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梗介入术后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2-28李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肢体心肌梗死心脏

李冰

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冠动脉供血量异常,并造成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患者多以疼痛、发热及心力衰竭等症状为主,对于病情持续恶化者,可危及其生命。但是,临床上存活的心肌梗死患者中,亦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加强患者康复干预,对巩固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心脏康复护理用于心肌梗死患者中,能正确地指导患者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功能,获得良好的预后。而我国主要提倡患者病情稳定后1周行康复干预,即术后第1 d绝对卧床,术后第2 d根据患者恢复给予床旁座椅辅助,第三天可给予站立训练等,而卧床时间的延长会引起康复训练延长,从而影响康复效果。研究表明[2]:缩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卧床时间,不仅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亦可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生命质量。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12 h即可进行床边便椅训练,但是其远期效果研究较少。本研究以AMI患者为对象,探讨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9年7月—2020年8月黑龙江省医院六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心肌梗死(AMI)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3~71岁,平均(44.72±3.41)岁;发病时间10~150 min,平均(67.29±8.41)min;病灶部位:前间壁7例,下壁14例,高侧壁5例,前壁16例;观察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4~70岁,平均(44.82±2.32)岁,发病时间10~155 min,平均(67.28±8.43)min;前间壁5例,下壁15例,高侧壁7例,前壁15例;本研究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均经临床检查确诊;(2)经我院抢救,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3)均能正常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能够积极配合本研究的治疗。

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器质性疾病或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意识不清或具有交流障碍者;(3)近期使用其他方法治疗,难以评估患者预后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介入治疗,围术期均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等进行干预,护士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加强患者宣教和病情监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加强AMI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危险因素控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或不适随诊,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观察组:联合早期心脏康复干预[3]。(1)成立心脏康复干预小组。根据医院情况,参考《2017欧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结合本院多学科实际情况,制定早期心脏康复策略。成立心脏康复干预小组,包括: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2名、医生1名、营养师1名。护理前对组员均进行常规AMI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包括: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脏康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心脏康复干预的技巧等,对于岗位培训合格后方可参与护理、(2)加强患者提高处理,保证身体与床面呈15°,停留2 min后再提高角度,直到30°,保持4 min,随后再次进行抬高,直到45°,维持0.5 h,最后指导患者平躺休息;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调整训练量与训练次数,每天3~4次为宜;加强患者四肢护理,尽可能保证皮肤的干燥、清洁;(3)根据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加强其按摩护理干预,加速肢体功能的恢复,24 h后根据患者耐受性加强患者肢体主动锻炼,指导患者床上进食;病情稳定48 h后,可在床上进行适当的主动训练,每天2~3次,每次30 min为宜,并根据患者耐受调整锻炼强度、频率,等到72 h后,引导患者下床进行活动,每天3次,时间为5 min;96 h后,指导患者主动下场活动、慢走[4]。(4)对于恢复良好患者,可指导患者室外散步,每次20~30 min,缓慢登台阶2~3层,每天3次;加强患者生活自理干预,指导患者参加室外活动,当患者心率>110次/min或<50次/min时,详细询问患者的真实感受;对于伴有胸痛、胸闷、心悸或眩晕者,应及时就医并停止训练;(5)加强患者中医干预,在上述干预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五行相胜”理论、辨证施治的护理干预理念,加强患者情志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性格、情绪等,加强患者心理指导干预,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两组均完整4周干预(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心功能及运动耐受。记录两组干预前、干预后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 率(heart rate,HR)及6 min步 行 试 验(6 min walking test,6 MWT)距离[4];(2)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别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ugl-Meyer movement assessent,FMA)[5]进行评分,上肢运动分数共60分,下肢运动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6]进行日常生活能力测定,分别从进食、洗澡、穿衣、大便、小便控制、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评定,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记录干预后两组出现的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上肢血肿、血压波动等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并做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比较

两组干预前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O水平、6 MW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比较 (±s)

表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比较 (±s)

组别 CO(L/min) MAP(mmHg) HR(次/min) 6 MWT(m)观察组(n=42) 干预前 4.88±0.57 94.38±4.51 72.59±3.41 269.88±25.28干预后 7.14±0.61 82.27±3.29 72.17±3.27 355.48±28.49 t值 7.392 8.014 6.435 7.12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n=42) 干预前 4.89±0.58 94.39±4.52 72.60±3.42 270.32±25.32干预后 6.71±0.60 85.45±3.86 72.78±3.44 304.37±27.38 t值 6.193 7.092 7.443 8.92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t观察组VS.对照组值 9.325 7.415 7.835 5.992 P观察组VS.对照组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两组护理前肢体功能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下肢功能及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功能及Barthel指数比较(分,±s)

表2 两组肢体功能及Barthel指数比较(分,±s)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心肌梗死具有发生率高、死亡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临床多表现为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导致心肌发生持久性缺血。既往研究表明:心肌梗死发病早期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延长,临床以疼痛为主,可伴有发热与心律失常等[7]。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受到疾病折磨及长期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耐受性较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目前,心肌梗死介入术是心肌梗死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8]。

近年来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介入术中得到应用,本研究中,两组干预后H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CO水平、6 MW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啥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9]。心脏康复护理干预采用循证护理控制,临床路径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实施医院常规计划,优化和促进患者康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的心脏储备和应激能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肌梗死会对患者的身体功能造成损害[10]。经过治疗,恢复还需要很长时间。康复锻炼大大增加了患者康复的机会,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改善了患者的预后[11-13]。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生的发生率,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详细的康复方法,掌握培训方法、目标等各方面的信息,避免护理工作的随机性和盲目性,提高康复质量,有效避免康复护理中的疏漏和重复,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但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因较多,再加上患者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心脏康复训练前应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与干预,对于异常者应停止心脏康复训练或降低训练量。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介入术后给予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受性,增强肢体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心肌梗死心脏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