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饲养管理初探
2022-02-28吴娜
吴 娜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西 贺州 542806)
0 引言
鸡的育雏阶段一般是指出壳至六周齢这段时间,不论是养殖肉鸡还是蛋鸡,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均会直接影响其后期的生长速度、育成率以及成熟蛋鸡的生产性能。为促进鸡的健康成长,提高育成率,饲养者应根据雏鸡的自然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1 雏鸡的生理特点
1.1 生长发育迅速
在前六周龄内,雏鸡体重每周以倍数增长,到六周龄时可达到出生体重的10倍。雏鸡随着体重的增长羽毛也生长迅速,四周龄即可大致长齐羽毛,约占体重的7%,同时换毛速度也快,羽毛中蛋白质含量占80%,为满足生长需要,雏鸡日粮对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的需求量较高。
1.2 体温调控能力弱
雏鸡出壳后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要经过3周左右才能趋于完善,体表从绒毛到长出羽毛也要3~4周,因此这段时间无法应对外界气温的迅速变化,御寒能力低下,雏鸡表现为特别怕冷。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
1.3 抵抗疾病能力弱
育雏期雏鸡自身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健全的免疫功能,很容易被外界各种疾病感染。在雏鸡养殖的过程中要注意养殖环境的管理,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
1.4 新陈代谢旺盛
育雏期是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机体新陈代谢旺盛,排放出二氧化碳、水蒸气、氨气等气体比较多。若不及时通风换气,将极大地影响雏鸡的健康。因此要保持养殖环境的空气流通,保证通风换气,同时降低鸡群养殖密度。
1.5 消化能力较差
雏鸡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嗉囊和肌胃容积小,采食储存的食物有限,饲喂过程中,在使用优质饲料的同时还要控制总量,做到少食多餐,保证各营养成分充足,且避免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
1.6 敏感胆小,缺乏自卫能力
雏鸡对外界较敏感,缺乏自卫能力,一些轻微的扰动都有可能使雏鸡受到惊吓,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一个安静安全的饲养环境至关重要。平时既要严防生人入内,也要防止如蛇、猫、老鼠等其他动物威胁雏鸡的安全。
2 育雏准备
2.1 提前清理消毒
在进雏前两个星期做好育雏舍的清理消毒工作。在彻底清扫冲洗干净栏舍及舍内物品表面杂质后采用喷洒、气雾和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确保整个栏舍内所有空间及物品均消毒到位,然后保持干燥空置10 d左右。
2.2 设备检查
进雏前检查好供温系统、饮水系统、照明系统、供料系统等设备,确保各系统仪器设备可正常运行使用。供温系统冬天气温低时,在进雏前24~48 h内开始供暖,舍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检查饮水系统有无滴漏,确保供水充足;照明系统需确保根据育雏天数不同能够自由控制光照的亮度和强度,以达到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利用灯光调控使雏鸡的采食,饮水、情绪达到最佳的生长目的。
3 育雏管理
3.1 环境温度
育雏舍的环境温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应根据日龄适时调控供温系统,一般是日龄越小温度需求越高。饲养者可以根据雏鸡在育雏舍内的分布状态,做出环境温度是否适宜的判断:一般发现雏鸡精神饱满、均匀分布、活泼好动、食欲旺盛则表明温度合适;反之雏鸡垂头缩脚、扎堆乱叫、层层堆积、向热源聚拢则表明周围温度偏低;反之若雏鸡远离热源、伸脖张口、时常喝水、呼吸急促则是环境温度偏高。鸡在育雏阶段适宜的环境温度如表1所示。
表1 鸡在育雏阶段适宜的环境温度
3.2 环境湿度
育雏舍的环境湿度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才能促进雏鸡健康成长。根据雏鸡日龄,比较合适的相对湿度是:出壳第一周舍内湿度65%~70%;第二周龄以60%~65%为宜;14日齢以后因雏鸡饮食排泄增多,可以把湿度调整为50%~55%。
3.3 通风换气
育雏舍保持正常的通风目的是疏散舍内CO2、NH3等有害气体。开放式栏舍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冬季通风换气要选在晴朗温暖的中午,提前把舍内温度提高2℃左右,然后开窗通风,避免气流贼风直吹鸡只,严防雏鸡感冒;密闭式栏舍则通常依靠风机进行通风。
3.4 保证光照
光照时长和强度对雏鸡的骨骼发育、体成熟和性成熟方面都直接的影响。育雏期的光照时长应根据雏鸡日龄的增长每天保持不变或稍减少,切勿增加。出壳第1周为了让雏鸡尽快熟悉环境,便于采食和饮水,光照须达到每天23~24 h,第2~3周光照时间逐步缩短为15 h/d,第4周开始调整为10 h/d,同时光照强度为20~30 lux。
3.5 饲养密度
根据雏鸡品种、日龄、育雏方式及栏舍条件确定或调整饲养密度。合适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般以雏鸡相互之间活动不受影响,能够自由饮水采食并且每只有充足的运动空间为宜,随着日龄增长可做适当调整。雏鸡分群注意把弱鸡挑出来另外换舍饲养,最好同一栏舍喂养的是同日龄的雏鸡。雏鸡饲养密度如表2所示。
表2 雏鸡合理饲养密度 单位:只/m2
3.6 饮水开食
雏鸡经过长时间孵化和破壳过程,体内水分消失较多,出壳后10 h之内须给予饮水,这样有利于及时补充机体水分,促进食欲,帮助胃肠消化吸收。饮水中可适量加入3%的葡萄糖及复合维生素溶液或电解多维,有利于增强体质减少应激反应。另外,雏鸡开食时间最好在出壳后12~24 h内进行,不宜过早或过晚。由于雏鸡消化系统还比较脆弱,所以开食选用的饲料要选择既有营养又容易消化,有条件的最好饲喂新鲜的潮拌料(把新鲜饲料摊平、加水25%、加入一些维生素和抗生素,双手搓匀至手握松软成团即可),以达到改善饲料适口性,增加采食量,预防消化道疾病的目的。
3.7 断喙
雏鸡长大后若是作为蛋鸡使用,出壳后7~10 d须进行断啄,时间最迟不要超过12 d。由于蛋鸡饲养时间长,断喙可防止鸡只发生啄羽、啄趾、啄肛等异食癖,还可防止喂食时向外刨甩饲料,减少浪费。断喙的部位是上喙从尖端到鼻孔断掉1/2,下喙断掉1/3。
断喙时须注意以下事项:①准确、迅速,防止流血。②体弱、病鸡不断喙。③避免雏鸡啄空料槽使伤口感染。如果此时需要使用抗球虫药,则在饲料消耗未恢复到正常之前,采用饮水投药。
4 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也是育雏阶段的重要一环,育雏阶段的疫病防控工作一方面必须做好日常的环境清扫消毒,细心观察鸡群的状态,及时发现异常个体;另一方面则是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4.1 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
养殖场根据本场育雏的用途制订详细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保障鸡群健康,提高存活率和抗病水平。养殖单位在制定免疫计划时,需要先了解机体的母源抗体水平、当地禽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国家强制免疫的疫病以及可以采购到的疫苗等信息,再根据实际制订出符合本场需求的免疫程序。
4.2 选择合适的疫苗
根据免疫程序选择疫苗进行免疫,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可以选择弱毒疫苗和强毒疫苗。在相应疫病流行程度轻的地区就使用弱毒型疫苗,若流行程度较重,则选择效力较强的疫苗。正常情况下雏鸡阶段需要免疫接种的疫苗有鸡马立克氏病疫苗、新支二联苗、鸡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鸡新城疫苗、禽流感疫苗等。
4.3 鸡群免疫接种方法
鸡群免疫接种方式一般可分为个体免疫和群体免疫,各有优缺点:个体免疫方式有滴鼻、滴眼、注射、刺种等,优点是接种效果确实保证,缺点是单只操作劳动强度大,时间长,费劳力;群体免疫方式有熏蒸、饮水、气雾免疫等,优点是速度快、省时省事,缺点是不能确保每只鸡都受免。养殖场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和疫苗种类确定免疫方式。
育雏末期总体目标就是依靠科学的饲养管理,培养成活率高、体重达标、群体整齐、健康状况良好的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