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耳鸣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观察
2022-02-28沈天琪唐旭霞
沈天琪 唐旭霞 *
作者单位:31005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沈天琪 )310003 浙江省中医院(唐旭霞)
突发性耳鸣往往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伴随着听力或眩晕疾病,对于部分耳鸣严重患者,其耳鸣症状作为第一主诉已经对睡眠、情绪、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影响。耳鸣是指在没有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状态下,人体的耳内或头部会产生声音的感觉,即患者自述能够感到耳内或颅内有声音存在[1]。目前,关于耳鸣产生的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达成共识,对耳鸣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临床认识还不够充分,且耳鸣仅是一种主观感觉,无具体的客观体征,临床上很难进行准确评价[2]。但目前临床对于急性耳鸣患者大多数采用药物治疗,且有研究证明病程时间是影响耳鸣治疗效果的因素[3]。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耳鸣患者声治疗与药物治疗效果的差异,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参考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10 月在本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0 例病程在1~3 个月左右突发性耳鸣患者,根据病人对治疗方式个人意愿,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40 例(左耳耳鸣15 例,右耳耳鸣19 例,双耳耳鸣6 例);行声治疗组(观察组)40 例(左耳耳鸣17 例,右耳耳鸣17 例,双耳耳6 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入组患者均已排除匹配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排除标准:①身体正常生理信号的异常判断(如外耳道内耵聍、头发碰撞鼓膜、血管波动性耳鸣);②听觉系统器质性病变,如听神经瘤、颅内外血管畸形、桥小脑角胆脂瘤、咽鼓管异常开放、颞颌关节异常、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耳硬化症、耳毒性药物、噪声性内耳损伤、鼓室球体瘤、中耳炎症、隐匿性鼓膜穿孔、半规管裂和外淋巴瘘等;③心理问题或疾病,耳鸣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问题可以引起如癔症性耳鸣,耳鸣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情绪问题。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听力学检查方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等听力学检查,明确患者听力情况,排除极重度听力损失以及全聋患者,进行耳鸣的强度、频率匹配和后效抑制测试;根据诊断治疗需要,部分患者行ABR、CT 或MRI 检测,以排除其他颅内、内耳、中耳及外耳器质性病变。(2)治疗方法:声治疗组:所有患者声治疗前均填写THI 问卷量表进行耳鸣程度评估,声治疗1 个月后再次填写THI 问卷结合患者主观感受进行声疗效评估。药物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每日口服金纳多片剂2 片/次,3 次/d、甲钴胺片0.5 mg/次,3 次/d,共30 d)前均填写THI 问卷量表进行耳鸣程度评估,药物治疗后再次填写THI 问卷结合患者主观感受进行药物疗效评估。所有患者在认真完整填写 THI 问卷以主观性评估其治疗方式的有效性,问卷填写时均由同一位技师进行指导以保证结果可靠性和一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IQR)]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THI 问卷得分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HI问卷得分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HI问卷得分情况比较[(±s),分]
声治疗组(n=40) 药物治疗组(n=40) t/z 值 P 值治疗前 52.89±24.26 52.10±23.96 0.211 0.833治疗后 29.47±20.50 39.47±11.37 2.668 0.008 t/z 值 6.321 5.726 P 值 <0.001 <0.001
2.3 THI 问卷得分与声治疗效果的关系 见表3。
表3 THI问卷得分与声治疗效果的关系(±s)
表3 THI问卷得分与声治疗效果的关系(±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 t 值 P 值低分组(n=17) 38.19±13.26 29.46±10.59 8.73±7.47 7.108 <0.001高分组(n=23) 80.10±14.18 58.00±21.67 22.10±20.78 4.756 <0.001
3 讨论
耳鸣是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最常见主诉之一。有研究表示,耳鸣时间超过 5 年治疗效果不佳[4-5],因此对耳鸣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临床听力学对急性耳鸣的声治疗方案主要是:①声掩蔽法(完全覆盖);②声习服法(不完全覆盖)。传统声掩蔽治疗主要使用比耳鸣更高响度的白噪音或粉红噪音来完全覆盖耳鸣,目的是中止耳鸣持续刺激边缘系统与各类负面反应交织,弱化耳鸣影响,历史较长,但使用起来因患者舒适度和耐受度受一定限制;而声习服法(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TRT)由1994 年美国Emory 大学的Jastreboff 教授首先提出,目的是让患者适应耳鸣,从心理上接受耳鸣,从生理上放松、通过其他悦耳的信号转移注意力。
笔者在声治疗采用了结合两者方法的方案,首先测定每个患者的不舒适阈确定患者对声音的最大耐受度,再根据耳鸣匹配的结果以及患者的喜好,选择适合的纯音乐(比如低频耳鸣适合打击乐、高频耳鸣主要在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里选择),通过调整响度和音乐播放速度,调整至基本完全掩蔽耳鸣的强度但又不超过患者的不舒适阈,达到既有掩蔽的压制作用,也用丰富的音乐声让听觉中枢的神经核团受到丰富的声刺激,转移和消除耳鸣的中枢记忆,缓解耳鸣的负面情绪影响、弱化耳鸣的心理响度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40 例接受声治疗以及40 例接受药物治疗的急性耳鸣患者的疗效分析发现,对于3 个月内的急性耳鸣患者,声治疗及药物治疗均有效;从总有效率来看,声治疗的有效率较药物治疗好。本研究还发现,接受声治疗的患者中,THI 问卷得分越高,也就是耳鸣程度越深、对其生活影响越大,声治疗效果越明显,且获显效的病例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建议3 个月内的主观性耳鸣患者,尤其是THI 问卷得分较高的患者采取声治疗为主,并结合自身情况采取药物治疗,提高耳鸣治疗有效率[6-7]。其次,THI 问卷量表主要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发现主观表示耳鸣有所缓解的患者,THI 问卷得分不一定有所降低,也就是说,耳鸣有所缓解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一定有所提高,因此,在治疗的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