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匠,抬头看见幸福
2022-03-01王冬艳
王冬艳
荀道新
崔紹英
“师傅,我想换个鞋底,还要等几个人?”荀记修鞋缝补店里,店主荀道新对着一位拎着鞋的女顾客比了个“八”的手势,又低头忙起手里的活计。
“八个人,怎么这么多?”看到荀道新没有回应,一旁的顾客赶紧对她解释:“荀师傅有听力障碍,他的意思不是八个人,是让你等八分钟,你把要求写下来,有事就把鞋放下去办事,回来一准给你修好。”
一个深冬的午后,我来到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华电东路的“荀记修鞋缝补店”。店主荀道新和崔绍英夫妻是一对听障人士。他们斜坐在小店的两端,一人修鞋,一人补衣,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彼此。来这里修鞋、补衣的人大多是生活在迈皋桥一带的老街坊,碰到首次来店的顾客都会帮着招呼。
荀道新拿出一块橡胶皮,比照鞋掌的形状剪出两块椭圆,然后用胶水把它们粘到被打磨干净的鞋掌处……几分钟的时间,就修好了一双鞋。荀道新把鞋交到顾客手里,在掌心写了一个“2”字,紧接着就拿起了下一双鞋。“2”就是两元钱的意思,店里的玻璃门上贴着收款码,没有零钱的顾客可以扫码支付。
荀道新修鞋的间隙抬头看了一眼崔绍英。她刚给一件外套修好了拉链,把原来的单开拉链换成了双开拉链,顾客试过后竖起了大拇指。崔绍英对上荀道新投来的目光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罗姐是华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以来都关注着荀道新和崔绍英。为了方便两人跟顾客交流,她常常把用过一面的打印纸收集起来带给他们。罗姐不会手语,但跟荀道新、崔绍英交流时几乎没有障碍,仅仅通过他们的手势和表达强烈情绪时发出的声音就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在罗姐的帮助下,荀道新和崔绍英接受了我的采访。
荀道新是天生听力障碍,长大后被父亲送去学习修鞋谋生。1991年,学成后的荀道新带着妻子崔绍英在南京华东电子集团东大门附近摆起了修补摊。父亲是厂里的职工,厂里的熟人常常照顾两人的生意。荀道新和崔绍英心怀感激,仔细修补每一件交到他们手里的鞋子、衣服,用最好的服务、过硬的质量逐渐赢得口碑。
2009年,在迈皋桥街道和南京华东电子集团的帮助下,荀道新顺利申请到了营业执照,还有了一间可以免费使用的门面房。
因为手艺好、收费低,店里生意一直很好。从早8点营业到晚8点关门,店里一刻也离不开人。店铺的角落里被隔出一块地方,放着锅、碗、油、盐等物品。到了中午,崔绍英就把提前准备好的半成品食材加热、调味,两人一起热乎乎地吃一顿。
靠着多年来“2元”“3元”的积攒,荀道新和崔绍英买了房,养大了儿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为了回馈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常常参加社区举办的“学雷锋”“助残日”等活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居民和残疾人朋友提供便民服务。2021年,荀道新家庭被推选为栖霞区“最美家庭”敬业诚信家庭。
当我问到2022年有什么愿望时,崔绍英在纸上郑重地写下了“孙子”两个字。他们的儿媳怀孕了,一家人都在期待着新生命的来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