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天师”卞赟
2022-03-01
卞赟参加科普演讲,向大家科普气象知识
“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层还是对流层?我认为他应该住在平流层……”在一次科学演讲活动中,作为知名气象科普博主的卞赟回答了略显俏皮的提问。卞赟是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中国追风小组(中国气象频道“灾害天气特别报道”小组)原核心成员,由于名字被太多人误认成形似的“卡赞”,他索性把微博昵称将错就错用了“卡赞”,截至发稿前,卞赟在微博上已经拥有了321万粉丝。对气象的热爱、对科普的执着,共同构筑出了如今的他。
卞赟与气象的缘分从他出生就开始了——他的母亲是南京气象学院1978级气候专业的大学生,从小时候起,卞赟就沉浸在家里气象方面的书海中。特别是一本名为《看图识天气》的图画书成了他对气象爱好的启蒙书籍,天空从此成了他钻研的对象。
在高考之前,对理科十分擅长的卞赟出于放松心情的目的看了当时大热的电影《后天》,影片中在全球气候灾难中,作为气候学家的主角的行动和智慧令卞赟大受震撼,让他回忆起小时候对于气象的浓厚兴趣,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的气象相关专业。
2008年毕业后,他进入中国气象局工作,做起了一名“追风者”——也就是去台风登陆地,通过电视节目,将台风的危害性展示给观众。“2009年到2013年,我们追踪了大约十几个台风。”
在追风的路上,他也遇到了许多次危险的情况。有一次卞赟正在直播,一块铁皮从前方飞来,他下意识地躲了一下,铁皮径直擦过他,直接插进他身后的树干上;还有一次他们将面包车停好准备做节目,一两分钟后抬头一看,刚才还好好的车已经几乎被暴涨的雨水淹没,他们不顾大风大雨,冲进水里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车推了上来……“看到很多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的观众,在从未接触过台风的情况下,通过我们的追风对台风的危害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是很欣慰的。”
2013年,卞赟追踪强台风菲特
除了气象工作者之外,卞赟另一个身份“卡赞”是从微博开始的。刚开通微博的时候,他仅仅是在工作之余上传自己追风的经历和拍到的照片。“那时候的微博分享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甚至还需要通过彩信发送图片。”但通过微博,许多气象爱好者与他迅速互动,还有些对气象有好奇心的网友在他的微博上留下各种问题,慢慢地,卞赟一有空就为粉丝们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关于气象的问题。照顾到许多网友对气象知识不甚了解,卞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选择幽默、贴近热点、接地气的方式为粉丝解答气象问题。生动有趣的科普为他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如今他的粉丝数已经达到了321万,是微博2021十大影响力科普大V。
在他看来,中国气象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已经属于第一梯队。“气象工作涉及到很多领域内容,比如天气预报、数据的采集分析、大气环境探测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气象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为止建设了6万多个自动气象站,在信息采集、气象卫星技术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位居世界领先水平。”
在大众认知中,气象的作用就是天气预报,虽然现在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约87%~88%,但依旧有许多人觉得天气预报不是很准确。
卞赟为我们解释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十几年前,人们获得天气预报的唯一途径是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栏目,对未来24小时做出天气的一个预判。实际上,天气是变化多端的,现在的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天气预报APP获得精准到每小时内的天气。”另外,他还分享了一个冷门小知识:“使用苹果手机自带天气系统的用户经常抱怨天气不准确,那是因为苹果天气的数据来自于美国,如果想获得准确的天气数据,建议大家下载国产天气预报APP,其数据来自中央气象台,会更为准确。”
卞赟参与中国气象局微博的台风直播
“天氣预报几乎是人类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可以预知未来的方式,仔细想想是挺酷的。”古代的气象多与神学、命运的导向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带着神秘的色彩,许多气象相关的民间谚语证实了这一点。现代气象历经两百年的发展,是基于数学、物理才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除了帮助普通人对短期内的天气有一定的认知之外,气象学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人们躲避自然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事实上,近两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愈加剧烈,极端天气的出现也更为频繁,在世界气象日又将到来的日子,卞赟认为每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到气象工作中:“注意环保、使用清洁能源、提高对气象相关的科学教育。积极参加防灾演练,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情况,也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