯吡格雷需经肝脏代谢后才可发挥抗凝作用,具有起效较缓慢、作用呈中效、不可逆、出血风险高等局限性,故而术后使用一种高效的抗凝药物对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提高疗效意义重大[1]。替格瑞洛也是一种二磷酸腺苷抑制剂,作用机制与氯吡格雷相似,但替格瑞洛本身具有生物活性,不受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药物吸收迅速,起效快,预后良好[2]。但目前关于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替格瑞洛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心肌损伤指标、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盱眙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1~69岁,平均(56.75±3.20)岁;病程4~13个月,平均(7.18±1.15)个月;合并疾病:糖尿病16例,高血压15例,高血脂17例;冠心病分类:急性26例,慢性22例。观察组(48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42~68岁,平均(56.81±3.21)岁;病程4~13个月,平均(7.11±1.19)个月;合并疾病:糖尿病14例,高血压17例,高血脂17例;冠心病分类:急性25例,慢性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3]与《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首次进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者;近3个月无外科大手术病史者等。排除标准:伴有除冠心病外其他心脏疾病者;对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过敏或不耐受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后均接受降压、降脂、扩张冠脉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规格:75 mg/片)治疗,7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术后口服替格瑞洛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20,规格:90 mg/片)治疗,9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5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心肌损伤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6 mL,分成两份,各3 mL。其中一份经3 5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MB(CK-MB)水平;另一份经抗凝处理后,经3 5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②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功能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型号:DC-N2S)检测冠状动脉的远端压力、平均传导时间及主动脉压力,微循环抵抗指数(IMR) = 远端压力×平均传导时间;并于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XL3200C)检测全血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水平。③炎性因子:血清制备方法同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个月后血清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④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心肌损伤指标、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功能指标、炎性因子)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损伤指标 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及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BNP:脑钠肽;cTnI:心肌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
组别 例数 BNP(pg/mL) CK-MB(U/L) cTnI(ng/mL)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对照组 48 327.83±41.39 163.28±29.74* 71.26±12.19 43.62±11.32* 1.39±0.21 0.87±0.23*观察组 48 326.85±42.67 140.65±28.32* 71.48±12.32 36.79±10.68* 1.37±0.19 0.64±0.15*t值 0.114 3.818 0.088 3.041 0.489 5.80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功能指标 治疗5个月后,两组患者IMR、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全血PT水平长于治疗前,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全血MPAR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IMR:微循环抵抗指数;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MPAR: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组别 例数 IMR PT(s) FIB(g/L) MPAR(%)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对照组 48 24.75±3.68 31.61±4.82* 9.63±2.52 16.32±1.28* 3.91±0.72 4.92±1.10* 52.36±9.48 41.82±9.88*观察组 48 24.83±3.52 26.98±3.79* 9.57±2.49 13.04±1.16* 3.92±0.74 4.35±1.09* 52.47±9.43 26.43±9.90*t值 0.109 5.232 0.117 13.155 0.067 2.550 0.057 7.62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炎性因子 治疗5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 -6;CRP:C- 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组别 例数 CRP(mg/L) IL-6(ng/L) TNF-α(pmol/L)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5个月后对照组 48 7.93±1.26 5.62±1.14* 5.68±1.09 4.13±0.92* 8.45±1.52 4.67±1.31*观察组 48 7.99±1.31 3.78±1.02* 5.71±1.12 2.84±0.75* 8.49±1.48 2.59±1.17*t值 0.229 8.334 0.133 7.530 0.131 8.20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67%,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致使心肌损伤而发生的心脏类疾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是一种抗凝前体药物,经机体代谢后,其代谢产物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其转化率较低,且引发出血的风险较高,疗效不佳[5]。故目前亟需探寻一种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改善预后的药物。
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过程中会损伤其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当血小板发挥凝血作用时会损伤心肌。其中BNP、cTnI、CK-MB作为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升高可加重机体心肌损伤程度,进而加重患者病情,同时检测其水平也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IMR是反映微循环阻力大小的指标,其水平越低代表微循环功能越好;PT代表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其水平降低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反之则会增加出血风险;FIB是一种具有凝血作用的蛋白质,可增加血小板激活,使血液黏滞度、外周阻力升高,进而损伤内皮细胞功能,使血栓形成风险升高;MPAR可反映机体内血小板功能,其水平升高说明血栓的形成风险增加[6]。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不需要经肝脏代谢成活性物质,其主要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而发挥抗凝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可逆,停药后血小板功能可迅速恢复,可避免引起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风险,进而可改善机体凝血功能;同时替格瑞洛还可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再摄取,进而增强抗凝作用,降低术后血栓风险,改善患者预后[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IMR、FIB、MPAR及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T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出血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IL-6主要通过激活血小板的促凝活性、促进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促进中性粒细胞表达氧自由基等,促进血栓形成;CRP可使单核与淋巴细胞聚集,诱导血管壁上黏附分子的表达,导致血管炎症与血栓形成;TNF-α与IL-6协同促使辅助性T细胞(Th)增加,抑制性T细胞(Ts)减少,形成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皮中,从而形成血栓,加重病情[8]。本研究发现,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减轻其炎症反应,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分析其原因可能为,替格瑞洛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发挥抗凝作用,而二磷酸腺苷受体分布于炎性细胞表面,因此替格瑞洛发挥抗凝作用的同时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使IL-6、CRP、TNF-α水平降低,进而控制患者病情发展[9-10]。
综上,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和微循环功能,降低术后出血风险,减轻心肌损伤与炎症反应,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