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书记说

2022-02-28

浙江共产党员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巷小哥居民

现代社区建设,如何以社区大党委为统领,构建以居民自治为主体、共建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自治共治体系?听一听社区书记的治理经。

金华市开发区苏孟乡和悦社区党委书记 汪燕飞:

民生连民心,枝叶总关情。作为金华市区规模最大的拆迁社区,如何破解拆迁“新居民”角色转变、社交融入以及生活融入等难题,这是一个挑战。

我们围绕“和悦亲邻社”品牌,积极组建红烛格老调解、党员先锋队、“亲邻社”巡查队等多支善治队伍,以创新“融合共治”模式,推动小事居民治、大事社区办、急难事共商,构建多方共治体系,形成“有事大家议、有话大家说、有难大家帮”的治理格局。

构建“分级管理、服务全员”的“善养场景”。鼓励老年人参加志愿互助服务,并依托老年大学、邻里食堂,先后组建巧手妈妈手工坊、银龄乐活驿站等29家社团组织,成立旗袍队、声乐队等12支文体队伍。针对高龄独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精心推出“团宠服务”,“一人一档”量身打造“小巷骑兵+小巷医生+小巷银星”的服务团队,定期上门给予生活照料、医疗指导、情感陪伴,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我们积极盘活周边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花样年华”女性赋能项目、青少年“未来车站”增能项目,并以家长大学为教学实践基地,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缓解家长育儿焦虑,形成家长、社会减负共识,精心设置六大主题21个班级课程,吸引辖区内400多名家长参与。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区营造、动员多方的协同治理,在社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武义县熟溪街道栖霞社区党委书记 徐海波:

栖霞社区下辖拆迁安置、企业改制、下山脱贫以及廉租房等6个类型的小区15个,如何始终秉持“将小实事办成大民生”的工作理念,如何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通过创新治理模式、优化管理机制,以“熟水暖流·红润栖霞”为品牌特色,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我们推动成立了全县首个“协作式”党支部。机关、企业、农村等各领域的党员都来社区报到,带动社区居民“人人契约”共建。社区所有党员汇聚成了一支庞大的环境整治队伍,并积极发挥“一管三带”作用,让社区治理更为高效。

我们积极将“后陈经验”引入城市社区,试点成立了全县首个小区事务监督委员会,由业主推选成立的小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来监督小区业委会的权力运行、财务收支等事务,并向业主及时反馈。通过走访调研,我们梳理并出台了《小区事务工作流程10条》,对居民最关心的小区重大事项决策、财务收支、物业管理、货物采购、施工维修等事项进行规范化,让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城市社区相较于农村面临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精准服务?为此,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居民社团化管理”的理念。根据居民生活特点、喜好,把居民分类引导入社团化组织,再将社团培育成为社会组织服务小区居民,形成一个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闭环。遇到一些社区治理问题,社团骨干就能发挥“调解员”“宣传员”“劝导员”等作用。

为了让社区更好服务居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我们不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名基层党员的初心。

浦江县仙华街道中埂社区党委书记 傅兴补:

浦江县仙华街道中埂社区面积3.5平方公里,有常驻居民2200人、外来人口2800余人。近年来,我们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组建“共享爷爷”“共享老娘舅”“共享跑小青”系列老少队,树立了良好口碑,也小有名气。但随着新居民增加、外来人员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服务需求更趋多元,特别是“一老一小”问题,成了我们的心头大事。为此,我们积极破题,探索“小哥+老哥”工作机制,打造“有事找小哥、帮忙找老哥”党建工作品牌。

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下,中埂社区同辖区14家驻建单位、7家两新党组织起底梳理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把具有一技之长的法官、律师、医生等社会力量纳入范畴,组建有温情、有专长、有活力的132人“热心小哥团”,和有经验、有威望、有精力的108人“帮忙老哥团”,并梳理制订出96条工作职责,分门别类给12支服务团队赋能赋责。如:“小巷骑兵”领办送餐服务、安危确认等8项任务;“小巷园丁”领办才艺授课、爱心接送等6项任务。队伍变强了,服务能力也更专了,如何实现长效运转?我们提议推行物质、精神双激励。通过线上评价、线下走访,开展“活力小哥”“星级老哥”评比,赋予相应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爱心物品。我们还积极对接县委组织部,把“小哥+老哥”志愿服务纳入“好家风”加分项,“家风指数”高的,优先作为金融贷款、就业帮扶、人才市场化评定的重要参考,优先作为子女入学、征兵入伍、职级晋升的重要条件,优先作为推荐“浦江好人”、吸收入党、后备干部培养的重要依据。

如今,在“小哥+老哥”团队的助力下,中埂社区已然踏出了“金华有爱·幸福婺里”现代社区建设的坚实脚步。有这么一支服务团队,我们对做好社区治理更有信心。

磐安县安文街道龙山社区党委书记 陈连平:

龙山社区聚焦“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着力建强善养、善育两大场景,打造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的安心龙山。

我们探索推行“社区吹哨,我来报到”多元治理模式,集结共建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党群骨干,社区党员干部和热心居民等公益力量,培育壮大“安养帮帮团”“小巷医生”“小巷园丁”等队伍。通过梳理居民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发挥每支队伍所长,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构建普惠性的服务闭环。

依托丰富的离退休老干部资源,我们创新打造“银龄益站”安养品牌,动员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治理、组织文化活动、结对高龄老人,并给予物质奖励、荣誉表彰,实现社区与老干部的“双向奔赴”。

整合团县委、金安社工等多元社会力量,我们打造五社联动系列“安学”活动,为双职工家庭等提供“家门口的暑托班”周末托管等服务,让居民安心在外打拼。

社区工作虽然一刻不得闲,但是看着龙山越来越好,一切辛苦便也是值得的。

东阳市吴宁街道西街社区党委书记 毛丰华:

社区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小单元,也是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共同体。社区干部是最基层的干部,只有走进老百姓心里去,才能真正了解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和最希望解决的困难,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东阳市西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主动作为、积极有为,以“为民解忧、以事聚人”为理念,持续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努力构建人民满意的幸福社区。我们以“老有颐养”“邻里共助”为服务理念,瞄准突出的民生短板和群众的“急难愁盼”,聚焦老年人民生实事和生活小事,把好事办进群众心里。比如,我们收集居民的困难烦心事,每月召开“一事一议,急事急议”的社区共治议事会,整合资源办好民生实事;修缮450平方米的闲置公房,建立邻里客厅,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每月逢九举办理发、修脚、艾灸等“乐养”相关活动,充实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点赞。

社区是城市自治的基本细胞,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只有立足社区本职工作,以扎实的工作举措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工作中,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做实、把每一件实事做好,为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多解揪心事,才能聚民意、得民心,才能不断推动现代社区建设。

猜你喜欢

小巷小哥居民
《古村小巷》
石器时代的居民
送炭小哥联盟
小巷深处
快递小哥偷自己包裹,这是什么操作?
古代也有外卖小哥
快递小哥:我们很累
便士小巷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