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
2022-02-28吴东临
吴东临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济南 250000)
国家执政党要想屹立不倒,始终走在时代前沿,必然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我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基础上诞生并发展起来的,饱经磨难后变得更加坚强,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各界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下,形成了一系列新型党建理论。在新时期发展中,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根本,从思想、制度与政党建设等方面着手创新,为革命建设与改革胜利奠定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概述
(一)基本要求
对任何国家无产阶级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都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要求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都要遵循基本要求,发挥引导作用。该理论提倡破除传统迷信思想,拒绝垄断,主张国家和平与人民平等,打破严格的等级分配。在绝对公平的环境下,每位党员都拥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力。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代表,所主张的自然是完全民主,对任何独裁统治说“不”。在组织期间,通常各类事物都由党支部人员解决,但在做重大决策时,需要由全体党员表决,党员享有会议参与权,经过集体协商后投票决定。党内每人享受的权力和履行的义务都相同,作为一种政党组织,要求每位党员都要对我党保持高度忠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将自己能够加入共产党队伍看成是一种荣誉,并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自觉保守组织机密,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己任。上述均为党建理论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各个国家政党建设中,同时也为我党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1]。
(二)形成与发展
在上世纪初期,我国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生灵涂炭,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我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为依据,但这一理论仅适用于无产阶级,硬性照搬很难取得理想成果,也无法解决我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进行创新,将我国社会特点与共产党建设实际情况融入进去,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使农民阶级在党内占比较大的问题得以解决,成功创建出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先进政党,并形成毛泽东建党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得以丰富,在中国土地上得到落实。这不但是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在建党思想层面的联系,更是通过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创新与发展。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党内外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从阶级斗争朝着经济发展转变,我国终于彻底扭转了被外国控制的局面,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国家领导人在总结政党建设之路的血泪史的基础上,在和平年代背景下,针对如何优化执政党,如何提高党员素养,怎样提高党的领导力等进行研究,立足于国家自身,放眼于世界,陆续产生了一系列党建理论,使党建理论成果逐渐丰富起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继承与传扬,为新阶段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我党的创立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使党的政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执政地位得以巩固,还可妥善解决权力监督与制约的难题,为依法治党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一)有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我党主张将政治与党内生活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革新党组织领导与方式,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在古田会议中,毛泽东提出将党内生活向政治化转变;到整风运动开展后,严肃地党内政治生活已经形成;改革开放初期,党内政治生活相关准则规范已经发布。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处于政治化生活的大环境下,锻炼意志、磨炼品性,逐渐汇聚成我国最大的政治优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从严治党应立足于政治,从党内生活着手,通过严格落实相关准则,使我们党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与支持,促进了党的政治优势发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2]。
(二)有助于破解权力监督难题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创建中国化权力制约制度,指出权力监督与限制不能像资产阶级一般相互掣肘、耍心机,而是要采取党内外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出权力全程监督新机制。现阶段,党内权力全程监督制度基本编制完成,由党委组织牵头,纪委组织辅助,将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到各环节中,并与干部问责、奖惩机制相挂钩。为了巩固权力监督效果,还制定了专门的党内监督条例,对权力进一步制约,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促进领导作用发挥,明确党员干部的职责权限,并合理配置党政部门的人员与职能,加强领导层权力行使的监督与制约,发动群众监督力量,依靠法治思维预防腐败发生,使此类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并形成中国化的权力监督新模式。
(三)有助于探寻依法治党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建党工作中应将思想与制度有机联系起来,不但要提高治党力度,还要依靠教育与制度的力量,刚柔并济,双管齐下。在思想教育层面,应准确把握重点,强化党性与道德教育,杜绝形式主义。在制度层面,应依靠程序化、制度化等方式,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管理,确保党性纯洁,突显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先进性,使其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一种,创造清正廉洁的党内政治形态,使党的领导与管理做到知行合一,严格依靠法规进行党务管理,乃至国家管理,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党新道路,才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创新路径
(一)完善党建理论内容,把握党建核心思想
经过长期实践与理论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党建理论体系。在党建中国化创新发展道路上,应从思想层面着手革新,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思想、党建目标以及作风思想等,进一步推进党建伟大工程落实。
1.明确党的领导思想。革命胜利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性质决定了其领导地位,失去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支持便无法成功建设中国共产党,也难以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我党作为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国家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保证,只有明确党的领导思想,才能够实现国家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使党建工作更加科学,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得以巩固。
2.明确党建目标。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在于明确工作目标,清楚意识到该建设怎样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将建设目标定为“创建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在思想和政治层面带有布尔什维克色彩的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对建设目标进行调整,立志将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核心;十六大会议后,我党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建目标,开启了改革创新的新征程;十八大后,将党建目标调整为“始终走在时代前沿、经得起考验、得到人民拥护”。上述党建目标的设立与创新,是代代相传、与时俱进的典型表现,不但能够满足时代发展要求,还可将党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确保党始终朝着正确、胜利的方向前进[3]。
3.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腐败与党的清正廉洁要求相背离,在新时期背景下,应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严惩腐败、贪污等行为,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不断提高战斗力,增加凝聚力。在我党成为执政党后,毛泽东反复强调,全体党员不要骄奢淫逸,重蹈覆辙,避免因思想腐化导致国家政权受威胁情况产生。进入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始终将反腐倡廉建设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党与群众血脉相连,如若党内出现腐败现象,势必会失去群众支持,党的执政地位也将不再稳固。习近平总书记曾言,如若不得罪腐败分子,便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清楚不过的账。我党在建设中应始终惩防并举,“苍蝇老虎一起打”,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
(二)加强制度保障,营造“一体两翼”新格局
十九大对新时期党建总思路进行明确,提倡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引导下,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特点,营造“一体两翼”新格局,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展全新的党建事业,并加强制度层面的保证,“一体”即全面从严治党,“两翼”即思想与政治建党相结合,依靠制度约束权力,明确主体责任,提高党建工作实效。
1.用制度约束权力。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就是抓住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制度约束权力,将权力束缚到笼子中,创建贪污腐败惩戒机制,尽可能减少腐败行为产生。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规矩的重要性,并将其上升到对党性的考验上,要求利用是否遵守规矩来检验党员的忠诚度。同时,还要求明确自身的职责,不要将责任看成是负担,而是要将其化作动力与鼓舞,全党都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为国家和人民负责。
2.健全党的监察巡视制度。制度可为从严治党的高效实施提供保障,通过机制层面的创新可使党建工作、党的治理实现本质上的改变。自从十八大后,党内陆续开展改革创新,党的监察巡视制度也逐渐得以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巡查范围更广,巡查对象更多元,组织领导更加游刃有余,程序安排更加高效便捷。同时,国家监察体系改革也不断深入,党组织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将监察制度纳入到重点改革名目中,深入探究带有中国特色的监察体系,并设置国监委、地方监委等组织,使国家监察与党内监管同步开展。
3.明确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风廉政的开展需要先明确主体责任,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陆续颁布党员廉洁自律准则、处分条例等,使组织纪律制度更加完善,在实践期间发挥更大作用,党的整治和管理能够有章可依。在从严治党工作中,要求将“从严”渗透到党建全过程中,包括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制度执行、党员管理等等,通过党员严格管理、抓住责任主体“牛鼻子”、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等方式,使权力应用受到管制和监督,确保思想与政治制度的高效落实。
(三)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学习型政党
在经济政治全球化背景下,建设学习型政党成为主流趋势,同时也可使党员干部团体中的突出问题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应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国内发展实际相结合,依靠理论体系武装党,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使马克思学习型政党作为着力点,吸引全体党员的重视,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做到精细组织与贯彻落实。
一方面,树立学以致用的目标。学习的最终目标在于应用,通过应用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执政能力,成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新时期下,应培养党员勤于思考、知行合一的习惯,将学习当作加强修养、充实自我的手段,不断健全自身的知识体系,升华境界。在学习中应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并用理论实践相结合进行解决。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要通过分析和思考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与本单位实际情况、岗位特征、自身性格特点等结合起来,围绕战略目标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干合一,将学习作为寻找新思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党建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4]。
另一方面,构建培训教育新格局。我党以组织形式存在,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但始终都是统一领导、意志统一的整体。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引导下,努力构建新的培训教育格局,创建学习型政党,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创建学习班组,构建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吸引更多党员干部的参与,在此氛围内提高党性修养与思想境界,接触并学到更多新知识、新技能;二是创新教育形式,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采用脱产学习、集中培训、岗前实习等方式,并对培训对象、时间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培训教育更具实效性。在教学形式上,可通过举办讲座、专题电影、网络教育、知识竞赛、技能PK 等方式,以党员感兴趣的方式渗透教育,还可抓住重大节日的契机,拓展学习范围,营造竞争氛围;三是在考评激励方面,要完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对党员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考评,并将结果与薪资、领导层选拔等挂钩,由此激发党员的学习动力,将更多精力与时间放在学习上、干事上[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