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明星”有翅膀
2022-02-28□王迅
□ 王 迅
震旦鸦雀
有历史的鸟
经典电影《阿飞正传》里反复提到了一种“无脚鸟”,它一生都在不停地向前飞,一生只能落地一次——就是死亡之时。
这样传奇的鸟儿自然不可能真实存在,不过生活里却真的有一种鸟一生基本不会落地。
震旦鸦雀——它们的一生都是在芦苇丛中度过的。看似纤细的小爪能够牢牢地抓住芦苇,任凭芦苇如何摇摆,也不会跌落下来。它们把巢穴建在茂密的芦苇丛深处,以便躲避敌害。它们用嘴把芦苇叶撕裂,然后用芦苇叶把3~5根芦苇固定住,一圈圈缠绕,直到形成巢穴的样子,最后往里面填充其他材料。
震旦鸦雀一次产卵2~5个,但是不能全部孵化成功。和别的鸟类不同,小鸦雀在巢穴中的时间非常短,只有10 天左右。10 天之后,小鸦雀会离开巢穴,这个时候的它们不会飞行,只能依靠爪子在芦苇丛里跳跃攀爬,它们长大后傲立芦苇梢的绝技想必就是这个时候练出来的。
它们夏季以昆虫为食,冬季也吃浆果,活泼好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嘴里不断发出的短促“唧唧”声。
南京十大鸟类明星中,震旦鸦雀的入选可谓众望所归。
震旦鸦雀在地球上已经有4.5亿年历史,是鸟类中的活化石,位列国际鸟类红皮书,属于全球性濒危鸟类。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的它们,有着“鸟中熊猫”的美称,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
震旦鸦雀对于南京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南京是这种鸟的“模式标本产地”——科学家们将世界上第一次发现新的生物种所依据的标本,叫做模式标本,而发现新物种的地点,就叫做模式标本产地。震旦鸦雀的“震旦”,梵语为“中国”的意思,震旦鸦雀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地是在南京,因此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震旦雅雀在南京20 世纪80 年代被发现时曾有过记录,但此后20 年再也没有出现过。2007 年,专家们在南京江北一片保存相对完整的芦苇荡找到了震旦鸦雀的栖息地,有大约100 只雀鸟,之后它们再次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2018 年起,“鸟中熊猫”频频现身南京沿江地区,已经成为城市的“常住人口”,让鸟类专家和爱鸟人士们欣慰不已。
“震旦鸦雀的飞行能力很差,它的翅负荷很高,只能飞行很短的距离,须依赖芦苇茂密的环境跳来跳去。如果离开了茂密的、连续的芦苇,震旦鸦雀就无法生活。如今南京能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说明城市生态保护工作的成效,为鸟的繁衍生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知名民间鸟类专家、江苏观鸟会会长辛夷如是说。
有文化的鸟
除了震旦鸦雀,入选明星榜单的鸟类不乏其他珍稀品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6 种,比如珠颈斑鸠、戴胜、家燕位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夏天,美丽的仙八色鸫会吸引鸟友前来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寻觅它的踪影;冬天,成双入对的鸳鸯会准时来到南京玄武湖越冬;最会带孩子的爸爸是哪个?“一妻多夫”的水雉在芡实的叶片上繁殖,水面孵化幼鸟,由爸爸全职“在家带娃”,绝对是鸟中模范丈夫。珠颈斑鸠被南京人叫做野鸽子,确实和鸽子是远方亲戚,特点是脖子上坠着一片珠子状花纹,经常在人们的窗台上筑窝,原因是它的天敌是喜鹊,繁殖时鸟蛋被捕食的概率非常高,所以它就找人多的地方待,有人帮它看孩子才有安全感……
十大明星鸟类中还有一种小名叫“小老虎”的鸟,大名叫红头长尾山雀。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中国最小的鸟正是这种红头长尾山雀。这种鸟儿身长在10 厘米左右,尾巴就占了身长的二分之一还多,这样头和身子加起来不过5 厘米左右,比鸡蛋还小,素有花丛中“红衫小老虎”之称,又被人叫做“红宝宝”,实在是“萌萌哒”。
和这些珍稀罕见的鸟中“VIP”相比,被南京人简单叫做“燕子”的家燕实在是太普通了,为什么能入选明星榜单?
参加评审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鲁长虎解释,这是沾了文化的光。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说的就是家燕……我们评选时除了考量了本土、稀缺及文化属性等因素外,家燕因为与南京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而入选,看见它就会想到‘乌衣巷’,想到王谢风流,有南京地域特色,可以说是一张长翅膀的文化名片。”
作为长江沿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南京有湿地、湖泊、山林、丘陵、公园绿地等多种生境,这也成了300 多种鸟儿或常住或旅居的栖身之所。
从2017 年开始,每年春天的南京“爱鸟周”活动都会举行观鸟赛,看看参赛队员在24 小时内能观测到多少种鸟类。2020 年4 月,鹊鹞、半蹼鹬两种鸟儿被首次记录,新上了南京户口。2021 年的观鸟赛上,市民总共观测到震旦鸦雀、红尾歌鸲、黄腹鹨、红胁蓝尾鸲、苇鹀等149 种鸟类,再创新高。
珠颈斑鸠
2021 年9 月,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发布一项为期一年的湿地鸟类调查报告,报告记录南京首次系统性调查9 处主要湿地鸟类的分布状况,发现154 种鸟类,其中不乏濒危鸟类。这说明,南京生态质量正在持续提高。
“近年来南京鸟类数量有增多的趋势。”调查带队专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刘茂松介绍。在南京的龙袍、新济洲、石臼湖等开展退渔还湿的区域,调查团队惊喜地发现10 余只东方白鹳、50 余只白琵鹭,它们曾经极少被观测到,如今集群频现,这是退渔还湿、江滩湿地植物恢复的鲜活成效证明。
调查发现的鸟类中,仅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就有11 种,其中,濒危等级2 种,易危、近危共9 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共计21 种。
南京正在不断地还“家园”于鸟类。“十三五”期间,南京在长江流域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共计修复湿地1.72 万亩,其中包括长江湿地7600 亩。同时,建设9 处湿地公园和17 处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8.6%,已连续两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长翅膀的邻居们,南京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