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情志养生文化与《老残游记》的日常生活描写

2022-02-28王晓辉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情志

王晓辉

(鄂州职业大学教育与管理学院,湖北鄂州 436099)

养生保健、调养情志在古代有丰富的经验,2000 多年前,《黄帝内经》就以整体论指导养生实践,重视人类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以及形体与道德情志的有机融合。

情志养生通过心理调节以调养气血,预防疾病,进而延年益寿。清人养生虽受儒释道的影响,却不止停留在道德锻炼的层面,更是重视日常起居得以锻炼身体及规范饮食,透过实践活动以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1]119

《老残游记》中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融入了质朴、自然的养生观念,日常生活情节既有气韵生动的意境美,又是人物的养生实践内容。优越的养生环境孕育了至善至美的人性,如心系苍生、有勇有谋的老残,性情爽朗、落落大方的玙姑,天真活泼、善解人意的逸云。

一、老残:编织日常生活的养生网,实现上医医国的理想

作为一名淡泊处世的江湖医生,老残生活简朴,有“适寒暑,安居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2]的养生之道。寒冬季节老残住旅店,想写信,笔砚却被冻住了,为了御寒,他喊店家称了五斤木炭,生了一大火盆,又叫买了几张桑皮纸,把那破窗户糊了,顷刻间,房屋里暖气阳回。[3]42

在饮食养生方面,老残选择“谷养、果助、畜益、菜充”的平衡膳食模式。他追求清淡口味的素食,与人闲聊时会抽兰花潮烟,早饭是买了几根油条当了点心,晚饭后回旅店,买了几块茶干,四五包长生果,又沽了两瓶酒。游泰山时他品尝岳庙道士端出的桂圆栗子玉带糕之类。[3]428-35

移情养生法升华了老残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他在看寒雀过冬的时候,也会想到曹州的百姓不仅要受冻饿,还要时时刻刻受着惊恐,没有出头之日,日子比鸟雀还苦。想到这里,老残不觉就流下忧国忧民之泪。

行医的过程更是老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侠之旅,他一边游历,一边寻访官吏的政绩,奔波于入世与出世之间。老残旁听了一些冤案,通过车店老董打听了于家屯冤案和王家冤案,通过店伙打听了马村集冤案,通过环翠打听了治河贪官的罪行,老残痛恨治河贪官刚弼和“陷民于盗、滥用极刑的假道学“清官”玉贤,发出“官愈大害愈深,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抚残,宰天下则天下死”的愤慨之声。为了破解冤案,惩罚贪官,老残结交上层官僚,以民为本献计献策,最后实现了上医医国的理想。

老残拥有着无可挑剔的完美人格,他凭借人缘、个性魅力、养生智慧浪迹江湖,既救世救民,又不为官所累,自己也活得随性适意、充实快乐。

二、逸云:追求命运自由的逍遥之境

逸云是泰山斗姆宫的一名姑子,她了解世道,有清新灵活的大脑,可是爱情却受到挫败,爱情是她人生的转折点,此后她的人生进入新境界。

逸云曾经缠绵与任三爷的的爱情,在所欲不遂时,无论是考量现实,还是理智地设想未来,爱情都难逃脱厄运,但她不想放弃,因此陷入痛苦中,众所周知“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2]

情志一旦受到剧烈的刺激,会导致七情郁结,损害五脏,伤及健康,此时她梦到了白发白须的老人启悟他:“逸云,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念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今日灵命光发露,透出你的智慧,还不趁势用你本来具足的慧剑,斩断你的邪魔吗?”[3]171

逸云并不像《红楼梦》中的孤僻清高的妙玉,她的养生方式多了世俗的喜乐和豁达,如知足常乐的精神养生法、寄情山水的移情法、乐观开朗的性格符合中医“以情胜情”(“忧伤肺,喜胜忧”)[2]的养生方法。

在衣食住行方面,无论是朴素的居室,还是随遇而安的行头,(逸云自带铺盖,取进一个小包袱,里面是一条薄羊毛毯子,一个活脚竹枕)[3]159逸云真正做到了心无挂碍、淡泊超然。

生活的磨难也无法改变逸云风雅泼辣的性格。她陪同客人游览、登临泰山时,健步如飞,如履平地。她陪同德夫人留宿泰山时,她坦率地向德夫人倾诉了心声。她知识丰富,对泰山的景点和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她殷勤地照料老残、环翠、德慧生等人的饮食起居。天将欲明,逸云先醒,叫人烧了茶水、洗脸水,为客人煮了鸡蛋,烫了热酒,以抵挡寒气。她提前回元宝店,为客人预备下汤面。[3]174

三、桃花山的诗意栖居与情志养生

1.居室设计、饮食习惯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美

玙姑等隐士诗意栖居在桃花山,玙姑家位于深山老林山坡之上,虎皮石砌的墙,月下花木幽香,穿过了回廊,有带皮杉木的阑柱,斑竹扎的纸灯,房子里有一个砖砌的暖炕,大圆月洞窗前映着那层层叠叠的山,一步高一步的上去,真是仙境,[2]52-55申子平借宿后立刻忘掉了深夜赶路的疲倦和遇虎的惊恐。

家具取材源于自然,洞内有几张树根的坐具,七大八小不匀,都是磨得绢光,几案也全是古藤天生的,不方不圆,随势制成,东壁横了一张枯槎独睡榻子。榻边放了两三口盛衣服什物的黄竹箱子。简洁的室内布置反映了玙姑随性自适的养生风格。

地上铺着地毯甚厚软,微觉有声,地毯里铺了辛温热的药物云母祛阴补阳,有效地驱除了山地湿气,再加上这蓑毯,蓑毯是玙姑手工,将梭草半枯时采来晒干,劈成细丝和麻织成,用这样的地毯,人就不受病了。[2]63心灵手巧的玙姑富有养生智慧。

无论是僻静雅致的起居空间,明净敞亮的诗书空间,还是饮茶宴乐的宴饮空间。居室里的一切都亲近自然。自然风物与人的契合或投缘在文学艺术上叫比德。张天锡曾说:“观朝荣,则敬才秀之士;玩芝兰,则爱德行之臣;睹松竹,则思贞操之贤;临清流,则贵廉洁之行”(《晋书.张天锡传》)松竹芝兰等品性高洁的植物更能契合、彰显高洁伟岸的品格。

玙姑的居室汇集了草木精英和自然灵气,自然草木和风物见证了主人淡泊宁静的养生之道,也象征了主人质朴高雅的品行。人与自然的相亲相近的和谐美,这既是中医情志养生的前提条件,又是人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2.注重修德修身

玙姑等隐士群体是晚清的文化精英,他们注重修德,淡泊名利,隐居在虎狼出没、交通不便、偏僻幽深的桃花山,与虎狼相伴,两不相扰,才能心平气和地把虎啸狼嗥当成音乐,这份简傲潇洒、心思纯正让申子平欣羡。他们待人接物友善慷慨;他们忧国忧民,展示出“笔墨丹青”“彻夜谈禅”“琴瑟箜篌”的志趣美。

小说作者刘鹗通过申子平与玙姑等人的交谈,展示自己信奉的太谷派教义:太谷学派要求每个入门弟子以“内外兼修”“内圣外王”为立德修身要求,既要提升自身修养,又要为民谋利,以求造福社会。“内圣”指个人品德修养要达到圣人的标准。“外王”则意味要尽可能多为老百姓谋福利。[5]114太谷派人物身体力行上述教义。

药王孙思邈提出养德为养心的基础,是养生首务。桃花山隐士富有立德修身的养生智慧,展示出文化担当的魄力,在晚清统治长夜中犹如那颗不甚光亮的夜明珠,发出微弱的光亮,为几千年隐士文化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情趣养生,怡情养性

玙姑家中双夜明珠中间挂了几件乐器,玙姑等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抚琴弄乐、听曲赋诗的兴趣爱好来调节情志。

音乐书画等情趣养生能怡情养性,有益于健康。音乐通过节奏、声调、旋律的变化,对大脑产生良性刺激,使机体分泌出对健康有益的物质,从而提高机体的生物活性,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弹琴有疏通五脏经络的功效,弹奏者的坐姿也能在平和中达到气血平和的养生目的。[7]45诗为心声,书画等笔墨丹青能够帮人宣泄情绪。

玙姑等人款待申子平时,表演了两次音乐合奏。第一次是黄龙子鼓瑟,玙姑弹琴,弹的是自创琴曲《海水天风之曲》。古琴造就了玙姑高雅脱俗的气质。

当申子平看到箜篌后,请求聆听箜篌之声,便有了众人第二次合奏:玙姑弹奏箜篌,黄龙子半啸半击磬,邻居桑家扈姑吹角,胜姑摇铃,合奏军阵乐《胡马嘶风曲》。音乐合奏让申子平听了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玙姑等人诗意栖居在桃花山,以立德修身为枝干,以情趣养生为枝叶,发展养生智慧,追求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美。

综上所述,小说人物凭借着淡泊、宁静、知足、随性等不同的养生之道,追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情志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临证指南医案》辨治情志致病的特色
情志护理在颅内肿瘤住院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情志护理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