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6W1H”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探讨
2022-03-01朱进喜
[摘要]在产教融合政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相关研究不断涌现,但目前的研究更多地聚焦在实践教学某一方面产教如何融合,而对实践教学产教从哪些方面融合、如何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并未给出系统完整的回答。基于“6W1H”法则理论分析,“六融合”模式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最优模式。因此,针对部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存在定位模糊、缺乏系统性和保障性等问题,需要准确把握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特点,系统构建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及校内与校外相融合的“六融合”模式,树立校企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六融合”保障机制。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六融合;6W1H
[作者简介]朱进喜(1973- ),男,河南平舆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高级经济师。(广西 南宁 530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基于‘6W1H’的应用型本科‘六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 JGZ16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3-0108-05
随着应用型本科对实践教学的不断强化与探索,产教融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已达成广泛共识。2019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相关研究不断涌现。由于产教融合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因此学者们通常把实践教学改革更多地聚焦在产教融合问题上。围绕实践教学“产教”如何“融合”问题,有的学者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理论,提出构建实践教学“分层次、多元化、递进式”模式;有的学者根据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校企融合与产学研联动的模式;也有的学者就某一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方案等。但这些研究只是针对实践教学某一方面的产教如何融合的问题提出一种观点,而对实践教学产教从哪些方面融合、如何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并未给出系统完整的回答。因此,全面系统分析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产教如何融合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基于“6W1H”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最优模式
要探讨实践教学产教如何全面系统地融合,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可以从管理学的视角借助“6W1H”法则分析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即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导师(Who)、学生(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教学内容(What)、理论依据(Why)和教学方式(How)。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这些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可以认为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可以使系统达到优化的目标。因此,要使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最优效果,需要找到实践教学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一种最优状态,即实践教学的一种最优模式。本研究认为,实践教学的最优状态就是构成实践教学的“6W1H”各要素间的完全相容,如把实践教学的导师(Who)分为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融合,把学生(Whom)分为研究型本科、职业本科和应用型本科,把实践时间(When)分为分散时间、集中时间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融合,把实践地点(Where)分为校内、校外和校内与校外融合,把教学内容(What)分为专业性实践、生产性实践和专业性实践与生产性实践融合,把教学理论(Why)与教学方式(How)分为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融合的理念及方式。通过对各要素间的相容性分析,发现实践教学存在三种最优模式,即研究型本科、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各有适合自己的最优实践教学模式。由于应用型本科不仅有专业发展需要,还有职业发展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目标要将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而要实现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的实践教学目标,需要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融合的教师团队采用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完成专业性实践与生产性实践融合的教学内容;同时,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则更有利于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专业实践与生产实践、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分散时间实践与集中时间实践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融合的“六融合”模式是一种最优模式。
二、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問题
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按照实践教学最优模式的基本要求,系统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找到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非常重要。
1.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没能形成具有应用型本科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有的应用型本科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与学术型本科实践教学的异同认识不清,认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只是比学术型本科多一些实践类课程。在实践中,只是在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基于已有的办学条件增加了一些实践类教学内容,但指导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践时间及地点未发生太大变化。这种改良式的实践教学改革,其实就是“穿新鞋、走老路”,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但实质上难以有效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的应用型本科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与职业本科实践教学定位的异同把握不准,认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与职业本科实践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在实践中,套用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行业标准为目标,以生产性实践为主要内容,依靠企业导师指导,采用以“学”为主的理念与方式,集中时间在校外开展实习。这种照搬式的实践教学改革,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高端技术及创新能力的养成,甚至不完全符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因此也不完全适合应用型本科。
2.实践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没能构建起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但融合得不够全面、系统、深入。表现在:一是融合没能涵盖实践教学的各要素。比如,有的只把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进行融合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的内容、理念与方式、导师、时间与地点等均未发生改变,使得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二是实践教学各要素融合没能实现完全相容。比如,有的将专业性实践与生产性实践融合,开发出融专业性与生产性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其他要素没有进行相应融合,采用由校内导师指导,让学生集中时间在企业自主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效果不佳。三是实践教学各要素的融合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融合点和融合面。比如,有的学校实行“双导师制”,不重视本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只是面的融合,缺少点的融合,致使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
3.实践教学改革缺乏保障性,没能建立起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有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使其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缺乏可持续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有的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各专业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忽视企业的利益诉求,企业缺乏参与办学的内在驱动力,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由于有的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学校服务企业能力较弱的情况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使得实践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制定的实践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及科学性,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停留在参观操作流程、设备和听企业人员讲解等认知实习的层面,难以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基于当前部分应用型本科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以基于“6W1H”的实践教学最优模式为依据,构建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1.准确定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特点的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准确把握应用型本科及其实践教学定位是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本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学术型本科及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的定位差异如下:应用型本科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术型本科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职业本科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首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其次是学术实践能力,最后是生产实践能力;学术型本科首要是培养学术实践能力,其次是技术实践能力,最后是生产实践能力;职业本科首要是培养生产实践能力,其次是技术实践能力,最后是学术实践能力。因此,建议以“6W1H”的实践教学最优模式为依据,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特点的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一是在实践教学目标与内容方面,应用型本科既不能以学术型本科专业标准为目标、以专业性实践为内容,也不能以行业标准为目标、以生产性实践为内容,而是要将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相融合,将专业性实践和生产性实践相融合。二是在实践教学理念与方式方面,应用型本科既不能坚持学术型本科以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以教师“教”为主的方式方法,也不能照搬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理念、以学生“学”为主的方式方法,而是要坚持师生双主体教学理念,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合。三是在指导教师、实践时间及实践地点方面,既不能完全依靠生产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校内导师,也不能完全依靠教育教学经验相对较弱的企业导师,而是要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比较优势;既不能完全用分散时间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也不能完全集中时间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而是要将分散时间实践与集中时间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机融合。
2.深刻理解实践教学“六融合”的内涵,系统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深刻理解“六融合”内涵关键要注意,实践教学产教融合不是实践教学某一要素或某几个要素的融合,它是一种系统的融合;融合不是结合,也不是化合,而是不同事物在未发生质变情况下的相互交融,可根据融合的程度分为部分融合和完全融合;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是由不同要素体系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是一种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一是将专业人才质量标准与行业人才需求标准融合,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将学术性实践與生产性实践融合,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就是以融实验、实习于一体的实训教学目标为融合点,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科研能力与生产能力、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融合,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总目标,在充实完善实验、实习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实训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以实训目标体系为主,实验、实习目标体系为辅,各目标体系相互补充、完整统一的目标体系。学术性实践与生产性实践融合就是将实训课程(项目)作为融合点,在优化原有实验、实习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开发融学术实践和生产实践于一体的技术实训课程,构建以技术实训课程体系为主,实验、实习课程体系为辅助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课程(项目)体系。
二是将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融合,组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将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融合,采用“展示式”“情景式”“体验式”“探究式”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融合,就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融合点,可通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互顶岗交流的路径,实现由教师或技术员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同时,组建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及“双师型”教师混合的实践教学导师团队,实行“双导师制”,即同一门实践课程同时安排学校、企业各1位导师,实现校内外导师优势互补。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融合,就是坚持师生双主体理念,以寓教于学、寓学于教的“情景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为融合点,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协同作用。“情景式”实践教学就是指导教师采用实地观摩或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师生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体验式”实践教学就是指导教师采用师生共同操作或一一指导等教学方法,在实训中心或生产一线师生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活动特点,分别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以“教”为主的“传授式”“演示式”和以“学”为主的“探究式”“项目式”等实践教学方式。
三是将分散实践时间与集中实践时间融合,形成长期分散、长期集中与短期集中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格局;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融合,共建共享实验室、实训中心及实习基地。分散实践时间与集中实践时间融合,就是在不影响课程实验长期分散的教学时间和毕业(生产)实习长期集中的教学时间安排的情况下,以短期集中实践时间为融合点,通过实施“实践周”制度,即在每学期期末安排2周集中实践时间专门用于实践教学,形成长期分散、长期集中与短期集中实践时间相互补充、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格局。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融合,就是以共建共享综合实训中心为融合点,在与企业共建共享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共建共享既可用于专业训练又可以用于产品生产的综合实训中心,构建由实验室、实训中心及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可采取“嫁接式”教学法,即把一些实训中心不能完成的生产性实践内容放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半顶岗实习(训),或把一些校内实训中心可以完成的企业生产项目放到校内实习(训)教学中生产,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教学与生产共赢。
3.树立校企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善实践教学“六融合”保障机制。要确保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树立校企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命运共同体就是以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为目标,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和寻求双方利益均衡点为原则,以法制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为手段,建立起命运与共的校企联合体。一是建立校企共同体工作体制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开展合作的决策、管理及服务机构,完善相应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二是构建校企人力资源共同体。可采用人力资源校企互聘的方式,即学校可将企业导师聘为学校兼职教师,企业可将校内教师聘为企业兼职员工,构建学校与企业在人力、智力方面的命运共同体。三是构建校企资源共同体。通过校企合作统筹共建共享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在资源方面的命运共同体。四是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学校通过向企业开放科研实验室,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实习劳动力及储备人才等帮助企业发展;企业通过向学校开放生产设施设备,提供实习指导等幫助学校发展,形成校企在利益方面的命运共同体。
另外,完善实践教学“六融合”保障机制,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人才培养规格制定协商机制,邀请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行业企业专家、高校教师等组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委员会,定期或根据需要召开研讨会,协商制订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二是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机制,除了校企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外,在教学上要根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实践教学导师团队共同研究、系统开发实践教学内容。三是建立“双导师制”工作机制,以制度形式明确校企互聘、一课两师、相互顶岗的实施办法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实施“实践周”制度,出台“实践周”工作意见,明确活动时间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及监督检查等。五是建立共建共享制度,明确校企签订实验、实训及实习场所共建共享合作协议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资产管理及利用等。六是运用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搭建起导师间、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服务办法。同时,要出台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机构设置、人员及制度安排,尤其要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单独制订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规格,实践课程的类别(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训、生产实习)与基本内容,指导教师的类别(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双师型”导师),实践时间与地点的安排,以及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
总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以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最优模式理论为依据,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还要确保实践教学各要素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及相容性,以实现协同效应。另外,深度、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基础,也是实践教学“六融合”模式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艳萍.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8):378-379.
[2]蒋建军,易灿南,席钌姿,等.应用型本科校企融合与产学研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工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2020(6):158-161.
[3]陈小飞,周悟.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20(11):68-75.
[4]吴丽芳.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5):224-226.
[5]刘尧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6):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