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主义歌剧《丑角》的剧情解析与艺术特点
2022-02-28吕行
吕 行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1)
一、歌剧的历史
现存第一部歌剧诞生的时间是十六世纪末,里努契尼赋予了它肉体(剧本),佩里给予了他灵魂(作曲),一六零零年创作出了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的《尤丽狄西》,而他们的灵感来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悲剧,它包含了当时风靡的戏剧、优雅的诗歌、优美的音乐、华丽的舞蹈,并将它们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法国歌剧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叫作“芭蕾戏剧”,《贵人迷》是其中的翘楚,具有代表意义,法国作曲家吕利和法国作家莫里哀是它的创作者。而后拉莫继承了法国歌剧的传统也创造出了很多知名的作品,比如,歌剧《双子星卡斯托与波吕克斯》是他最出名的一首作品。再了解英国的歌剧,因为风格与话剧近似,所以歌剧的形式也很快被大家接受了。从英国作曲家普赛尔他的歌曲《狄多与埃涅阿斯》中就能看出英国开始了正式的歌剧之旅。在古典主义时期(十八世纪的歌剧)各国的歌剧艺术也发生了改变,意大利的歌剧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歌剧,另一部分是喜歌剧。正歌剧又称为“严肃的歌曲”,它诞生于那不勒斯乐派并且在欧洲各地风靡开来,它表现的内容大多是神话与历史故事。A.斯卡拉蒂在意大利正歌剧事业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风格与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正歌剧的选角过于残忍遭到了各地政府的反对,所以到莫扎特写出了《蒂托的仁慈》与《伊多梅纽斯》之后,那不勒斯乐派风格转变,正歌剧逐渐失去当时的主流地位。喜歌剧是由幕间剧发展而来的,而幕间剧是正歌剧两幕之间演出的很小的、很诙谐的片段,其实早在十七世纪,意大利歌剧中的幕间剧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而喜歌剧也在这一刻开始从正歌剧的幕间剧正式地变成了带有喜剧色彩的、具有表演性的独立剧种,而题材内容也从正歌剧中的神话故事或者是流传的历史变成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直到十九世纪也出现了很多知名的具有喜歌剧元素的作品,如多尼采蒂的《唐帕斯夸勒》等优秀的作品都发扬了喜歌剧的传统。而后浪漫主义时期也就是存在于十九世纪的歌剧更是百花齐放,它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运动,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有着自己的突破,在德国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它的作者是韦伯,而后歌剧历史上伟大的革新家瓦格纳创作出了属于他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而法国的歌剧就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大歌剧、喜歌剧、谐歌剧与抒情歌剧,这四部分各领风骚都有着自己的领军人物,意大利则诞生了两位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与威尔第。浪漫主义歌剧在这个时期璀璨而又辉煌,但是在晚期更加注重真实的题材,用歌剧的形式反应当时社会的问题,也就是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
二、真实主义歌剧的诞生与意义
十九世纪的欧洲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始使人们生存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代表自然科学的进化论的诞生让人们对于自己的起源有了新认识,然而科学和自然的进步迫使着人们对自身的生存与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而短时间的社会巨变让人们对于思想上的要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时真实主义文学在意大利的历史舞台上露出了萌芽。但是它如果想要壮大成为能支撑意大利一个时代的进步还需要很多的条件。这时泰纳实证主义美学理论及佐拉自然主义文学出现了,真实主义以他们为基础不断地变化与改进,终于成为意大利十九世纪末一颗璀璨的明星。在自然科学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整个欧洲思想的变革,一方面科学的进步,促进了技术的改革,使得工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在思维上更加地偏重于理性而非感性,重视客观事实的存在,而相对地更加排斥浪漫主义的幻想与情感,然而就是这样的真实性才能在人们心中逐渐树立起一个新的美学标准,真实美学就是其中的一种,将人们从幻想的空中楼阁走回到现实的世界中。这就要求意大利作者要以真实的事件以及人们的生活为题材,来描写当时意大利人民的真实生活现状。虽然十九世纪的意大利醉心于歌剧的创作,但是其音乐形式却少有佳作,直到随着十九世纪德国和法国歌剧的发展,以瓦格纳为首的歌剧形式开始崛起,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始了本土化的创新,这个时候的世界歌剧事业可以说是群雄割据、各领风骚。反观此时的意大利歌剧早已不像当年一样拥有超然的地位,相反受到瓦格纳歌剧影响的意大利新一代年轻人欲求突破来寻找新的创造方向,这使得意大利歌剧在歌剧作家在声音和视觉等方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这时真实美学的出现给观众们带来了更加刺激的声音与剧情,释放了内心积压的怒火与悲怆,这样好的一面是能让世人直面生活的阴暗面,从虚无的幻想中走出来,但是不好的一面也很快就显现出来了,过度的刺激会使人们审美产生疲劳,使得无法长时间进行欣赏,而且无法为人们带来希望,于是真实主义的歌剧也就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
三、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莱昂卡瓦洛是十九世纪末的伟大作曲家,也是真实歌剧的领头人之一。他在一八五七年于那不勒斯降生,一九一九年八月九日在蒙特卡蒂尼离开人间。莱昂卡瓦洛的父亲森左是一名地方上的法官,而他的母亲是一位画师的女儿,这样的家庭给年幼的他带来了富裕生活,所以莱昂卡瓦洛自幼接受音乐的教育。九岁那年还在那不勒斯教学的契西成为莱昂卡瓦洛在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师,开启了他的音乐生涯,并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中与当时知名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学习了作曲的技巧。九年后在音乐学院毕业,莱昂卡瓦洛来到了波隆那大学学习法律,在波隆那大学中,莱昂卡瓦洛遇到了著名的爱国诗人卡尔社奇并与他一同钻研文学与音乐。在十九世纪末莱昂卡瓦洛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男人,瓦格纳因为要参与歌剧的创作来到了意大利,当时年少的他来到了这位十九世纪歌剧巨匠的面前,并告诉他自己有打算写一套三部曲歌剧的想法,希望能代表意大利用这套歌剧来回应瓦格纳在歌剧上的成就。被少年勇气打动的瓦格纳听后十分高兴并给予了他建议,瓦格纳的建议与亲切对莱昂卡瓦洛初期创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进而使得其早期的歌剧创作风格有明显的瓦格纳歌剧痕迹。在一八七六年一部完全由他自己创作音乐与剧本的歌剧《查特顿》完成了,然而在上演时因为意外的发生而没有正式演出,直到二十年后才能在罗马进行首演。当时的莱昂卡瓦洛受到了很大打击,从音乐学院辍学开始了在欧洲各国之间的流浪,其间他经历了战争也获得了阅历,之后在其叔父的帮助下逃到了马赛,后来辗转到了巴黎。初来乍到的他在巴黎的生活可谓是“一言难尽”,但悲惨的生活也使莱昂卡瓦洛交到了如小仲马、佐拉、莫雷尔等杰出的艺术家。后来,经过莫雷尔的介绍结识了可靠的出版商,结束了在巴黎的漂流生活,回到米兰,重新开始了他的创作之旅。在这期间莱昂卡瓦洛参与了很多剧本的创作,同时也经受了很多打击。直到他看到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莱昂卡瓦洛将《乡村骑士》中得到的启发和回忆的灵感相结合创作了两幕歌剧《丑角》,而这期间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这部歌剧的灵感在后世考察中得知是来自莱昂卡瓦洛小时候的经历。两年后首演于米兰,请到了当时著名的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之前的不顺利与磨练所储存的能量都浓缩在了这一部作品中,在这一刻莱昂卡瓦洛用这部歌剧《丑角》在当晚征服了米兰观众的心。但此后莱昂卡瓦洛的歌剧创作生涯并不顺畅,创作了十几部新的歌剧,但还是无法超越那个曾经创作出《丑角》的自己。
四、歌剧《丑角》的剧情解析
《丑角》的脚本来自莱昂卡瓦洛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莱昂卡瓦洛的父亲也就是地方的法官,在他年幼的时候亲自审理并与他讲述的故事。当莱昂卡瓦洛决定将《丑角》写成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时,他便以此为基本框架,创作了这部源自于生活的《丑角》。
在全部剧情中出现了这样几个主要的人物,流浪的艺人托尼奥、剧团的团长卡尼奥、团长的夫人内达、他们剧团的一个青年演员贝佩还有情人西尔维奥,剩下的则是村民也就是观众。团长卡尼奥在剧中没有对于他相貌的描写,在剧中由一名戏剧男高音饰演,男高音声音高亢富有穿透力,而戏剧男高音在男高音的基础上中音区更加浑厚,适合制造戏剧上的冲突,在这部歌剧中第一幕最后唱出的《穿上那戏袍》更是贴合了这一特点,表现出了当时卡尼奥性格上的强势、内心的冲突与理性的逐渐流失,在戏中戏里饰演丑角。团长夫人内达年幼时被原生的吉普赛家庭遗弃了,后被团长卡尼奥带回团中并赋予她生存的技能,后来内达长大后为了报答卡尼奥的恩情嫁给了他,在剧中由一名抒情女高音饰演,抒情女高音的音色线条柔美能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在这部歌剧中,在等待情人的时候唱的《小鸟之歌》也从侧面展示出了内达是个软弱但是渴望爱情的小姑娘,在戏中戏里饰演科伦比娜。流浪艺人托尼奥是一个身材佝偻相貌丑陋的男人,在剧中由一名戏剧男中音饰演,男中音的音高本就介于男高音与男低音之间,音色醇厚富有质感,戏剧男中音则在此基础上更加浑厚阴沉,完美地契合了托尼奥自卑而又善妒的性格,在戏中戏里饰演仆人代奥的角色。同为男中音的还有情人西尔维奥,他身处于时间的中心,一切故事就是以他为导火索展开的,最后在内达死前呼唤他的时候,他的出现展示出了他是个有情有义的青年。青年演员贝佩剧中的戏份不算多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他的每一次出场都代表了剧情的反转与延续,而男高音的音色展示出了他是一个用滑稽来维系团内关系的角色。
《丑角》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卡拉布里亚村的悲剧爱情故事。
第一幕。
开场小戏班在路边搭好了临时的舞台。而村民们正聚在一起欢庆着节日。他们期盼已久的江湖剧团的到来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郁,团长与其妻子坐着马车。团长回应了村民的热情之后就紧忙宣布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前来观看他们的表演。这时产生了第一个伏笔,团长打了想抢先自己扶内达下车的托尼奥一巴掌,使得托尼奥在这时对卡尼奥已经心生不满。随后卡尼奥邀请大家一起去酒馆喝酒,而托尼奥说要照顾行车用的驴子拒绝前往。村民们簇拥着离开了,卡尼奥因为先前的事情警告了托尼奥,将戏剧与真实分清楚。这里注意卡尼奥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语气凸显出了他对于自己的自信和对于托尼奥的轻视。随后他唱道:如果在舞台上,丑角的妻子不论干了什么只要一个巴掌,客人高兴了就过去了,内达要真干出了什么不忠的事情,我是不会原谅的。这里卡尼奥所说的话预示了后面的疯狂。而之后卡尼奥去喝酒也为托尼奥能很快找到他埋下了伏笔,当教堂晚上祈祷的钟声响起,众人踏着钟声进入了教堂。而后内达上场,她在舞台上喃喃自语的话隐晦表达了她与村中的西尔维奥互通情愫的同时,也为后面西尔维奥的出现做出铺垫。在乡村独有的环境与风情中内达唱起了歌,听到那动听歌声的托尼奥,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爱意向内达告白,而随后发生的事情成为托尼奥向卡尼奥夫妇复仇的导火索,因为托尼奥是个身材佝偻的男人,自卑而又善妒,内达并不喜欢他,而且用鞭子抽了他,这使得托尼奥心中的负面情绪开始展露出来。正好这个时候情人西尔维奥来找内达,并在一番倾诉后想要与内达私奔,正在内达犹豫不决的时候,一旁的托尼奥目睹了偷情的场面,这时前面的伏笔在这个时候展现出来,嫉妒的托尼奥决定将还在酒馆喝酒的卡尼奥找来,但内达和西尔维奥并没有发觉。当内达下定决心与情人私奔并互诉情素的时候,他们却没有发现一旁的的托尼奥与卡尼奥早已窥视了很久。正当两人要分手时,内达唱起了《今晚我将属于你》,卡尼奥听到后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跳了出来。这个时候前面卡尼奥的伏笔开始逐渐显露,他拿起刀开始想要杀死情人西尔维奥,但是没能抓住,而且旁边还有另一个拥有复仇之心的托尼奥煽风点火,怒火中烧的卡尼奥想要杀死内达但是被贝佩拦下了,戏马上就要开场了而且观众们已经坐满,当众人将内达带去准备演出的时候,之后卡尼奥演唱的咏叹调《穿上那戏袍》中的词句形象展现出了其实在上场前,卡尼奥就已经因为内达的不忠而陷入了疯狂。
第二幕。
这一幕中出现在了“戏中戏”,通过“戏中戏”将之前的所有伏笔收束。剧团的演出开始了,所表演的正是一个妻子背叛了丈夫,偷偷与情人约会,当戏中戏的剧情来到丈夫质问妻子情人是谁的时候,卡尼奥感到备受屈辱冲到台上,质问内达情人是谁,这里内达的处理是我们表演者所要学习的,她虽然恐惧但还是想将卡尼奥拉回戏中,但是这个时候的卡尼奥已经因为前面的事情变得疯狂,他诉说着自己的付出与内达的背叛。而观众们还在为这段“逼真”的演出鼓掌,内达还在故意刺激他,想让他真的赶自己走,这样就可以和自己的情人离开了。只是这时的卡尼奥只想知道情人的名字并杀了他,这时的内达想把他拽回到戏中,而卡尼奥的怒火已经抑制不住了,这时台下的人才意识到好像这不是在演戏,而内达也说出了情人的名字,但卡尼奥的复仇之心不会因为这一个名字而平复,他想知道为什么内达会背叛为她付出了一切的自己,并扬言要杀死内达,正当贝佩要上前阻止悲剧的发生时被托尼奥拦下,怒火燃尽了卡尼奥最后一丝理智,他拿起了桌上的匕首将内达杀死了,而在内达死亡之前还在喊着情人的名字。西尔维奥闻讯赶来也被卡尼奥杀死了,直到村民们围住了卡尼奥他才清醒过来,茫然若失的说道:今天的戏到此为止。至此整部歌剧完结。
五、《丑角》的艺术特点
《丑角》的结构很简单,他通过将一个剧团真实的故事拆分成了上下两幕,第一幕为台下,第二幕为台上,台下展示的是极为真实的生活,台上则是对应真实的虚幻。两者所产生的强烈对比,将当时主人公真实的处境与人性的流露表达的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抒情性和戏剧性相互交织,给观众带来了极致的体验,这也是《丑角》艺术性的核心。整部歌剧被一股浓郁的悲剧氛围所笼罩。在音乐方面,虽然整部歌剧的音乐偏向欢乐,但是高低音的激烈碰撞,低沉连绵的音乐也夹杂在其中,为观众营造了一种风雨欲来的氛围,这也暗示了剧中人最终的命运并不美好。全剧唯一温馨的一面展现在内达唱出《小鸟之歌》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与乡间村落的悠闲,但在卡尼奥知道内达背叛了他之后也变成了复杂与矛盾的融合,直到最后被愤怒暴虐的卡尼奥用尖刀刺入胸膛。这样的写作手法与音乐的运用,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以恐怖为主题的电影中。因为全句依托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在序幕的时候就给人们营造了一种真实的氛围。就像倒叙一样开场的托尼奥出来致辞,并表达出作者真实的意图。托尼奥告诉无论是台上的观众还是台下的观众,这些人都是真实存在的,人性的交织使得大家有机会在舞台上看到这幕来自生活中真实的爱情故事,虽然它并不那么美好。这样的开场白开文点题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大家,作者写作这篇歌剧时的灵感来源,并让观众能更深层次地带入歌剧中,让观众们能清楚地认识到演员也是真实的人,同台下的各位一样有血有肉有悲欢,这也是作者追求的真实。而开场白也与第二幕最后的卡尼奥宣布喜剧到此结束起到了呼应作用,舞台上的表演毕竟是虚幻,而故事的结束才能将观众们再度拉回到属于自己的一个真实世界,仿佛一切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又什么都发生了。其实《丑角》中的“戏中戏”是本剧的点睛之笔,它代表着剧中虚幻的部分,将凶杀的残暴以喜剧方式遮掩在欢乐的气氛中。并以此来隐藏不安与惶恐。《丑角》的本质其实还是一个悲剧,但是以喜剧的方式衬托,让这个本是悲剧的故事染上了一丝欢快与滑稽。在戏中每个人的角色也耐人寻味。内达饰演的科伦比娜无论在戏中还是在戏外都是背叛了自己丈夫的女人。而卡尼奥饰演的丑角也都遭到了妻子的背叛。“戏中戏”与他们的生活高度重合,这才使得观众没有察觉到演员们的异常。托尼奥是这个悲剧的推动者,他为了报复内达和卡尼奥对他的侮辱,利用自己在戏中的角色,多次挑衅已经怒火中烧的卡尼奥,并阻止了想要平复这场争斗的贝佩,才发生了这样的一场惨剧。同时,剧情在卡尼奥杀死内达情人西尔维奥时本剧到达了最高潮。第二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却包含了很多内容,不管是音乐中的滑稽与怪诞,还是内达与卡尼奥因为情人的出现而逐渐失控直到悲剧的发生,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上、听觉上还有心理上的冲击都持续了很久。
六、结语
真实主义的诞生只能说是时代需要它,而它也因时代而辉煌,虽然真实主义存在时间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但是它也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像《乡村骑士》和《丑角》这样的文化瑰宝。真实主义的衰落是必然的,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取材大多是偶然事件,《丑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给予人民的痛苦,无法为人们带来希望的光明,这种只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感官上的刺激,却不能为人们带来更长远的警示。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表现主义音乐继承和发展了真实主义的思想内容,进而形成了我们现在听到的音乐,所以尽管真实主义歌剧有着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是对后世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我真挚地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这种埋没在时代中的瑰宝,也希望《丑角》这部歌剧能在世界舞台上继续闪耀着属于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