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22-02-28吴冠勇谈寂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吴冠勇,谈寂

(鄂州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鄂州 436099)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群众路线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关心群众的根本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一种群众工作,以人为对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前提。群众路线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群众路线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合理地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动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遍性,也有其内在的特殊性,需要以群众路线为工作思路,主动走进大学生群体,了解其思想、心理变化,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及工作方法应用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群众路线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与创新,对于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全面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1],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守正与创新提供重要保证。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客观可能性。

1.认识论层面的相通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体现了认识论的本质要求。党的认识来自于走进群众,在具体群众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新的认识,进而又进一步指导群众工作,即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使得认识及实践水平不断提升。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被教育者的能动反映,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所以群众路线能够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升教育成效。

2.价值目标层面的一致性

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价值取向。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在主体与客观世界交往过程中产生的,而价值产生的关键则在于主体的目的、需求是否与客体相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群众路线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就个人价值层面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提升,进而培养出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各类人才。就社会价值层面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在于培养具有坚定的正义感、国家观,满足并维护国家的利益,积极投身于国家繁荣、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与进步的伟大事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任务。

3.方法论层面的导向性

群众路线要求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尊重和关心群众的核心诉求和利益,走进群众当中、了解群众需求、听取群众意见。群众路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工作方法。这一根本方法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走好群众路线,有助于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和支持。高校教育主体走进大学生群体,有助于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教育实施策略,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总之,群众路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引领作用,为清醒认识、及时研判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提供了工作思路,为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前瞻性提供了价值导向,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

二、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脱离大学生实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变化要求强化群众路线。[2]然而长期以来,群众路线方法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未能得到有效的应用,究其主要缘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渠道狭窄、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1.教育理念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滞后的问题影响着群众路线方法论的应用。第一,以说教为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教师高高在上说教、“发布命令”,深入学生基层较少,缺乏多样化的沟通手段。第二,以考试成绩高低为衡量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重智育、轻道德素质、轻情感交流的现象。第三,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足。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思想多样化、差异化明显,对于新事物、新现象各抒己见,且思想动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高校一般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在校大学生群体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很少根据不同群体的专业、心理等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第四,不遵循教育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时为了片面追求某项指标任务的完成,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形式上的统一,忽视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没有遵循大学生成长、身心发展等循序渐进的规律。

2.教育渠道狭窄

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狭窄的问题也影响着群众路线方法论的应用。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部分高校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且主要依靠思政课堂,忽视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其他教育渠道未打通或未能形成合力,造成工作的自我封闭。高校仅仅凭借课堂教学,不仅不能让学生深刻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反,单一的课堂教学渠道会导致教书与育人相分离。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开拓力度不足,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3.教育形式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同样影响着群众路线方法论的应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较多采用“灌输式”教育,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学生,不仅教育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也未能得到突破。教学模式仍旧以纯理论讲授为主,沿袭传统“传递-接受”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利于系统传递知识,但是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等能力素质。网络云端推送、现场面对面研讨、情景体验实践等新型教育形式并未有效采用或未综合运用。理论脱离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株“无花果”。教育形式束缚在既定框架之内,或教育形式脱离实际、偏政治化,严重影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受的主动性。

4.教育制度不健全

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问题严重影响群众路线方法论的应用。一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存在缺失,随着育人环境的变化,制度没有及时的跟进。二是部分制度本身存在瑕疵、不合理,甚至含糊其辞,起不了育人的导向作用。三是制度内容不协调,制度内容更多是禁止性内容,重视约束功能,缺少激励措施,影响着制度发挥作用。四是制度创新性不够、前瞻性不足。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在一些突发事件、新情况面前常常哑声或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此外,部分高校大思政格局尚未形成、“三全”育人体系尚未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尚未同频共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尚未起实效等等问题,都凸显出教育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三、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大学生所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所差异。以群众路线为出发点,结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特点,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人本化”、教育阵地的“立体化”、教育模式的“生活化”、制度建设的“常态化”,是新时代高校践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创新路径。

1.“人本化”教育观: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坚持“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将大学生视为教育主体,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地位,提高双向互动的程度。一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调动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引导其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教育。第二,关切大学生的核心诉求。要把解决好落实好学生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3]因此,在与大学生接触中保持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增强问题发现和识别能力,努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精准性。在课程内容安排以及日常个性化教育过程中聚焦于大学生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尽可能做到因人而事、因事而化。第三,服务大学生发展权益。主动发现并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保障大学生的各项权益,听取大学生的意见,提高对大学生的服务质量。此外,还要丰富教育平台和载体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拓展机会、更多展现自我和提升能力的机会。第四,重视情感教育。践行群众路线,就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4]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情感交流,通过营造人性化的教育情境提高教育的渗透力,从而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其思想、塑造其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五,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育主体需深刻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把握其民族成分、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宗教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对不同个体给予应有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把握工作重点,要特别注重对特困大学生群体的关怀和疏导。将解决实际问题同化解心理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奖勤补助、学业辅导、结对帮扶等解决实际问题,畅通学生情感表达与沟通机制、坚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工作理念化解心理及情感问题,最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2.“立体化”阵地: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支撑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空间已经得到拓展和延申,呈现出多元立体化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理论的前瞻性、时效性、敏锐性,同时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热点、网络话题等。高校应保持清醒的认识,充分运用互联网、全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第一,积极应用微信公众号、论坛、网络社区、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洞悉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解答大学生的种种疑虑。此外还要及时关注和应对互联网中的错误思潮、煽动性语言,主动通过网络媒体及时研判事态、了解真实情况以及危害和预防措施,牢牢占据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权威性。第二,积极借助校园社团组织。校园集合了制度规范、科学知识、思想价值观、行为要素等于一体,具有社团、学生会、协会、非正式组织等形式多样的组织,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话语空间,也给群众路线嵌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载体。第三,积极开发校外实践基地。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红色教育基地的联系,挖掘校外的教育资源,结合高校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延申到社会,构建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3.“生活化”模式: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

教育模式的“生活化”是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之举。第一,教育内容要凸显生活化。教育内容坚持以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关切点,以发展的、全球化的眼光丰富教育内容。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融入真实的校园生活中去,寻找理论与生活的逻辑结合点,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生动化、生活化、情景化;还应主动把握现实生活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重大问题,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丰富教育内容和社会价值。在教育题材选取方面应选择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二,教育方法的生活化。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情景体验法、实践感悟法以及面对面会谈法等生活化教育方式方法完成教育过程,促进教育双方真实平等交流,将教育过程视为共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双向互动过程。不断改进教育手段和方式,强化理论教学与群众路线的结合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互动式、参与式教育,教育过程中要保持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对等关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接纳的态度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此外,生活化教育方法实施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构建轻松、愉悦的氛围。第三,教育语言的生活化。教育语言的生活化要求教育者能够将抽象的、晦涩的理论知识通过口语化、实例化的语言文字加以形象生动的阐述,教育者要走进大学生群体,熟悉并了解其话语环境,特别是要对当前的网络话语有所认知,善于运用学生语言做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抓住学生的胃口和“痛点”,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

4.“常态化”制度: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保障

制度建设的“常态化”是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第一,健全纵横相交的责任机制。明确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责任、目标,高校党委负主责,其他部门以及教师主体担具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失责追究制度,建立既各负其责又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第二,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加强对育人主体的考核。辅导员团队是最能深入大学生的教育主体,更容易获取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通过考核增强其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非常必要。高校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辅导员考核机制,将辅导员与学生的互动频率、互动时间、学生反馈情况以及学生工作具体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强化辅导员团队的育人意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育人主体,重点考核其授课专业领域进行协同育人的情况。此外,责任部门也应纳入考核主体。第三,建立大学生民主参与及利益保护机制。在涉及大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应吸收学生代表和学生团体参与制度规范的制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在奖助机制、勤工俭学、评优评先、就业推荐等方面畅通其表达机制,要重点关注其对制度的评价,对不满情绪要及时加以解释和疏导。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党政团联席会议制度、校级领导接待日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等,使群众路线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