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竞赛引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2022-02-28邱冬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4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能力

邱冬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于培养创新人才。科学技术的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而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于创新型人才,必须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当前高等学校的一项根本任务[1]。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以及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措施[2]。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显得更加迫切,而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也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推动大学生竞赛活动,能够促进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学科竞赛活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对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3],2020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列入本科类竞赛的项目有30 项。

1 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当前,培养和提高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有其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4]。学生参赛过程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集中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各类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培养都是综合的、多方面的,既推动了教学改革,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科竞赛对院校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在学科竞赛的指导下,可以更加有效地整合专业优势,突出实践教学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1.1 学科竞赛有利于营造优良学风

尽管各类学科竞赛内容和方向不同,但都需要参赛者具有综合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放思维,因此通过竞赛对学生的培养也是综合性的,不同竞赛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差别也主要表现在竞赛内容的侧重方面。随着教育部明确将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学科竞赛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5]。因此,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激发自己和团队的创新思维潜能,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许多高校也积极以学科竞赛为驱动,不断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如通过专门设置比赛选修课程、组建教学指导团队、选拔学生,从内容和方法上全面改革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学科竞赛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形式进行,通过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可以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6],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学生通过参与竞赛,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也不断尝试通过新的理论学习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再回到实践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也带动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求真和探索的精神[7]。

1.2 学科竞赛有利于促进“双师”队伍建设

学科竞赛的活动一般是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在实际竞赛中,也有一些学科竞赛的题目来自企业,要求解决的也是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无论是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是教师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项目化训练为途径,以项目研发和校内外专项竞赛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学科竞赛,不仅有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各类针对竞赛的专项培训,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也可推动学院的应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的转型发展。

1.3 学科竞赛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工作

建立适应高校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面对“要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一新要求[8],我们组织学科竞赛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科竞赛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抓手,也是一个重要依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可以通过学科竞赛进行实现。

学科竞赛活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创造性,参赛过程就是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学科竞赛,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也会促进学校更加注重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充分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导入外部创新创业资源[9],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全过程、全覆盖的开放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奋斗精神,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与新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通过组织参加学科竞赛,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2 学科竞赛有效开展的重点环节

学科竞赛是知识、智能的综合竞赛,通过竞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思维必须具有灵活性、创造性。通过学科竞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科竞赛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竞赛中积累学习经验、完善知识结构、改进学习方式,实现学科竞赛与专业培养的良性互动、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的良性互动。但在高校学科竞赛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组织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课程、师资等重要环节,建立学科竞赛与竞赛组织的长效机制等。

2.1 完善学科竞赛课程体系

学科竞赛的内容一般都超出专业教学要求,所以必须认真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设定学分要求、教学大纲要求、考核评价的要求,将学科竞赛内容嵌入实践课程体系,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夯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促使学用结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竞赛能够模块化、系统化地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学生竞赛课程训练的规范化和普及化。

因为学科竞赛的内容大都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专业知识要求,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并及时准确地把握知识发展的新内容,提高教学能力,并不断扩充、完善和更新自有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的指导可以赛促教、以教助赛,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学反哺科研的能力,也带动整个教师团队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激发自主发展的潜力和动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教师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符合竞赛要求的课程内容,通过开发和设计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10],将新的专业课程拓展知识与参与竞赛的学生进行分享,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11]。

2.2 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所要研究的课题,培养创新人才涉及人才培养理念、标准、教育体系、评价体系、政策制度,课程、教材与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而所有这些内容的核心就是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其关键因素在教师。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实践者,其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具有引导作用。同样,竞赛教师团队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竞赛的结果。建立以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和校外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团队,通过指导教师团队开展竞赛培训与指导,进行项目式模块式训练,将教学探究、科研训练等方法融于学科竞赛指导之中,锻炼和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可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体现,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师教学水平发展为立足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流大学普遍的发展经验[12]。以学科竞赛为手段,推进教师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以及对竞赛内容的分析,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进行完善,并将竞赛的部分内容融入培养方案之中,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很多学科竞赛的项目还来源于指导教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与企业的密切协作过程,因此通过学科竞赛促进专业教学与应用的紧密融合与沟通,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育,增进广大教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增强服务地方的意识,也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对于建立“校内师资、校外专家”“双聘双兼”的协同育人方式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3 建设学科竞赛管理项目化体系

学科竞赛项目体系化即以竞赛为载体、以项目化培训为核心。学科竞赛活动中以项目化推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钻研,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凝练协作、自信、刻苦的优良品质。以项目研发为载体的培训、实践、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所有学科竞赛均应以项目形式进行统一管理,有利于学生选修学科竞赛培训项目,也有利于教师进行竞赛培训,并以竞赛结果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同时,学生通过组建项目团队,协作参与竞赛,不断接受挑战,不断解决在学科竞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达到了学科竞赛预期效果。

以学科竞赛为牵引,可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学科竞赛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发现富有价值的项目,从而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学科竞赛在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同时,也使得专业教学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从而也提升了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所以在学科竞赛中,要积极构建项目化的训练体系,并在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创新教育实习、实验基地,在联动学习中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快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4 建立竞赛培训奖励学分制度

为让学科竞赛活动惠及绝大多数学生,以课程教学方式实施学科竞赛培训的学分化,根据获奖层次、等级等给予获奖学生不同的奖励学分,实施学科竞赛过程性和奖励学分制度。过程学分化和奖励学分,用于替换相关专业选修课或者实践环节的学分,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课程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在竞赛中可以减轻负担,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学习内容的重复,从而使参与竞赛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个性化发展。

在综合素质培养上,学科竞赛不可或缺,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思想和方式,进一步地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结合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充分融合,在实践中印证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师生共同参赛的热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进行融合,构建全覆盖、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3],对于参赛学生和获奖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动力,对于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积极参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赛、参赛。

2.5 培育竞赛文化,促进学风建设

竞赛活动是一种针对性强的学习过程,竞赛题目大多是来自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自身的体验感就十分明显,也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大多数的竞赛都要经历一个备赛、参赛的过程,时间相对也比较长,因此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顽强的意志,要有坚定不移的勇气、刻苦拼搏的精神。同时现在的比赛基本都需要多人合作才可以完成,所以比赛过程更需要发挥团队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因此,参赛的学生课业学习不再甘于被动,团队的荣誉成为他们的骄傲[14]。学科竞赛活动能够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5],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执着、自信、刻苦的优良品质,学生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还可以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交流过程中实现共同成长。因此,学科竞赛的备赛和比赛过程,也是考验学生意志与团队合作精神的过程。

学科竞赛不仅要求参赛者具有坚定的信心,也需要刻苦拼搏的精神。通过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使学生将学习兴趣内化为学习动力,也通过竞赛活动推动高等学校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学生在不断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加强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又营造了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同感,同时在竞赛中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竞赛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促进了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十分有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风气,学科竞赛还特别有利于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带动全校学生将学习兴趣内化为学习动力,对学校好学乐学的良好学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学科竞赛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也促进了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学科竞赛应该是系统性开展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当前,各高校都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科竞赛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看重结果,更重视过程,既鼓励个人创新,更强调团队合作,既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个人创新思维也具有突出的效果,为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发展平台,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