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探讨
2022-02-28陈玲娟上海麦威迪实业有限公司
文/陈玲娟(上海麦威迪实业有限公司)
资金管理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生存运营,从企业的资金管理态度来看,其资金管理目标可细分为三个:一是保证资金基本安全;二是维系企业日常运维;三是实现企业一定经济效益。本文对制造企业资金管理内容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实现企业永续发展,更有效、准确地实现企业目标。同时能够协助企业根据资金管理现状对企业管理和经营进行优化整改,调整企业运作方案,避免企业经营失败。
一、本文主要论点
本文以制造企业为例,对企业的资金问题展开叙述,旨在讨论资金风险和效率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企业存在经济交易,那么就一定会伴随固有风险和特有风险,无形中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无法达到企业预期中的资金目标价值。没有效率的资金管控于企业而言是无意义的,同样,即便是对资金进行了高效率管理,如果无法对其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也无法彰显资金运营效率。
通过对资金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发现,资金的风险和效率呈现反比关系,即企业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就会下降,只有二者处于平衡状态,才是资金管理的最高价值。
二、资金管理基本理论介绍
从我国资金管理理论发展情况来看,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具体可总结为如下几种理论:
(1)财务风险理论。资金管理与企业经营嵌连,而企业经营时常与风险为伴,于是表现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多属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无法完全杜绝,企业只能不断规避,避免其演变为无法控制的财务危机。从内部来看,财务风险多由企业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和资金投资失误引起,外部则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环境等内容上。资金管理必须考虑到财务风险,脱离财务风险计量的资金管理只会降低其使用效率。
(2)资金成本市场理论。资金成本市场源自企业逐渐扩大的经营规模和日渐丰富的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部门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部门间或因为资源等分配不均而产生竞争,尤其是在众多部门都有不相上下的投资机会时,企业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平衡企业内部资源市场,这种资源的二次分配就让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新的资金成本市场。这里提到的资金成本市场是相对外部而言的内部市场,其对剩余资金的控制权提高,且存在一定自给自足现象,能够最大程度上控制成本支出,盘活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抑制市场风险的形成。
(3)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各部门协同运作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2年颁布的《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明确表明了内控五要素内容,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沟通与交流以及内部监督。它从企业整体上提出了系统性的管控方式,找准各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将自身价值完美嵌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以此彰显内部控制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要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就必须提高资金周转率,而资金周转率的保证,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健全的内部风险控制管理。
三、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资金预算管理不严谨
于制造企业而言,其资金管理过程就是资金筹集、运用以及分配的过程,企业要想通过资金的各种筹划保证稳定的经营和质量,就必须找到资金收支和债务偿还间的制衡点,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发挥对资金需求的预测作用,提高事前资金使用效率预测能力,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也就是资金预算管理,但从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其资金预算管理并不理想。首先,制造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重心不平衡。研发、生产部门是制造企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因此资金预算管理对该方面也更为偏向,然而其研发生产阶段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增加了资金预算管理的难度,导致该方面资金预算边界较宽,资金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性缺失。其次,资金预算执行漏洞。一般情况下,实际预算支出与目标预算间一定会存在差异,因此企业在编制资金预算时,会预留上下8%左右的差额,在该额度下的资金支出属于正常。但制造企业在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力不足,资金预算形式化严重,资金随意超支,且超额审批环节,多存在资金先行,审批后补行为,极不利于制造企业资金安全管控,可能导致资金恶意流失[1]。
(二)资金的控制力度不够
除了资金预算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外,对资金的实际控制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来看,企业对资金运动的约束力较差,资金使用效率无法保证,潜在风险概率大。第一,制造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是对资金管理行为的外在约束,但制造企业在长期的运作中,形成了固定的资金管理程序和流程,认为资金的实质性管理重于制度这类形式化管理,所以在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上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制度建设跟资金管理实际操作间存在较大出入,如果企业需要进行财务工作交接,就会直接影响到资金管理效率,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作。且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也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如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在缺乏严谨制度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很难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配合运作。第二,企业纵向资金交流缺失。资金管理具体工作需要企业相关执行人员筹划,企业的领导层需要站在企业整体角度筹划企业运作,资金管理只不过是其关注的一部分内容,这就意味着部分制造企业的领导层或对企业资金实质了解不透彻,抑或是其了解多源自报表上的客观数据,缺乏资金管理相关人员的主观意见,上下沟通频率低,很难就资金问题保持一致意见,这种分歧会逐渐降低资金管理质量。第三,资金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有待提升。目前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制造企业,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大量的信息数据,它们都与资金内容牵连,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手段,筛选并监管其中有用的数据信息,并反馈其中的问题,如产品材料消耗、工时定额不准等。但部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传统资金核算手段仍占据主流,无法对资金运转起到全过程、全面性的监管,极易遗漏重要信息。
(三)资金风险问题较严重
除了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能力上的问题外,资金风险防范的不到位也是制造企业资金管理上的另一问题。第一,筹资决策风险。在制造企业筹融资的过程中,不同方式的选择,或会引发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导致无效融资,致使筹资成本过高或产生偿债风险。第二,资金投资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不当,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会直接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第三,资金调度风险。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因为不同价值和不同需求,产生相应交易市场,市场规则或会产生资金交易过程中的成本风险。此外,在资金参与国际贸易结算时,外汇的波动、国家货币的信用波动以及贸易摩擦等,都会增加其博弈成本,不利于企业控制资金风险。在企业进行筹资、投资时,伴随风险系数提高的还有资金利用率,此时的边际收益可能是平时的倍数。
(四)资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制造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最终仍需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人员身上,因此直接参与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了资金管理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制造企业缺少综合能力强的财务工作者。从制造企业财务部门岗位分布来看,其布局明显,人岗分布明确,各司其职,但资金流通涉及岗位和部门较多,完全一对一的岗位分布或无法满足资金管理需求,造成中间流通环节停滞,降低了资金管理的时效性。另一方面,资金管理模式较落后。现在已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资金管理的手段随着先进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不断被丰富、完善,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其资金管理手段革新工作难度较大,在其他管理方式理念不断革新的情况下,愈发显得资金管理方式落后[2]。不仅要有风险意识,也要有资金效率意识,全面平衡资金的风险和效率。
四、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强调资金预算管理执行
制造企业实行资金预算管理,就是对风险的一种预测,进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手段,保证企业正常的资金收益与运用效率。要想实现制造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强调资金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即除了关注企业中核心生产部门的资金预算外,还要利用预算实现对其他部门的各级财务或非财务资源的分配与考核等工作,强调企业全过程管控、全方位协调以及全体人员参与。其次,做好资金预算编制工作,制造企业可成立临时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将下级各具体部门的层层预算需求逐层汇总,保证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和操作性,在参照以往资金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对预算编制方案反复修正研讨,对资金进行动态化跟踪管理。再次,做好资金预算执行工作,将资金预算职责等进一步细化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同时将资金预算计划分解为详细的季度、月度以及周度计划,二者相互配合,形成资金预算目标责任制,并进行预算执行监督,着重关注偏离目标的执行行为,并分析原因,确定是否需要追加预算,如若需要,必须按照既定程序,根据申请金额大小,层层审批上报至预算管理委员会,再进行资金调配,保证资金预算工作顺利完成。最后,做好资金预算考核工作,资金预算管理效果取决于企业全体人员的资金预算态度,所以制造企业需要对每一位参与到资金预算执行工作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察,在此环节,需要企业设置激励性质的考核指标,完善奖惩措施,对资金预算进行充分考核,不同层级的考核指标设定应呈递进效应,保证资金预算工作的全覆盖,彻底贯彻资金预算考核工作,既能够审查当期资金预算管理情况,也能够清晰化各人员的贡献值,便于下一阶段资金预算管理的调控与整改[3]。
(二)完善资金管理保障制度
制造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必须有相应各项具体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充分完善的保障制度是对风险防范提出的硬性要求,能够在企业应对风险时提供参考借鉴,避免企业浪费不必要的成本管理,提高其风险管理效率。首先,丰富资金管理手段,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制造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积极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实现线上资金动态监管,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制造企业需加大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其与企业其他系统间的兼容性,能够实现数据无差别传递交换,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避免出现资金违规行为。其次,强调企业纵向上下级间和横向部门间关于资金内容的沟通渠道。充分的沟通能够保证制造企业资金信息的一致性,便于做出可行性高的资金决策。除了日常的会议召开外,企业管理层应积极与下级负责资金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资金一线工作实况,详细把握企业具体资金详情,使得决策制定更符合企业的资金运行规律。同时企业还要积极打开下级向上级的反馈渠道,例如公众号回复、信访、企业邮箱等方式,从多方面收集人员关于资金管理的具体意见,集思广益。此外,部门间的横向沟通能够有效提高资金利用率,挖掘潜在资金价值,实现部门资源互调,且还加强了部门间的信息交互,增强了企业全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
(三)强调企业资金风险防范
加强资金风险防范能够帮助企业避免恶意资金流失,保证资金安全管理,同时也进一步开发了资金效益空间。首先,筹资风险防范。第一,制造企业必须确定自身最佳资本结构,它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最大筹资风险,将资本成本控制在最低。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包括股权资本和负债资本,其必须找到二者资本间制衡点,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间权衡,实现价值最大化。第二,科学确定筹资期限组合。长期资本成本高、弹性小、风险小,而短期资本正好相反,企业必须找到风险与收益间的制衡点,启用中庸筹资法或保守筹资法,保证企业科学的筹资期限结构。第三,客观预测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前者主要受货币供求关系或物价上涨率影响,这就要求制造企业必须时刻关注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利率由低走高时,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或启用固定利率制。利率由高走低时,要少筹资,或启用浮动利率制。后者则主要说货币所代表价值量的变化和货币供求状况变化影响,所以企业需从预测汇率变动趋势方面入手,制定客观的外汇风险管理战略,避免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问题。如注重债务分散、妥善选择筹资货币、实行借款还款配对制等。
其次,投资风险防范。第一,客观分析企业的资金环境和变化趋势,提高企业的灵敏度和市场应变能力,认真推演经济环境,同时提前制定多种应对措施,实施调整投资策略和管理办法。第二,提高制造企业财务决策科学性。因为投资决策失误引起的投资失败案例数不胜数,在制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投资的各方面因素,采用定量分析对决策内容进行量化,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切忌出现主观臆断[5]。
最后,调度风险防范措施。第一,制造企业进行资金调度时必须坚持如下基本原则,即承前启后原则,资金前后必须保证衔接一致,搭配时间合理,且资金主要部门必须做好逐笔的资金账务处理。松紧适度原则,资金调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诸多相互联系、影响的因素下展开的,所以资金调度过程中必须柔性监测国家政策、经济市场资金信息等,为资金调度提供良好交易环境。第二,做好资金调度筹划。制造企业需预留合理的库存资金,同时能够多渠道、多方式地调入、调出资金,能够在最佳时间进行资金调度,避免延长资金汇划在途时间。
(四)优化资金管理人员素质
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是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的根本,优秀的资金管理人才能够保证风险防范的质量与效率,二者呈现明显正相关关系。制造企业需从多途径、利用多种方法加强管理和人才培养,例如通过内部人才孵化、外部人才引进、制定针对性培训计划等,持续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含量,尤其是财务人员,保证其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在稳步提升资金管理质量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制造企业质的发展。
五、结束语
制造企业作为现代经济市场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其资金管理不仅影响着内部管控质量与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经济市场上该行业的资金繁荣程度。尽管本文针对相关内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但就制造企业目前资金管理现况来看,其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制造企业还需持续改进,从投融资、营运管理、预算管理等多角度入手,提升企业整体的资金筹划能力,更好践行制造企业经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