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2022-02-28吴程程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吴程程

(浙江警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产生,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与发展,也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同样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际遇和挑战,为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特点及优势,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改革思政教育方法,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有助于完善学生信息管理,实现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预测。

大数据时代使高校管理学生信息变得更加全面。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大多是依赖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经验,根据有限的信息,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掌握学生的动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管理。这种方式本身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成长的状态。因而,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大多是一种事后的被动型的教育,往往是在学生出现问题之后才开始进行的一种补救式教育方式。而大数据则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常规,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够快速把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预测其行为倾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时时记录的数据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对学生生活数据踪迹的挖掘、处理和分析,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被动为主动。[1]而这些数据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信息与发展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落实大学生信息管理工作,实现对大学生全面讲课成长的预测。

(二)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破解思政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的难题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且主要以班级作为教学单位,不能及时了解单独个体的实际情况,而大数据却为“个性化”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运用大数据,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知识的兴趣点和关注点,预测不同人群的不同爱好和行为倾向,从而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服务。[2]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时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能力以及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这样思政教育工作者针对每个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和爱好,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和要求,使每一个大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从而解决思政教育单纯说教的缺陷,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从而解决思政教育脱离学生的实际的难题。[3]

(三)有助于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较为单一,且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因而教学效果较差。即使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仅仅只是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但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是形式的基础和前提,形式服务于内容,因而必须创新思政教育内容。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

大数据时代具有开放性、便捷性以及高效性等特点,这些不仅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提供了可能性,而且为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数据能够全面分析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使得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根据学生兴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得思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进而大大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对于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高校可借助学校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学生发布有关共建和谐校园、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学习先进榜样等内容的文章,引导学生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养;或者结合信息网络优势,不断向学生输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迹,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教学形式的创新同样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思政教育工作者大数据素养欠缺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由思政课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团委等成员组成,各自又有着明确的分工,其中,思政课任课老师主要承担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而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这种管理既包括学习方面的,同时也包括日常的生活和课外活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这些教学和管理活动不仅需要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和灵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能力,还需要大数据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但就当前的思政教育队伍而言,大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是明显不足的,因而在大数据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大数据素养及能力的欠缺也将会限制思想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思政工作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学习、运用分析大数据,加上技术人才的缺乏导致大数据与思政教育无法真正地结合,另外建立数据信息平台是一个跨学科的、长期的复杂工程,其运营与维护需要专业技能的支撑,[4]因而,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为此,在大数据时代,要加强思政教育者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思政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大数据时代从根本上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展了数据信息量化的维度范围,特别是能够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行为进行量化。然而,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在评定教学效果时教师往往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这种评价方式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能客观地、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从长远来看,并不适合思政课的发展。因此,建立以大数据分析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就显得十分有必要,因为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人的主观限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定量评估分析工作需要有海量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才能以量化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目前,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量化分析,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难以满足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时代要求。

(三)大数据时代冲击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运用互联网获取知识,这必然会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思政教育工作不再单纯地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也必将冲击传统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习主流价值观的重要的作用。另外,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真假难辨的信息,来源不明的数据,容易让大学生深陷虚假的网络信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冲击和影响。

另外,西方国家也一直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不断地宣扬西方思潮,其中以影视产品最为典型,西方强势的文化输出一直挑战着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些本身带有目的性的信息,很容易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传播,被大学生所消化吸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

(一)提升教育者大数据意识和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以较高的数据素养为支撑,以及以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手段,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树立数据意识,不断从根本上转变思维意识。这里强调的学习,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还包括能够创新教学手段的新媒体运用技术,以及能够有效破解当前思政工作面临的现实难题的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这些学习都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因此高校应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因为,思政队伍建设是大数据时代发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大数据意识和素养。首先,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大数据意识的培养和互联网思维的学习,坚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和方向,为思政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大数据意识和素养的专业性人才。其次,组织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者的技能培训和网络平台应用培训。大数据归根结底只是一种手段和方式,结合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因材施教,有利于实施思想引领,把控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将其更高地融入到思政教育中。[5]再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既要有一定的门槛设置又要有一定的平台发展,既能保障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高素质又能保证其工作的积极性,以此促进思政工作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整合共享校内数据资源

通过多年的发展,数据库对高校教育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大数据已然成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基础,因此高校应积极建立完整数据库。

大数据能够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信息获取范围,提升可获取数据信息的数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据信息收集难度。因而,靠思政教育者单打独斗不能够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高效整合校内数据资源。首先,校内各部门之间建立必要的沟通联系,不断完善数据库,丰富教学资源,既能为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又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活动载体。其次,要对数字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高校教育者对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教育者和学生使用,同时通过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数据,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能够建立科学的思政互动体系。比如,教育者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对不同专业所关联的行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当下社会发展动态开展实际的教学工作展开;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库,对目标行业进行多角度调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最后,还应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应注重将校园与其他高校、实践教育基地等相结合,构建优质实践平台,形成多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及时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为大学的思政教育提供最新资讯,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三)创新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内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因此,高校要不断根据新情况,运用大数据的优势,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当前,“00”后是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思维活跃,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自我意识不断加强的年龄阶段,这些特点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加强自身理论的学习,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内容,以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一是改革思政教育新方法。利用优质网络平台、视频等资源,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比如,运用中国大学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的教学形式,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传统的思政教育融入到网络思政教育中来,比如,我为思修课写首歌,我心目中的马克思等,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最新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立与思政相关的教学栏目,比如红色文化,思政微电影等,借助学生喜爱的形式,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优质的app 和小程序为载体,随时随地的进行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顺势而为,凸显大数据独有的价值特点,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改革。另外,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发挥其对思政教育的工具价值作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使命。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