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者视域下主旋律电视剧“破圈”现象分析
——从电视剧《人世间》谈起

2022-02-28刘纯成

人文天下 2022年10期
关键词:破圈人世间圈层

■ 李 新 刘纯成

由著名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于2022年1月2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作为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的开年热播大剧,收视热度不断攀升。CSM 数据显示,《人世间》首播时总观众规模已达3.71亿人,单集最高收视率达3.38%,创央视一套黄金档电视剧近8年新高。《人世间》导演、总制片人李路将该剧获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小说给改编影视剧带来非常好的基础,首先是具有一群立得住的人物群像,其次还包含了近五十年的历史众生相,有足够的时代纵深,最后还有鲜活的故事和人间烟火味。”从李路对《人世间》的评价来看,该剧受众群体突破固有圈层,成功“破圈”的原因在于小说原著为影视剧提供的典型形象、时代镜像与生活群像。

“主旋律”是指一种传递主流价值观的作品风格。弘扬主旋律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电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此,电视剧如何在传播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破圈”,如何与受众互动,如何使主旋律同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以及亚文化实现融合,是电视剧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电视剧《人世间》作为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作品,有其固有的接受圈层。探讨《人世间》是如何使主流文化同受众互动,同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以及亚文化融合,突破其固有的接受圈层,以获得各个圈层受众的喜爱,成功实现“破圈”,对研究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播路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破圈”现象中隐藏的各层级观者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成功“破圈”的影视佳作,如《人民的名义》展现了国家的反腐力度,深得各圈层观众的喜爱;《山海情》体现了扶贫干部的艰辛,使观众对“脱贫攻坚”有了深入体验。电视剧《人世间》的成功,说明这部作品符合不同圈层观众的审美需求,符合接受美学的内在规律。

文艺评论家艾布拉姆斯曾指出,文艺作品由世界、作品、作者、欣赏者四要素组成,文艺作品的创作需要四要素的相互关联才能完成。①参见[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5页。因此,文艺创作活动的完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文艺创作者接触现实世界,再到文艺创作者创作作品,最后到欣赏者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艾布拉姆斯认为:“作品是服务于欣赏者的,或者说,至少对于他们的注意力来说作品才是有用的。”②[美]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第4-5页。也正是这个原因,文艺作品的完成不仅需要作品形式和内容层面的完满,还需要欣赏者完成感官体验的满足。

《人世间》热播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原创小说作者梁晓声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绘了近五十年的人民群众生活史,电视剧《人世间》沿用了小说原有的人物和故事结构,在内容层面为电视剧剧本的改编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第二,得益于电视剧主创团队秉持的“不仰视、不俯视,只平视人生”的创作态度。《人世间》以东北某省会城市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志刚一家为切入点,以家庭合照作为故事的时间线索,围绕社区不同家庭在近五十年国家改革发展大潮中的不同境遇展开讲述,在形式层面为作品从文学剧本到影视艺术的跨媒介转译提供了品质保证。第三,电视剧《人世间》的播出时间正值2022年冬奥会和农历新年,在这阖家欢乐的时刻,以“家庭”为主线反映人民生活的电视剧《人世间》因其故事中的典型形象、时代镜像和生活群像,获得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关注和好评。在央视一套首轮播出完成后,依旧获得观众的持续关注和好评。

从收视影响力看,《人世间》无疑是成功的,它以获得观众的关注和认可作为文艺作品最终的归宿。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作为一部横跨半个世纪的年代剧,讲述“50后”“60后”的故事,却吸引了大量“90后”“00后”观众。如果说“50后”“60后”对该剧的关注可能更多来源于对自身成长经历的追忆和怀念,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追剧热情?下文将着重解读该作品“破圈”的密语。

二、电视剧《人世间》“破圈”密语

《人世间》“破圈”的密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察,即真实与真诚、时代在场、生活在场、演技在场和塑造多元人物群像。

(一)真实与真诚

《人世间》作为一部“走心”的主旋律电视剧,最能打动人心的魅力在于片中蕴含的真诚,这份真诚既源于同名小说作者梁晓声真诚的写作态度,也源于电视剧主创团队在改编、拍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情节的选择和情境的设置。导演李路将故事地点从黑龙江挪到了他出生、成长的吉林,将取景地搬到长春,并按照1:1比例搭建了故事的发生地——平民社区“光字片”棚户区。除此以外,拍摄道具中的老房屋、老照片、老家具等老物件也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东北的炕头、屋檐的冰柱,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体现出主创团队尊重原作、尊重生活的真诚态度。

(二)时代在场

电视剧以1969年周家子女上山下乡为故事线索,勾勒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包括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节点,每一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场景均有历史依据,符合史实。对观众而言,剧中每一个情节都是对同时期人生经历的回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在那些特定的年代,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人的人生选择和发展轨迹。电视剧真实地还原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与人物抉择,敢于直面社会现实的真问题,多角度反映时代面貌,激起观众内心的涟漪。

(三)生活在场

作为一部以“家庭”为单位,讲述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主旋律电视剧,《人世间》的人物与故事围绕平民社区展开,这里由一个个以家庭为单位的平房建筑组成,“光字片”的故事也因为组成这些家庭中的父母辈、儿女辈、孙子女辈与街坊邻里的关系展开,从整体搬迁开始,到幸福的新生活结束。从宏观叙事角度看,《人世间》带给观众的温暖之处,恰恰在于剧中深刻展现的由大杂院小聚居转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楼房社区的生活形态,让观众直观看到五十年来国家改革发展带领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过程。从微观叙事角度看,该剧以平视的视角反映不同时代普通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互帮互助的精神,即使身处逆境,也要有所作为。作品中构建了观众熟悉的中国家庭,容易引起观者的共情。

(四)演技在场

《人世间》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剧组的严谨与用心,单是演员的选择就非常符合剧中人物设定。影片中既有老戏骨也有年轻演员,他们以精湛的演技使该剧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例如,出演乔春燕的扮演者以其风风火火、大大咧咧、敢爱敢恨、敢打敢拼的人物形象使观众印象深刻。在开拍之初,梁晓声见到扮演者时担心其无法胜任这个角色,然而,在拍摄完成后,演员以其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物形象撑起了《人世间》的复线、暗线,赢得了观众和梁晓声的一致认可。《人世间》演员演技的在线,打破了主旋律作品人物形象脸谱化的问题,将观者引入到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真实场景之中,引发了观者情感上的共鸣。

(五)塑造多元人物群像

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人世间》注重多维度、立体化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因此,其主动接受圈层不是单一、限定的,而是多元、丰富的。作品呈现出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周家的三个孩子象征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人。不同人物形象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不同的人群中,人们对于主流价值观的感受程度和实践程度是存在差异的。然而,正因为《人世间》塑造了不同类型的人物,才使得受众可以在不同人物形象中找到共鸣,扩展了受众的范围,为不同圈层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能性。

综上,《人世间》作品内容的真实性、时代性、生活性、多元性以及演员演技的精湛性,使得各年龄段的受众都能将自己的人生阅历投射到作品所呈现的故事细节中。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人世间》赢得了各年龄段受众的好评,在宣扬主旋律的同时,成功实现了“破圈”。

三、受众圈层与互动传播

电视剧《人世间》内容的丰满使得作品拥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实际上,受众的观看反应对于电视剧能否实现“破圈”至关重要。不论是从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理论”、姚斯的“期待视域”理论,还是从伽达默尔的“合法的偏见”入手,均充分肯定了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由此生成新的传播效果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斯坦利.费什和大卫.布莱奇都曾主张使用“解释团体”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个体都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对于一个文本的阅读,这样的读者集团有相对延续的传统和相对稳定的阅读倾向,每个个体的解释必然体现了它所处的那个社会群体共同具有的某些观念和价值标准。《人世间》的受众也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团体”或圈层,但《人世间》的价值在于它使得各个圈层相互交叉融合成为可能,成功实现“破圈”。

前文提到,电视剧《人世间》作为弘扬主旋律的艺术作品,有其固有的接受圈层。主旋律作品在其创作之初就肩负着重要任务,作品完成后往往由各级单位作为学习材料组织观看,对外传播途径相对较少。电视剧《人世间》突破了这一藩篱,它利用多个传播渠道助推好剧“破圈”,相关的剧情与话题也出现在微博热搜等平台,如“周楠考上清华”“秉昆被捕”等情节均在受众间产生热议。

此外,《人世间》在传播主旋律的过程中,并非采取说教的方式影响受众,而是将现实主义题材与中国人的心性智慧相融合,正如王一川所言:“作为创作原则之一的现实主义,在进入中国后一百余年间,历经‘写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等若干阶段探索,在这部剧中终于找到一条与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相结合的独特道路,演绎成不妨暂且称为心性现实主义的中国式现实主义原则。”①王一川:《<人世间>:心性现实主义范式的成熟之作》,《文汇报》2022年第3期。这种将“仁义”观念融于现实的艺术表现方式,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当这种思想以电视剧为载体进行传播时,唤醒了受众心底共通的价值观,扩展了《人世间》的接受圈层。

在拥有主动接受圈层的受众后,《人世间》利用各种传播平台、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吸引了“辐射圈”和“影响圈”受众。相对而言,“辐射圈”受众由于受到“主动接受圈层”的“辐射”,对《人世间》的看法明显带有“前理解”的“偏见”,对作品的认同感也相对较强。而“影响圈”受众则主要是官方推广或传播平台影响下自发观看的受众,他们对《人世间》的理解相对较为多样。

由于受众圈层的拓展,不同类型受众对《人世间》的理解形成了分化,既保留着主动接受圈层对作品的绝对认同,也出现了针对影片具体情节、演技等提出矛盾性问题的“对立圈层”。“对立圈层”的出现提升了《人世间》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接受主体的主动性增加,受众开始主动对作品进行再阐释,他们联系自身的阅历、经验和文化背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虽然可能与作者的原始意图截然不同,却也扩大了《人世间》的传播范围。再阐释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实现了各受众圈层的互动传播,也使得《人世间》的主题意蕴更立体、更多维,层次更丰富。

结语

电视剧《人世间》对主旋律的传播体现在真实与真诚、时代在场、生活在场、演技在场和塑造多元人物群像等各方面的创作成果,充分考虑受众对作品的期待,将各圈层受众吸引至作品辐射范围内,促进各圈层受众的互动交流,将主旋律的传播融入充满人间烟火的剧情之中,融入各圈层受众的互动交流,实现受众圈层的“破圈”。从《人世间》“破圈”现象出发,思考主旋律电视剧的传播路径与方法,可以促进主流价值观在我国实现更深入、更广泛的传播。

猜你喜欢

破圈人世间圈层
看《人世间》谈家庭教育
露营“破圈”背后,这家房企解锁了新社区美学
人世间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从《惊·鸿》看传统戏曲的“破圈”传播
李旎:B站『破圈』的幕后导演
No.4 圈层用户不断拓展,圈层经济价值释放
CCG EXPO 2020|让动漫破圈,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B站冲破圈层
年轻人“圈层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