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现状及其建设路径研究
——以无锡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2-02-28沈迪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受访者育人思政

沈迪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贸易金融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十九大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发出新动员令,就是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即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职院校应把握新时代发展契机,将三全育人落实到双高建设行动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新范式,“培养更多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施现状

以时间为轴“三全育人”发展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开拓创新期这几个阶段。[3]2018年10 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总计试点省(区、市)为五个,试点高校包括清华、人大、东南等在内的十所,试点院(系)为五十个。[4]2019 年1 月公布了第二批遴选三个试点区,十所试点高校,五十个试点院(系)。所有试点单位既为“三全育人”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的载体,同时通过实践与理论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模式。通过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指导建设三十二家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培育建设二十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四十个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究中心。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强化“4C”协同、实时“八大工程”、优化评价激励,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推动育人改革创新、提升育人工作导向。

(一)新时代全员育人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全员育人中的“员”们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从广义层面的社会和家庭来说,鉴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为“00 后”,他们的父母大多是“70 后”,因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化生活得到相对满足,因此家庭的认知飞速提高,更加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升了全社会的育人氛围。从狭义层面的学校教职员工而言,就以无锡某高职院校为例,其教职员工硕士及以上占比达80%,高级职称占比达40%,担任思政辅导员职务的员工还要求为中共党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过学干工作经历等。再谈到作为“全员育人”的对象——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他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广度在拓宽、深度在下沉,感知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也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科学文化技能素质成为共识性结果。

(二)新时代全程育人的范围不断扩大

新时代全程育人需要针对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需求出发,提供与其身心发展相契合的教育教学渐进式培养方式,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时段。传统的认知将全程育人范围圈定在入学时至毕业时,但因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升,各类型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逐步将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向两端延伸。很多高校、高职在给新生快递录取通知书时会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的还将地方“非遗”元素加入,达到育人目的。例如无锡某高职院校与各类型中学建立生源基地,将职业生涯规划课送进高中课堂;在新生入学前组建新生QQ群,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推荐阅读书籍。毕业生离校后,不定期开展追踪调研,开展用人单位访谈,组织相关座谈会;通过校友会的联结,传扬校园文化,强化对校友的粘度引领。

(三)新时代全方位育人的外延不断拓展

新时代全方位育人需要与“大思政”、“课程思政”高效、紧密融合,将思政教育的载体、资源进行多维度、多角度协作,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作用效果最优机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在技术、渠道、终端、服务层面呈现多样化,网络如同双刃剑,既给了高等教育获取信息的畅通路径,但同时因为良莠不齐的交杂元素,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线上+线下”双轨负担。大学生MOOC、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新兴课堂出现,对传统课堂发出严峻挑战,那么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和引导,成为新的“三全育人”的时代课题。无锡某高职院校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制度、服务、资助、组织育人这十项内容作为育人新体系架构,着力开展全方位育人工作。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本文通过对无锡某高职院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总计636 份,全部回收,问卷有效率100%。调查有六道客观题,包括学院名称、性别、生源地、城市分布、政治面貌以及年级。抽样调查的受访者来自9 个学院且均匀分布,男女比例中女生达62.11%。从对“三全育人”的认知来看,47.48%的学生可以准确回答其概念,86.14%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非常必要。受访者的62.11%没有担任过社团干部,但有71.5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加入社团。71.07%的受访者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专业实践教学课程,64.94%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多开展学生社团活动,61.79%的受访者希望多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三全育人”备受关注的同时,我们也从成绩中调研总结出了一些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全员育人尚未形成一体化队伍

虽然高职院校和社会、家庭的育人成员素质大幅提升,对于全员育人的工作效果有较大支持,但是全员育人的联动性和一体化不够,高职院校和家庭、家庭和社会、高职院校和社会的育人一体化队伍没有形成。高职院校内部的育人一体化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联动、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调查中,32.55%的受访者认为学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中“全员”方面做得不足,还有近1/3 的受访者对学校的管理和后勤服务态度持一般认可态度,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家长、班主任、辅导员对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影响程度很大,而同学朋友、社会人员的影响一般或者比较小。问卷中,超过50%的受访者对辅导员非常有信心并且非常愿意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及时向辅导员求助。行政和服务部门只负责自己的“份内活”,忽视育人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受到原生家庭、成长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自我管控能力相对较弱,自我的思政修养尚未达到自我教育的程度。

(二)全过程育人出现衔接断档现象

全过程育人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所有过程都必须以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目标,但因为社会尚未形成从小学到大学到步入社会的全过程转变衔接的范式路径,导制全过程育人有效衔接出现断档。高职院校全过程育人还体现在寒暑假,但是家庭育人的过程因为忽视了“劳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从而导致寒暑假脱节。部分老师和学生因为个体、地域、文化、原生家庭等的差异,对育人的理念、重视程度和全过程育人效果不够重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全过程育人过于机械化,将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要求仅停留在稳定、不出事这个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和领导重视,内涵和深度不够。最后,尽管各个高职院校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但是大三在校外实习阶段,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并未形成联动育人机制,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档期”。例如在调查中,50.94%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在开展“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太多,缺乏有效管理措施”。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取专科毕业证书,简单应付学习和考试,没有真正提高自身素养,没有达到真正的育人效果,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家长帮助学生提问“是否不到校上课,直接考试通过获取毕业证”,无视教育的根本意义和目标。

(三)全方位育人没有达到联动统一

全方位育人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载体,家庭、社会、学校、学生都需要在其中发挥各自元素的力量和作用,互补互联。调查显示,受访者中仅有17.61%每天会去浏览学校官网和新媒体平台,50.16%的受访者偶尔浏览(月均1 次),学生主动自觉意识还不够,同时也反馈出高职院校在各类教育中的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所培育的人才并不是与社会的需求无缝对接。调查中,85.69%的受访者希望高职理论课程“内容应该丰富,与时俱进,新旧结合,理论创新”,70.75%的受访者希望老师“灵活机动,创新能力较强”。大部分高职学生家长只是认为学习好就万事大吉,不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的沟通缺失,或是过度在乎升学,忽略其他素养培育和技能获得。再次,部分社会育人的载体功能无法正向发挥。特别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社会人员对大学生缺乏指导,唯利是图,把一些不好的风气传染给学生,有的甚至“挖坑”让学生犯错误。例如在一些招聘信息中,很多企业招聘大量销售人员,给出高薪的虚假信息,学生去后没有培训直接上岗,导致学生岗位流动性极高,对工作缺乏热情,形成恶性循环,既不利于企业发展也不利于经济建设。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建设路径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从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上构建路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一体化育人队伍

首先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不断加强领导管理和组织规划,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干部队伍、师资队伍、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拓宽育人主题范畴,实现育人一体化队伍构建。党委高度重视、行政班子有效组织,保障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持续性。其次要以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引,立足高职院校自身实际,将思政工作上升到科学认知的范畴,明晰整个高职教育体系是知识技能教育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而思政又处于决定性位置,可以统筹学生整个内生循环系统的积极性、自律性。最后,高职院校的所有育人队伍、人员需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校园意识形态工作要和文化宣传、党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融合统一,完善其相互间运行机制,强化思政工作整体的统筹、决策、评估和监督体系。高职院校必须充分挖掘一切育人因素,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全校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外包服务人员应树立育人的第一责任意识,同时联动家庭、社会育人力量,将学生健康成长、成长成才作为办学的第一目标,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组织、日常生活饮食服务、校外社会活动参加等环节实施育人全浸润,思政全指导,把育人工作全面落实到全校教职员工的职责范畴,制定育人规范制度,形成“一岗一育”“岗位思政”的全员、全局校园育人氛围。

(二)加大保障力度,搭建全过程育人平台

首先要切实加大保障力度。高职院校应对思政“一线部队”包括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党团干部加大保障力度,从岗位编制、工作待遇、晋升机制上给予保证,同时定期组织各类、各项培训学习,畅通辅导员、思政教师专项深造计划,把思政工作队伍的表彰奖励融入到学校人事表彰奖励的体系中,形成校园思政主体引导的新格局。其次要搭建全过程育人平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对在校学生实施,而应是一个整体的、连贯的、系统的教育体系,从招生、入学、校园学习生活、实习、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将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思政教育内容也全然不同,例如同为职业生涯指导,一年级侧重目标树立、二年级侧重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三年级侧重可迁移技能学习,自我管理技能是整个大学阶段都应该训练提升的。全过程育人需将持续性和阶段性实现无缝对接,前置育人“招生一公里”,后置育人“毕业一公里”,实现“假期育人实践化”,真正把立德树人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效果上。

(三)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全方位育人机制

新时代对全方位育人有了更高需求,尤其在疫情常态化的压力下,学生随时可能会居家隔离上网课,加之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有可能存在不足,就更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主体联动、多维度增效、多层面育人的新格局。首先要建立健全“十大育人体系”。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这是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坚实基础。将思政课程育人、课程思政育人、新媒体网络育人、校园文化育人、实践劳动育人这五个高职院校育人切点入手,建立健全育人体系。其次,全方位育人需要各责任主体的联动运行。高职院校承接的是高考结束后学生考入职业院校到毕业工作这个过程的育人内容,但前期出生到高中毕业的育人,高职院校没有参与,单独依靠学校自身力量达到高质量育人效果较为困难,需要家庭、社会多方协同,联动运行。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目前为止疫情形势反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居家线上学习也伴随而来,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要发挥育人的主体作用,家庭需要发挥育人的基础作用,社会需要发挥育人的配合作用。高职院校作为育人主体,通过教学课堂、实践课堂、公寓课堂、活动课堂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家庭联动学校,在日常生活、居家学习、物质和精神上尽可能做好学生的保障,并尽可能起到家庭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健康心理养成、健壮体魄锻炼做好积极支持工作。最后社会在全方位育人中需要配合好学校、家庭的育人工作,形成社会育人的良好风气,不断弘扬社会正能量,保证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往社会期待和需要的方向成长。总之,全方位育人需要在机制、规范、保障上进行系统设计,从微观、中观、宏观上多维把控,力促构建育人的正向循环系统。

猜你喜欢

受访者育人思政
今天,你休闲了吗?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