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羊梭菌病流行情况及防治

2022-02-28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梭菌肉羊圈舍

张 昊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青山乡畜软兽医站 751503)

羊梭菌病是一种可造成羊群急性死亡的细菌性疾病,近几年的肉羊养殖中,由于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对草畜产业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养殖户逐渐从过去的散养养殖、放牧养殖向着高度集约化养殖方式转变。为了保证羊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就需要养殖户全面意识到羊梭菌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从肉羊养殖的各个环节加大防控力度,促使肉羊养殖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 临床常见羊梭菌病的病原分类

1.1 魏氏梭菌

魏氏梭菌是一种厌氧杆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运动力,在正常情况下是在实验室中的培养皿中进行生长和发育的,按其外毒素类型分为A、B、C、D、E五种类型,B型可产生α、β、ε三种毒素可引发羊只患有羔羊痢疾,C型可产生α、β两种毒素引发羊只患有羊猝狙,D型可产生α、ε两种毒素引发羊只患有羊肠毒血症。要对羊梭菌病进行科学的防治,就需要针对其传染源—魏氏梭菌进行消灭,针对不同类型以及毒素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理解,从而实现对病菌的彻底消灭,在不断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将一些适应能力极强以及发展程度较高的病菌进行研究,可有效降低梭菌类疾病对肉羊产业产生的影响[1]。

1.2 腐败梭菌

腐败梭菌是一种厌氧杆菌,无荚膜,有鞭毛,有运动力,镜检下可观察到“无关节长丝状”,感染羊后可使羊患有羊快疫。产生芽孢后的腐败梭菌耐热能力强,95℃150min以上才可杀灭。腐败梭菌是羊梭菌病的一种重要的致病菌,也是羊快疫的病原菌,需要不断的对其生理特性等进行专项的研究,实现羊梭菌病的科学防治及减少对羊养殖业的影响。

1.3 诺维氏梭菌

诺维氏梭菌是一种厌氧杆菌,无荚膜,有鞭毛,有运动力,可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诺维氏梭菌分为A、B、C三种类型杆菌,A型和B型可分别产生4种、5种外毒素,C型诺维氏梭菌不产生外毒素,B型诺维氏梭菌感染羊只后可使羊患上羊黑疫[2]。

2 羊梭菌病的发病特点

2.1 羊快疫

该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羊最急性的传染病,通过消化道进行病菌传播,6个月至2岁年龄到的绵羊为易感群体,山羊也会感染羊快疫,但是发病率相对较低。腐败梭菌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细菌,其生存的环境较为广泛,例如草地、沼泽等环境中,当羊只在进食中接触到此类细菌,就会侵入到羊只的消化道中,当羊只遇到季节交替引发的感冒、饲草料突然变换肠道收到刺激时,腐败梭菌就在羊只体内大量繁殖,导致羊的胃粘膜发生炎症或者坏死现象,导致羊只突发疾病,造成羊只的患病死亡。

2.2 羊肠毒血症

羊感染羊肠毒血症后其病症病变主要在肾组织比较明显,所以俗称“软肾病”。此类病症主要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毒血症。此种病原菌常存在于土壤中,平时羊只的采食中接触到此类细菌。其芽孢就会进入到羊只的消化道中,其中一部分可以被消化系统中的胃酸杀死,其余经胃未充分消化的饲草料进入并定殖在肠道中。此类病症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最常发病的时间为春末夏初以及深秋时节,特别是在养殖场中给羊喂食菜根以及菜籽等饲料时,可诱发胃肠微生物菌群失调很容易引起羊肠毒血症,其发病羊主要是绵羊,山羊敏感性不高,但仍可感染,发病月龄主要在集中于2~12月的绵羊。其中羊膘情较好的羊更容易感染。

2.3 羊肉毒梭菌(又名腊肠杆菌)

进入夏秋雨季,是羊肉毒梭菌中毒病的多发期。肉毒梭菌病在发病时主要以散发状态为主,该疾病影响羊的运动神经,羊在遭受此种菌病后多呈现进食或日常活动不正常的现象,牛羊在长时间处于运动神经麻痹及呼吸困难的状态后会导致大量死亡。导致牛羊患有肉毒梭菌病的主要原因是其食用的草料中含有腐败的尸体。因为夏秋雨季高温、高湿,特别是洪涝灾害后,被腐烂动物尸体污染的土壤被冲刷出来,被腐烂动物尸体及附近土壤污染的饲料中都含有肉毒梭菌,如羊采食了这些腐烂的草料和饮用了变质的饮水,其中含有的肉毒梭菌就会在羊体内繁殖,产生带有毒素的代谢产物,而引起一种人、畜、家禽共患的急性食物中毒性毒血症,也叫肉毒梭菌病或肉毒中毒症。在多雨季节,养殖户应该多注意,谨防该病的发生。

2.4 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主要感染一周龄以内的羔羊,多发生在出生后2~3日龄羔羊中,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未进行及时的消毒或者在消毒的过程中使用了不卫生的消毒用品造成了羔羊痢疾疾病发生,在进行羊的哺乳过程中,如果母羊分娩哺乳区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好,那么羔羊痢疾的发病率可低至5%左右,一旦母羊生产区域的卫生条件较差,就会使羔羊痢疾的发病率高达20%左右[3]。

3 羊梭菌病的治疗措施

3.1 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

这两种病症有的发生病症治疗方式相似,病症都具有发病快、病程短的特点,一般来不及治疗,所以肉羊生产中除抓好免疫预防之外,遇到发病羊只可以利用肌肉或者静脉注射对梭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使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以及解热药混合注射,一天两次,连续注射1~2d就可以有明显的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

3.2 羊肉毒梭菌

针对于已经患病的牛羊,需要在发病初期对其注射抗肉毒素血清,并控制注射剂量在20mL/次左右,注射完毕后两小时再注射硫酸卡纳霉素,其注射量由牛羊的体重决定,一般控制为5万IU/kg。除此之外,养殖户还可以用利尿剂加速毒物排出,对体制弱脱水严重的可以用补液法等对症治疗患病羊只。

3.3 羔羊痢疾

在发生羊只患病时,可以通过注射青霉素进行病症的缓解,每日一次,连续注射三天,根据病症转归情况进行确定是否需要加强治疗。也可以使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天一次,连续三天。针对体温升高的羔羊,可以使用安乃近3mL混合青霉素肌肉注射,若病羊食欲不振,脱水严重,可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给予补充体液恢复体力,提高病羊的抵抗力,缓解病羊因少食或者不食引起的精神不振的情况,提高病羊的抵抗力。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病症的严重程度,在治疗时要注意,根据病症的严重程度,配比浓度合适的药物剂量,避免盲目用药以及过量用药情况的发生。若病羊出现剧烈腹痛,可皮下注射0.1%硫酸阿托品0.5mg/(kg·bw)。因此在发生羔羊痢疾时,首先要对患病羊只进行隔离处理,避免造成养殖场内大规模的传染,将病羊使用的喂养器皿以及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引起健康羊群的接触感染。将病羊的排泄物以及分泌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将病羊及其活动过的环境进行消毒。

4 羊梭菌病的预防措施

4.1 进行肉羊养殖场址的科学选址

在规模化养羊过程中,由于饲养数量较大,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由于羊本身具有很强的羊膻味,大规模的养殖会使养殖场内异味较重。基于此在进行养殖场的选择时,就要充分考虑此类问题,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尽量选择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结合羊的生长习性,选择地势比较高、通风好,光照时间充足的场址,一方面保证羊圈内的采光,另一方面便于日常养殖污物的无害化处理,进而有效的保证养殖环境在适宜的范围内。

4.2 加强养殖圈舍的科学化设计

为了降低外部环境对羊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养殖圈舍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圈舍,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细菌感染。在规模化的养殖场中,由于养殖数量多,很容易造成养殖场内的粪便堆积,如何不能及时处理在暴雨过后很容易造成羊群的羊梭菌病发生,羊梭菌病中的许多疾病类型是由于羊养殖内部的卫生条件不好造成的。那么,在进行圈舍建设规划时,为了能够降低羊梭菌病的发病率,其规划要科学、合理,圈舍布局要符合生物安全以及卫生防疫的要求,严格遵守厂区内的净污道的分离。采用单向流通的原则,饲养的进料通道与出粪通道严格分离,避免在养殖过程中接触发生交叉污染的风险。另外,还需定期进行消毒,春秋季节是羊只患病几率较大的季节,在此阶段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疫病防控,很容易造成羊养殖场的大规模感染。而消毒是阻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养殖场内羊舍的地面、料槽以及饲养人员工作区都要保持清洁,对于羊舍内的排泄物以及剩余的草料等要进行及时的清理,每天在羊喂食后都要对料槽进行清洗。改善羊只的生长环境,避免细菌的滋生。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的规定科学的选择兽药及其消毒药物,遵循高效、低毒性、低残留的原则,半月左右对圈舍进行消毒一次。利用消毒的方式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的进一步蔓延,有效的预防羊梭菌病的发生。

4.3 定期注射疫苗

免疫接种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升机体对病原的免疫识别以及防御能力,降低羊梭菌病的易感性。在规模化的养殖场中,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很容易造成养殖场的大规模的感染以及严重的经济损失

4.3.1 根据养殖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有效提高羊只对梭菌病的免疫力,由于疫苗在接种后21d左右才产生坚实的免疫力,因此需结合梭菌病流行特点确定科学的接种时间。

4.3.2 选择正确的免疫途径

梭菌类疫苗接种方式主要有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根据本地区疫病类型科学的选择免疫疫苗以及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免疫途径免疫特别是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应选在两后腿内侧皮下注射;须肌肉注射的疫苗一般选择在肌肉丰满的颈部或臀部。为了确保疫苗免疫的效果,在购买疫苗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疫苗在保质期内、按照要求全程在适宜温度下贮存的疫苗。

4.3.3 科学接种

在疫苗接种前要对羊群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对患病、瘦弱、亚健康羊,不可随意接种疫苗。

4.3.4 定期驱虫

肉羊生长过程中非常容易感染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在羊身上长期寄生非常容易引发细菌性的疾病,不仅会影响羊的健康生长,也会因此造成养殖场疫病的频发,特别是肝片吸虫等寄生虫更容易诱发梭菌病。羊的寄生虫会摄取羊的营养物质,导致羊身体免疫力逐渐下降而发生其他疾病,且一些寄生虫病还具有虫媒传染性,可在短时间内造成羊梭菌性疾病的大范围的流行,从而威胁整个羊群的生命健康安全,进而也会给羊生产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养羊过程中需定期对羊群驱虫,一般情况下分别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妊娠期的母羊在临产前的15d以及生产后的30d各驱虫一次,此外,羔羊断奶前也需驱虫一次。做好定期驱虫管理是肉羊养殖中非常必要的管理手段,结合养殖场的环境确定驱虫的时间以及次数,科学驱虫,保证羊的正常生长[4]。

4.4 及时的查群,对精神异常羊的体温进行监测

肉羊的疫病防控中,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是降低疫病不利影响的关键,通过对羊群观察,对精神异常羊进行体温监测可以及时的判断羊群的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某些传染性疾病。健康羊群的体温一般在38℃~39℃,但是根据年龄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羊群剧烈运动、暴晒以及大量饮水后,体温会有明显的上升或者下降的态势[5]。基于此,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保证群在充分休息稳定之后才能准确测量体温。由于大多数梭菌类疾病都会伴随着高烧,所以在同群羊有梭菌类病例的情况下,体温升高具有一定的示症意义。

4.5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从目前的养殖情况来看,大部分养殖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养殖密度过大,没有合理分群。好多养殖户通过增加饲养密度降低羊的运动量,从而提升羊的育肥效益。但是此种养殖方式导致羊圈内部的环境污浊,病菌滋生,不仅使羊抵抗力下降,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还会时刻威胁羊群健康,羊群容易暴发羊梭菌类疫病,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羊舍与运动场的推荐比例为1∶1.5较合适;羊舍推荐面积:成年种公羊3m2/只; 后备公羊1.8~2.2m2/只; 育成公羊1.5~1.8m2/只;育成母羊至成年母羊0.7~1.0m2/只; 春季产羔母羊1.1~1.6m2/只;冬季产羔母羊1.4~2.0m2/只;肥育羊0.6~0.9m2/只。

综上所述,羊梭菌病是一类对羊养殖业危害较大的疾病。该病的发生通常是饲养管理不当或者是羊自身免疫力下降加之未及时接种疫苗所致。因此,为保证肉羊产业良性发展,养殖户需做好预防,如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清洁,定期的对圈舍消毒,从而减少或避免羊梭菌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梭菌肉羊圈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
肉羊养殖新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西藏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