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竞争与大战略思想
2022-03-01李晨
李晨
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战略是冷战史研究的重大问题。冷战时期曾担任过美国驻苏代办、大使和国务院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并在冷战四十余年间不断思考和讨论美国对苏战略的凯南是遏制战略的灵魂人物,对美国大战略(Grand Strategy)思想作出重大贡献,且影响深远。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乔治凯南遏制思想研究(增订本)》一书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概述了凯南遏制战略的形成背景,对“长电报”和“X”文章等反映凯南遏制思想的代表性文本进行分析,并且系统探讨了凯南遏制思想的目标、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以及对美国战略实践的影响。本书附录还收录了作者翻译的凯南遏制思想文献、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探讨凯南遏制战略思想六篇文章,以及作者与凯南直接交流的信件等。
本书有三大特点。一是研究对象定位准确。凯南作为决策者实际参与冷战中美国对苏战略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其遏制思想则影响深远。二是研究基础扎实。凯南研究在国际冷战史和美国外交史研究中都属于非常发达的领域,而且与中国直接相关的部分有限。本书作者从研究生开始,花费三十年心血,消化吸收国际学界凯南研究所有代表性成果,并且多次赴美国和英国多个档案馆,收集和整理凯南相关的未刊档案史料,跨越了前所未有的文献和史料门槛。三是研究视角上发挥作为冷战“第三方”的中国学者的优势,从理论与历史两个维度,国际格局、美国战略和凯南个人三个层次,把握凯南思想的动态演进,识得庐山真面目。
本书阅后,令人深思。一是大战略理论需要打通内外,兼顾目标与手段,关注竞争双方的不对称。凯南在冷战初期形成的战略思想体系超出其自身工作经历和惯性。作为美国驻苏联的外交官,凯南没有停留在对苏联内外政策的跟踪,而是以内政外交结合,打通历史传统与现实战略的方式,深入评估苏联行为的根源及其演变趋势,并且指出苏联目标和手段的局限。凯南进一步探讨国际格局转换和苏联挑战背景下,美国应该如何界定中长期战略目标,在战略手段上如何发挥比较优势,跳出了传统外交官的思维定式,完成了大战略理论的构建。
二是凯南的经历也表明了战略思想和战略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深刻的战略思想能够回应时代变局产生的需求。二战结束后,美苏摩擦与对抗升级,美国决策者熟悉的战争与和平的两分法难以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求美国驻苏使馆对苏联意图进行研判,凯南“长电报”应运而生,并引发重视。凯南结束驻苏后,美国军政高层,特别在二战中发挥重要影响、就任国务卿的马歇尔又为凯南提供了新的平台,使他能够进一步完善他的战略思想,并且能够参与规划与决策,指导战略实践。其次,着眼长远的战略思想和日常战略实践之间容易发生冲突。美国决策者虽然欣赏凯南的战争思想,但更加重视及时应对日常挑战。凯南进入国务院仅一年时间,就如何应对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的欧洲形势,与美国决策者发生分歧。凯南着眼长远,认为美国不需要增加投入,反而应该和苏联展开对话,创造条件解决问题;而多数美国决策者则认为美国需要对苏联的新一轮挑战做出强有力的回应。面对分歧,凯南选择淡出决策,栖身于学界,专注战略历史与思想,并对冷战时期历任美国政府的错误和短视提出批评。
三是研究凯南的遏制战略思想对理解和应对今后的国际格局仍能提供启示。第一,冷战时期美国对苏遏制战略思想与实践,是美国当前大国竞争战略的重要思想源头之一。第二,应对和管控长期战略竞争,都需要知彼知己,并且制定大战略对于目标和手段进行排序,控制成本,防止冲突。第三,长期竞争中,外交与安全战略可以塑造态势,但国内发展是关键。国内发展的成果可以被转化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而积重难返的国内问题将严重制约,甚至瘫痪对外战略。第四,需要正视竞争管控的挑战。竞争与合作,施压与协调之间的平衡在战略理论和思想中清晰表述并不困难。然而,在战略实践中,升级动力和管控动力之间并不平衡;长远规划在不同时期将受到突发事件等诸多因素的重重考验。管控竞争并不止于行为规则的制定,根本在于各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达成共识,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