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及其创新超越
2022-02-28游晓丽
游晓丽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福建福州 350003)
共享发展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基本理想,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其中蕴含着传统优秀文化的底蕴,展示出了一个民族所具有的智慧和文明的自觉性。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因为发展是为了人民,而理念发展需要依靠人民去共同建设,其中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书写共享发展理念中传统文化底蕴和创新超越的新篇章。
一、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直以来构建平等共享的大同社会都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政治理想,无论经历了多少年,大同理想社会都在不同的时代中闪耀着光芒。[1]新时代的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大同理想,由此才能在思想层面上实现对共享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创新和继承发展。
(一)实现广大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大同理想社会就是在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中建立起人人都为了社会的和谐而奋斗,实现财产都能共享的理想社会。[2]这些在儒家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洪秀全的绝对均平思想以及康有为的无阶级观念、无贫富差距的极乐世界和孙中山所倡导的“公天下”中都充分体现了,里面都带着大同理想社会的色彩。共享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既追求了平等价值,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了人人参与和人人享有的理念。而在发展共享理念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文化,坚守本心,实现全民、全面、共建和渐进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从而超越大同理想社会。同时共享发展理念还强调了消灭阶级差别和私有制,建立起共产主义的公有制社会,此理想目标已超越了当时的大同理想社会。
(二)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中心出发点
大同理想社会提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其中儒家所提出的观念就带有传统封建等级色彩,洪秀全的绝对平均社会只是片面地代表着农民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大同理想观念只针对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利益,实际上并不关心工人和农民阶层的利益。[3]而共享发展理念则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并由广大人民来判断是否有效,成果也是由全体人民所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从而使全体人民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成就感,并且让全体人民都共同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实现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都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发展理念在实践环境和实践成果上超越了大同理想。实践环境上的超越,是因为当时儒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人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又怎么可能去想大同社会的创建呢。而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大同理想社会的提出都是在当时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明显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此种环境和前面儒家所提出的环境没有什么差别。这种环境上的局限性就已经决定了当时大同理想社会根本不可能实现,而共享发展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提出来的,具有优越的实践环境,中国在世界地位比较高,世界也处于和平发展中,而中国的综合国力也比较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这种环境的优越性就已经决定了共享发展理念成功了一半。实践成果的超越性,不管是儒家大同思想还是康有为的大同纲领,都是对美好社会的幻想而已,因为已经脱离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存在着阶级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也难以实现,孙中山的大同主义虽然进行了实践探索,但是却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发展的实际,所以注定失败。而共享发展理念为什么会得以实现,就是因为符合当下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且结合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进行了综合的考量,坚持以人民利益、人民共享的原则,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超越大同理想社会的实践成果。
二、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民生思想的创新和超越
传统民生思想在商周时期就已经萌芽了,在《尚书》中就提出了重民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民生思想更是逐渐成熟,诸子百家就着重强调了要重民的观念,后来一系列的先贤们也都提出了民生的思想,都是重视以人为本。[4]这些民生思想的提出也为我国近现代民生思想的传承创新和超越奠定了基础。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蕴含着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民生思想,对传统的民生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继承,才有了今天的共享发展理念。
(一)拓宽了民生思想中“民”的内涵
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民生思想的“民”一般为庶民或百姓,通常情况下都是与君和官相对应,因此在古代民生思想中是处于社会阶级的下层,是被统治和剥削的对象,并没有自己的主体利益。在共享发展理念中的“民”是已经被拓宽了内涵的“民”,是实现了全覆盖的“民”,代表着全体人民群众,这就已经和传统民生思想中的“民”区别开来了,传统民生中“民”是比较狭隘的具有一定界限的,而共享发展理念中的“民”是坚持以全体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将人民作为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的主体,这样才能激发起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这其中肯定了其重要性和价值。这就突破了传统民生思想中的局限性,并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始终坚持着为广大人民谋取利益,成果由人民所共享,在内涵上超越传统民生思想。
(二)树立了以人民利益为主的理念
传统民生思想是为君主服务的,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的,本质上就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关注民生问题也只是为了把其当成统治阶级获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并没有真正地关心人民的利益。共享发展理念则是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是以人民至上以及共享成果的理念出发的,本质上就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获得成就感以及全面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直坚持着执政为民和为民服务、由民做主的观念,把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走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并将增强人民的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尊重、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益,实现民生红利成果由人民共享,超越了传统民生思想。
(三)建立起完善的惠民政策体系
传统民生思想口头上一直倡导着重民富民,但是却没有颁布一系列的惠民制度和保障措施,只是依靠于所谓的君主德治的教化和修养而已。儒家仁政思想的提出也只是在口头上倡导重民而已,究其本质也是将其寄托在君主的德治教化上,缺少了制度层面和法律层面上的保障难以实现民生思想。而孙中山所提出的政策虽然看似为民着想,但是实际上却触碰到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也没有实现惠民政策体系。要想发展民生思想就要将民生作为根本,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强调要为民生谋福利,解决民生问题并在发展中补足民生的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想要做到这些就要加强政策及法治实施,并在强化民生法治上坚持公平正义,同时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促进民生利益的发展,推动人民共享成果的发展,拓宽为民生服务的内容,在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构建惠民保障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制度和价值观的保障措施,用科学的方式对人民进行指引,真正在政策上实现对民生思想观念的创新和超越。
三、共享发展理念是对均平思想的扬弃和转化
(一)在价值取向上要实现公平和正义
古代所说的均平思想十分注重等级秩序公平,是按阶级等级的形式来实施分配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只会为君主和臣子的利益服务,的确是对君主和臣子做到了各尽其所和各尽其分,但是却忽略了人民的利益,使得这种均平的思想价值取向落实不到实处。而农民阶级的均平利益也只是站在农民阶级的立场上来进行分配的,具有局限性。而当时的资产阶级均平思想则是与西方平等观念所结合的,根本就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共享发展理念则是因为本身所具备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取向——公平又正义,因此始终坚持着人民权利公平和机会平等,同时又在不断地强调着规则公平和实质公平。共享发展理念也始终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社会上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同时也在坚持着差异共享,突破了绝对平均主义的价值局限性,让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逐渐实现。并在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追求公平正义,从而建立健全公平正义价值取向的社会制度,让均平思想能够贯彻落实,实现了公平和公正,从而在价值取向上对均平思想进行不断创新和超越。
(二)实施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全面共享成果
传统的均平思想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提出了许多均平思想的内容,其中就有当时先贤们提出的贫富均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及国家供养老年的诸多思想。在这其中每个阶级层面涉及到的思想观念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农民阶级的均平思想是强调贫富均等和不分贵贱的思想,这其中涉及到的是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层面。资产阶级的均平思想则是在各个社会领域上都涉及到了,但是这些均贫富的思想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实现全面共享,在资产阶级均平思想上还扩大了范围,并且强调了要对人民利益进行公平的分配,从而促进社会更加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人民的平等权利,实现全方位的公平,还强调了要补偿民生短板上所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民生正义。除此之外,共享发展理念还十分注重文化和生态领域上的共享问题,强调了人民都能公平地享有共享文化和生态的建设成果。同时在法律以及国际交往领域上也大大丰富了其中的内容,在法律上是要求共享发展理念要坚持依法治国,通过法治来确保社会主义正义和人民权益得到保障;在国际交往上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是要求人类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尊严和共享安全保障,推动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三)让共享发展理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古代提出均平思想是为了解决财富分配不公平从而导致民生问题现象的产生,究其本质也是为了统治阶级所提出的治国政策,因此均平思想是站在统治阶级的利益上的,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均平思想的提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问题,所有百姓的地位也没有发生过变化,而社会当中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也没解决。当时资产阶级所提出来的均平思想,其实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来的,是为了维护其利益,针对的也只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不能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而共享发展理念是依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实施的,能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还能保障公平和效率实现良性的互动,能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共享发展理念的成果,激发出社会上的活力,让全体人民发挥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贡献出力量。而共享发展理念还能补充发展的短板,增强发展的动力,化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均平思想的根本上进行创新和超越。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思想不断发展,而新思想想要获得发展则需要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共享发展理念是在吸收了传统优秀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才形成的,其中就包含了共享、公平以及和谐等共享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使得中国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更进一步。共享发展理念也是在融合了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的成果,并在不断实践中发展成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产物。而共享发展理念的传统文化将在创新中不断超越,在超越中不断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及传统文化的发展,进而形成共享文化,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和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