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波长避雷器短路结构关键因子的研究
2022-02-28朱凯刘永坤董文彪周祎徐学孜吕岑佳
朱凯,刘永坤,董文彪,周祎,徐学孜,吕岑佳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宜兴 214222
0 引言
本文所研究的射频通信传输系统用同轴避雷器,通过把雷电等环境因素产生的感应电流导入接地金属防雷。而雷电波的频谱分量大体集中在0~20KHz[1],与传统电源防雷过电压保护不同,射频系统在实现接地功能的同时,必需保证系统实际应用信号频段的正常传输,1/4波长避雷器可承受感应雷击条件下(电流波型8/20us)60KA感应电流及100V的剩余脉冲电压。
通信行业已知常见的避雷器类型有:气体放电管避雷器、1/4波长避雷器和阿基米德螺旋线避雷器。其中气体放电管避雷器寿命短、耐压上限低,阿基米德螺旋线加工难度大、安装方向有严格限制,因此这两种结构的使用有限。1/4波长避雷器因其金属支撑结构稳定、导流能力较强、免维护等原因,有更大的研究价值。
1/4波长避雷器(简称1/4λ)产品核心为其短路结构,是实现避雷功能以及影响电气性能的重要模块,本文重点对金属柱、异型金属、螺旋电感线、阿基米德螺旋金属片等不同的短路支撑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构与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和其作用特点。
1 1/4波长原理
1.1 1/4波长避雷器基本结构
1/4波长避雷器基本结构见图1,其作用等同于带通滤波器[2],带宽中心与1/4波长对应的中心频率f0直接关联,带宽对应实际使用频段。
在同轴传输线的基础上,在内外导体间增加长度的支撑金属进行短接,见图1(a)阻抗示意。雷击电流通过同轴线内导体,沿短路针导进同轴线外导体,再经由与外导体连接的接地线或金属安装板实现接地防雷作用,见图1(c)电流流向。
1/4波长与频率对应关系公式(1)、(2),因短路线长度l在产品上相对固定,因此一款避雷器仅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导通。
C—光速;fH—最高使用频率;fL—最低使用频率;f0—使用频率中心频点。
1.2 1/4波长短路线原理
根据微波传输线中的短路线原理[3],在忽略传输线损耗时,输入阻抗为公式(3):
Zin—输入阻抗;ZC—传输线阻抗;ZL—负载(短路端)阻抗;j—虚数符号;β—每单位长度的相位移常数;l—短路线长度;
图1 1/4λ避雷器
电压和电流存在π/2的相位差,即电压与电流在每个瞬时大小都呈现相反的状态,因此使用频段信号的功率传输为0。
综上,当短路线长度为对应频率f0的1/4波长时(),输入阻抗Zin无限大。对于f0信号呈现开路无法向短路端传输,而是沿同轴线向前正常传输信号,对于非f0信号则呈现短路特性以传输雷击电流,因此可实现避雷器功能。
2 短路结构方案比对
根据1/4波长原理,短路针结构以及与传输线的连接过渡部分,可看作线性传输中的非匹配点,对产品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此结构需要注意性能匹配,以在有效频段内获得更小的反射系数。
基于此,我们对几种可行的结构方案:金属柱、电感结构等方式,改变短路部分的电容/电感特性,从而获得更宽的频段范围和驻波性能。除圆柱结构外,其余短路结构的电气模型都较为复杂,因此利用仿真进行研究。
2.1 金属柱
2.1.1 圆柱
金属圆柱相对简单,可直接参考同轴线内导体金属支撑理论[4]进行计算,图2结构中:同轴线阻抗Z1=Z2,短路结构阻抗Z3,频率覆盖比K见公式(5)。
图2 金属柱短路结构
图3中特性阻抗Z0服从移动通信系统取50Ω,按电压驻波比ρ=1.2的标准,以点线法绘制出图3曲线。当K值越大,短路结构阻抗Z3也越大,相对而言同轴线阻抗Z1=Z2的变化并不明显。
图3 频率覆盖比与阻抗关系曲线
两组不同覆盖频段数据(表1):①若覆盖2G、3G、4G网络常用的698-2700MHz频段:=44.1mm,K=3.9,Z1=Z2=39.6Ω,Z3=90.3Ω。②若需包含联通电信5G频段698-3700MHz:=34.1mm,K=5.3,Z1=Z2=41.9Ω,Z3=178.3Ω。
表1 金属柱仿真
VSWR曲线从中心频点f0向两端逐渐升高,与2.1理论状态相符。同时仿真中心频率较理论值向右偏,若覆盖频宽fH-fL数值不变,f0越高则K值越小,同时中心频点的右偏程度也越小,即频率越高则越容易覆盖更宽的频段。
不难发现圆柱结构虽简单有效,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两处限制:①短路段及匹配同轴段的物理长度较大,实际安装及材料成本均不理想;②在K值较大时,段路结构阻抗Z3值也非常大,容易造成内导体太细难以加工,并影响雷击电流的传输。下面我们对短路结构进行变形,以求压缩短路结构高度并加大短路针直径。
2.1.2 圆柱折弯
通过弯折金属柱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短路结构高度。表2模型覆盖频段698~3700MHz的最优频点由3.3GHz右移至3.9GHz,等效于短路线长度l又减小了,仍未真正实现短路结构尺寸的压缩,因此折弯意义不大。
表2 金属柱直角弯折仿真
2.1.3 多根金属柱
为了降低短路结构高度,考虑使用超过1根的金属柱,对照表3模型覆盖频段698~3700MHz。加1根金属柱后最优频点3.3GHz左移至3.0GHz,再继续增加金属柱数量则未继续出现偏移情况,同时调整金属柱直径和间距也无变化。因此通过增加金属柱数量方案,效果并不理想。
表3 多根金属柱仿真
2.1.4 Z字形金属柱
重新考虑压缩短路结构方案,重新对金属柱进行折叠。在金属柱左右两侧交叉进行抠槽,可以获得Z字形结构(表4)。相对于圆形金属柱,中心频点的下降非常明显,并且将短路针中间掏空后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因此短路针堆叠的改进方向,对于压缩短路结构是有效的。
表4 Z字形金属柱仿真
2.2 电感线
由于金属柱结构长度太大、短路针太细的弊病很难消除,参考Z字形金属柱,如果将电感线应用在短路结构中,可以对短路针进行最有效压缩。
单层中空螺旋线是最经典的电感模型,因此根据电感的感抗X(L)特性(公式6)的关键要素,我们可用于评估短路结构的影响因子。
f—频率;L—电感量。
其中电感量计算公式(7),芯柱为空气不做参考,可以得到3个影响参数。
μ—芯柱磁导率(此处为空气);N—线圈匝数;H—线圈高度;S—线圈截面积。
而在实际应用时,电感线会并联出现寄生电容EPC(图4),不能纯粹当作电感来处理。同时短路腔体内部也因:螺旋线在短路段中的不同高度、实际电感量的变化、阻抗过渡的不同,呈现出复杂的频率特性。
图4 电感等效电路
2.2.1 圆柱形单层螺旋线
对金属圆柱打中心孔并车制螺旋开槽,就得到了经典的圆柱形单层螺旋线结构,下面对图5短路针模型进行仿真。
图5 圆柱形螺旋短路针体模型
(1)阻抗过渡影响。根据3.1.1计算数据,短路部分阻抗应大于标准阻抗Z0,我们参考阻抗变换[3]中多节1/4波长变换器结构,将短路段外导体由一段改为多段,过渡段高度参考1/4波长与对应的螺旋线长度的调节,同时阻抗逐级变大。详细参数可根据实际可行的尺寸,采用有限元法通过软件进行求解。
从表5仿真数据看,每增加一级过渡,VSWR曲线整体向下移动。因此若要优化性能,可采用增加过渡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将圆柱形螺旋线改为梯形螺旋线,同样可以达到阻抗过渡目的。
表5 不同阻抗过渡仿真
(2)位置影响。模型中螺旋线与短路针的相对位置(表6),实际并不影响1/4波长的等效长度,因此对中心频点影响不大,但因为H(螺旋起始点高度)不同对电容电感的影响,因而需利用软件寻求最优解。实际应用时,应将螺旋线与外导体过渡台阶进行配合,以获得更好的过渡匹配效果。
表6 不同高度过渡仿真
(3)电感量影响。由公式(7)可知:匝数、截面积、高度对电感量的影响,但在实际模型中截面积等参数并不直观,因此先转化为:d(内孔径)、N(匝数)、W(槽宽)、V(节距)。
将圆柱螺旋线模型通过软件求解到较优的电感量参数后,可以得到3个驻波的低点,从低频向高频依次编号点1、点2、点3。那么点1至点3之间的频段可用作使用频段,通过调节3个点的频率可以获得想要的性能。
为研究结构参数对三个频点的影响关系,采用单一变量法仿真得到表7数据。
表7 不同电感量过渡仿真
①匝数N、内孔径d、槽宽W:随着数值的变大,覆盖频率向低频移动,低频指标变差的同时高频指标变优。
②节距V:随着数值变大,覆盖频率向高频移动,低频指标变优的同时高频指标变差。
再把4个模型参数带入公式7,得到电感量关系式8:
其中匝数N、节距V与电感量L成正比,内孔径d、槽宽W与电感量L成反比,结合上述仿真结果,可以初步判定:电感量L越大,覆盖频率是向高频移动的。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匝数N,虽然按该结论,匝数N增大带来电感量L增大及覆盖频率向高频移动,但同时也应考虑匝数加大后变相也增加了1/4波长等效长度,且该作用更强,因此反而出现了使用频段向低频移动情况。
2.2.2 平面形螺旋线
将圆柱形螺线现变形为平面等距螺旋,又称为阿基米德螺旋,基本结构与蚊香相似。查阅平面螺旋线电感量公式[5],公式较为复杂,我们可以与图6中的关键影响因子比较后简化使用:电感量与匝数N、厚度B、节距V成正比,并与槽宽W成反比。
图6 平面形螺旋短路针体模型
(1)结构搭建。表8为仿真数据,首先直接在同轴线上并入螺旋金属片,驻波曲线在主频段存在多个峰值。
表8 阿基米德螺旋仿真
为了压低此处峰值,可以考虑利用电容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通过调节电容特性,驻波峰值有明显降低,但在使用频段内驻波指标仍不理想。
最后我们借鉴圆柱螺旋线结构中,短路结构沿同轴线径向向外,阻抗逐步变化升高的过渡结构,在外导体上增加台阶进行阻抗匹配,且考虑到阿基米德螺旋线半径是360°逐步增大,因此外导体1/4波长过渡进而可以演变为斜坡。
2.3 双短路线结构
以上的短路线均为单一的1/4波长结构,受限于短路线自身等效长度限制,中心频点仅能同时存在某个既定数值,因此也大大限制了避雷器有效覆盖宽度。因此考虑将两个短路结构的中心频率f1与f2非常接近的短路结构,串联在一同轴线上,通过两段不同的短路线形成的带通结构,对频段进行一定的拓宽(图7)。
图7 双端路线电气图
该方案可采用两只频段接近的1/4波长避雷器连接在一起测试,即可验证,但对中心频率的限制也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增加了使用成本和产品体积。
3 结语
本文从同轴线避雷器的1/4波长原理展开研究,明确了短路结构对产品有效覆盖频段、电气性能的重要作用以及本身限制。之后基于短路线的作用及可行结构,展开对结构要素与性能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短路针结构以金属柱方案开始,进一步对其折叠与弯曲,从而推导出电感螺旋线结构的合理性。
文章重点研究的短路结构,由相关电感电容和阻抗过渡知识的推导,结合三维模型仿真验证,最终识别并归纳出避雷器结构对性能影响的关键因子:短路结构等效1/4波长长度、阻抗过渡、螺旋线等尺寸因子、螺旋线的变形和电感等作用因素,为通信线路中避雷器的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