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露地大葱主要害虫种群动态与诱集技术研究

2022-03-01薛光山张秀霞毛晓红陈鹏张安盛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薛光山 张秀霞 毛晓红 陈鹏 张安盛

摘要:为了解大葱葱蓟马和甜菜夜蛾发生情况,提高防治效率,本试验对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并探究物理诱集技术,为大葱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葱定植期正是葱蓟马危害期,6月下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是葱蓟马发生高峰期,大葱甜菜夜蛾的危害高峰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9月中旬;葱蓟马日活动规律呈双峰曲线,高峰分别在9∶00—11∶00和15∶00—17∶00,甜菜夜蛾日活动高峰为19∶00至次日7∶00,诱集占比高达90.18%;蓝板诱集结果显示,蓝板底端距离大葱顶端0cm时诱集葱蓟马数量最多;性信息素诱集试验结果表明,性诱芯悬挂10d时诱集甜菜夜蛾的效果最好。因此,大蔥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田间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合理调整施药时间,并结合物理诱集技术,全面保障大葱绿色安全生产。

关键词:大葱;葱蓟马;甜菜夜蛾;蓝板;性诱芯

中图分类号:S436.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2)01-0131-06

山东省是中国大葱主要产区之一[1-3]。随着大葱种植面积的扩大、集约化生产的形成,害虫发生日趋严重。其中葱蓟马[Thripsalliorum(Priesner)]、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发生普遍,危害严重[4,5]。

葱蓟马,又名烟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寄主范围广,主要危害葱、蒜等葱属作物[6]。该害虫以锉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植物叶片汁液[7],造成寄主植物叶片产生细密的长形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变白、扭曲、枯死,导致寄主植株长势衰弱;还可作为病毒的载体诱发病毒病,降低大葱品质。葱蓟马个体小、易隐藏、繁殖能力强、抗药性增长快,因此防治困难[8,9]。

甜菜夜蛾,又名贪夜蛾、玉米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10,11],寄主范围广,可危害35科170多种植物,是烟草、大葱等作物重要害虫[12,13]。该害虫以幼虫群集大葱叶背,吐丝结网,嚼食葱叶。当葱管被啃食穿后,钻入葱管内隐藏并取食叶肉,只留下表皮,成透明小孔;葱叶被吃成缺刻、孔洞或网状,进入暴食期后可将葱叶吃光,只剩地下部分,造成毁产绝收,严重影响大葱的产量和质量,有效控制甜菜夜蛾的危害,成为生产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4,15]。

当前生产上缺少对大葱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掌握,对害虫有效防治时期和正确用药把握不准,致使害虫发生严重和抗药性不断增强,害虫连年发生和用药浪费,防治效果较差[16,17]。掌握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的种群动态和发生规律,可为指导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关于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的抗药性部分学者作了相关研究:赵干清[16]、付步礼[17]、丁丽芬[9]、胡霞[18]、曹立耕[19]等分别明确了云南、天津、河南、海南、湖南等地葱蓟马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水平;贾变桃[20]、吴世昌[21]、司升云[22]、刘永杰[23]等分别明确了江苏、河南、上海、湖北、湖南等地甜菜夜蛾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目前尚未见有关山东省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种群动态和物理防治的报道。本研究采用蓝板和甜菜夜蛾性诱芯对章丘露地大葱葱蓟马、甜菜夜蛾的种群发生规律进行调查,以期为山东省大葱害虫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用药情况

试验在济南市章丘区绣惠镇绿竹园村露地大葱进行,种植模式为大葱、小麦轮作,面积20×666.7m2=13334m2。供试大葱品种‘百脉泉’,移栽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5日和2019年6月11日,株行距为0.03m×0.88m,长势良好,管理水平一般。

2018年大葱生长期共施药4次:6月10日喷施150亿孢子/g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0 g(666.7m2用量,下同);7月6日喷施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5g;8月7日喷施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0mL;8月23日喷施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5mL。2019年大葱生长期共施药5次:6月22日喷施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60mL;7月5日喷施300亿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5g;7月27日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g;8月6日喷施150g/L茚虫威悬浮剂18mL;8月22日喷施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mL。每次用药666.7m2用水量45~60kg。

1.2 试验材料

蓝板(规格25cm×30cm,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硅橡胶塞型甜菜夜蛾性诱芯(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及其配套诱捕器和集虫袋(210mm ×297mm)。

1.3 试验方法

1.3.1 葱蓟马种群动态调查 调查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下旬—9月中旬、2019年6月下旬—9月中旬,每10~15d调查一次,采用蓝板诱集与植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蓝板诱集:蓝板悬挂密度为每666.7m220张,均匀排列,其底端距离大葱顶端0cm(蓝板底端与大葱顶端齐平),每次调查蓝板上葱蓟马数量后均更换新的蓝板。植株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大葱20株,记录植株上葱蓟马数量。每小区大葱面积666.7m2,重复3次。

1.3.2 甜菜夜蛾种群动态调查 调查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下旬—9月中旬、2019年6月下旬—9月中旬,每10~15d调查一次,采用性诱芯诱集与植株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性诱芯诱集:“性诱芯+诱捕器+集虫袋”组合悬挂密度为每666.7m23个,均匀排列,集虫袋底部离大葱顶端10cm,每次调查集虫袋内甜菜夜蛾成虫数量后均更换性诱芯并清理掉诱集袋中的虫体。植株调查: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大葱20株,记录植株上甜菜夜蛾幼虫数量。每小区大葱面积666.7m2,重复3次。

1.3.3 葱蓟马和甜菜夜蛾成蟲的日活动规律 调查时间为2019年7月3—4日。葱蓟马采用蓝板诱集法,甜菜夜蛾成虫采用性诱芯诱集法。蓝板和诱捕器于试验前1天19∶00悬挂于大葱田(悬挂方法同上),分别于第2天7∶00、9∶00、11∶00、13∶00、15∶00、17∶00、19∶00调查葱蓟马、甜菜夜蛾成虫诱集量并计算诱集百分率。试验小区大葱面积为666.7m2,每个重复悬挂5张蓝板和1个“性诱芯+诱捕器+集虫袋”组合,重复4次。其中,每个时间段更换一次蓝板。诱集百分率(%)=每个时间段每张蓝板或诱捕器诱集害虫数量/单日害虫诱集总量×100。

1.3.4 悬挂高度对蓝板诱集葱蓟马的影响 调查时间为2019年7月3—4日。试验设置蓝板底端距离大葱顶端分别为0、5、10、15、20cm,每处理重复4次,每重复5张蓝板,随机排列,蓝板悬挂密度为每666.7m220张。24h后调查蓝板上葱蓟马数量。

1.3.5 甜菜夜蛾性诱芯持效性 甜菜夜蛾性诱芯悬挂时间为2019年7月4日,调查时间为2019年7月4日—9月9日。试验设甜菜夜蛾性诱芯持续悬挂60余天不更换(在相邻的地块做2组相同处理,分别为处理1和处理2),以性诱芯每10d更换一次为对照。每10~15d调查一次。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2个性诱芯(悬挂方法同上),随机排列。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进行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葱蓟马种群动态

调查结果(图1)显示,2018年、2019年调查期间葱蓟马田间种群数量表现为前期较高、中期较低、后期逐渐增长的趋势。从单张蓝板平均诱集数量来看,2018年和2019年6月下旬—7月中旬较高,为1895.00~3614.05头,而后逐渐降低;7月下旬—8月上旬为56.10~92.55头;8月上旬以后逐渐增加,9月中旬达299.55~417.70头。从大葱百株虫量来看,2018年和2019年6月下旬—7月上旬较高,为46.00~111.00头;7月下旬—9月上旬较低,为1.00~8.00头;9月中旬略有增加,为19.00~30.00头。

2.2 甜菜夜蛾种群动态

调查结果(图2)表明,2018年、2019年调查期间大葱甜菜夜蛾种群数量波动较大,总体趋势表现为前期数量略低、后期数量较高。从单个性诱芯平均诱集数量来看,6月下旬较低,分别为59.67、60.67头;7月上旬—8月下旬波动较大,相对较高时间分别在7月下旬(2018年,206.00头)和7月上旬(2019年,254头);9月上旬诱集数量最高,分别为512.00、549.33头;9月中旬诱集数量明显减少,分别为350.67头、190.33头。从大葱百株虫量来看,6月下旬—7月中旬较低,为8.00~22.00头;2018年7月中旬以后逐渐增加,9月上旬达612.00头,2019年7月下旬、9月中旬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03.00、627.00头。

2.3 葱蓟马和甜菜夜蛾成虫的日活动规律

由图3可知,葱蓟马日活动规律呈双峰曲线,19∶00至次日7∶00诱虫百分率最低,仅为3.19%;7∶00—9∶00迅速增加,并于9∶00—11∶00达到第一个高峰,为38.51%,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随后急剧下降,13∶00-15∶00降低到3.94%;15∶00—17∶00出现第二个高峰,达17.12%;17∶00—19∶00又呈下降趋势,仅为10.96%。

大葱甜菜夜蛾日活动规律呈单峰曲线,高峰在19∶00至次日7∶00,诱虫百分率达90.18%,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7∶00—19∶00较低,仅为0~5.82%。

2.4 蓝板悬挂高度对诱集葱蓟马的影响

从图4可知,随着蓝板悬挂高度的增加,对葱蓟马的诱集效果逐渐下降。悬挂高度0cm时最高,达201.3头,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悬挂高度5cm的诱集量相对较高,为152.85头,显著低于0cm处理,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悬挂高度10、15、20cm的诱集量依次降低,分别为106.75、84.85、68.55头。

2.5 甜菜夜蛾性诱芯的持效性

调查结果(图5)显示,性诱芯悬挂0~10d(7月上旬—7月中旬)处理1与处理2甜菜夜蛾成虫诱集数量最高,分别为276.33头、234.67头,处理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2显著低于处理1和对照;20d(7月下旬)时均有所下降,处理1、处理2和对照分别为82.67、64.33和101.00头,三者间无显著差异;性诱芯悬挂30~60d(8月上旬—9月上旬)时,处理组诱集效果进一步下降,处理1与处理2诱集量分别为10.33~62.67头和6.33~65.00头,且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对照(241.67~551.00头)。

3 讨论与结论

根据葱蓟马和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发生规律合理安排用药时间是提高防治效率的重要方式。本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对章丘区大葱田间主要害虫葱蓟马进行周年监测发现,大葱定植期正是葱蓟马危害期,6月下旬—7月中旬和9月中旬是葱蓟马发生高峰期,但9月中旬葱蓟马发生数量低于前期,与烟蓟马、牛角花齿蓟马等的发生动态相近[6,24-26]。此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有所不同,多种作物甜菜夜蛾的危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10月[27-29]。目前为止,国内关于大葱甜菜夜蛾种群动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大葱甜菜夜蛾的危害高峰期主要发生在7月上旬—7月中旬和9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9月上旬诱虫数量达到最高峰。因此,大葱定植后及时用药可有效防治葱蓟马和甜菜夜蛾。葱蓟马防治时期为6月下旬之前和8月下旬—9月上旬,大葱生长后期根据虫害发生的轻重合理用药。甜菜夜蛾防治时期为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上中旬根据虫量合理用药,防治时期与何伟等[30]的研究结果相同。

根据害虫的活动时间合理调整施药时间是提高防治效率的重要举措。田间观察发现,葱蓟马在9∶00—11∶00和15∶00—17∶00期间达到两个小高峰,该结果与梁兴慧[31]对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观察结果相似。蓟马成虫在早、中、晚均不活动,可能与其体内的褪黑素参与的生理调节过程有关[31]。高峰时间段葱蓟马活动性强,不宜施药,9∶00前或17∶00后是防治葱蓟马的最好时间。11∶00—15∶00蓟马活动性虽不强,但是由于温度过高,不适合用药。靳秋生等[32]研究表明一天当中防治葱蓟马的施药时间应在10∶00之前进行,与本试验结果有差异,这可能与当天气温变化和葱蓟马活动性有关。甜菜夜蛾主要在夜间活动,与武承旭[33]对于斜纹夜蛾活动规律的研究结果相似。甜菜夜蛾的诱集最佳时间为19∶00至次日7∶00,与张海波[34]、于淦军[3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色板诱杀技术和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是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防控方式。色板诱杀主要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而开发的一种害虫防治手段,是目前对微小害虫(如蓟马、烟粉虱等)种群动态进行测报和防治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36-38]。本试验中蓝板悬挂高度为0cm时诱集葱蓟马数量最多,随着蓝板悬挂高度的升高,诱集数量下降,该结论与刘阳[39]、帕提玛·乌木尔汗[40]、杨杰[41]等的研究结果相似。性信息素诱杀技术主要依靠性诱芯释放性信息素诱集雄蛾,从而降低雌雄蛾交配率。本试验结果显示,性诱芯悬挂10d诱集效果最好,悬挂时间越长,诱集数量越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蓝板诱集蓟马和性诱芯诱集甜菜夜蛾成虫不仅起到诱杀的作用,还起到一定的监测功能。因此,可以根据诱集结果,在虫口密度较高时,配合其他防控措施提高田间害虫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