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谍会消亡吗?

2022-02-28

中外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情局间谍情报

□ 华 哲

007 系列电影中的邦德风度翩翩,打起来以一当十,常拯救帝国于危难之际。英国对外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现实和电影中的情节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间谍不会孤身执行任务,“派人出去满世界横冲直撞、乱枪扫射绝对是我们深恶痛绝的事情。这种人想进军情六处,门都没有”。

间谍首先要会装、会演。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本来是王室钟表师、公主们的音乐教师,他创作的《塞维勒的理发师》1774 年开始排练,1778 年又写出了五幕喜剧《费加罗的婚礼》,后来被莫扎特改编为歌剧。他也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私密情报机构中的一位间谍,曾受命组建了一个公司向美国反叛者提供武器。1777 年,在勒阿弗尔市排练时,博马舍给华盛顿的军队运送了两万多支枪。博马舍剧作家的身份为他的秘密活动提供了掩护。

《经济学人》说:“明星和间谍貌似截然不同,一个要站在聚光灯下,一个要在阴影中活动,但这两种身份需要的技能差不多:欺骗、角色扮演、创作但又遵守剧本的能力。”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在《秘密世界》一书中说:“世界文学中第一个强调情报的重要性的大人物是上帝。”作为第二古老的职业,间谍一直把演戏当作有用的掩护。意大利作家卡萨诺瓦可能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秘密特工的职业间谍。“一战”期间,最著名的德国间谍是荷兰舞女马塔·哈里,她后来被法国人抓获、处死。“二战”期间,美国艺人约瑟芬·贝克后来移居法国,为法国情报局搜集情报,她会把听到的内容写在手掌和手臂上,再展示给官员。

我们在商业活动、考试甚至谈恋爱时都要做一些对方的情报工作,但其紧张程度无法跟国际间谍相比。间谍过着双重生活,不能轻信任何人,内心难免总是很紧张,对他人的怀疑有时会过度。《纽约客》的专栏作家亚当·戈普尼克说,间谍工作有一个“多疑悖论”:他们觉得既然自己能够搜集情报,敌人一定也在对他做同样的事情,因此会向他提供虚假的情报。“科学家、文学评论家和象棋大师都要去寻找隐蔽的模式,轻微的偏执对他们有好处,有些偏执可以像燕卜荪那样充分地解读一首诗,像牛顿那样想象出不可见的引力,但间谍机构的领导人最好是乐天派,科学家要看到隐藏的模式,间谍不可以。”

间谍搜集情报时,主要的工作方式不是给敌人下毒或破解密码,而是从公开或秘密渠道为官员搜集信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克格勃都忙于监视对方,以致忘记了监视对方的政府机构。中情局知道克格勃在干什么,不等于知道苏联政府的走势,时局的发展有时完全出乎中情局的预料。通过看报纸都能比给中情局工作做出更好的判断。”

间谍的活动跟投资者所做的基本面分析差不多,审查一个公司的战略和财务报表并不能获得什么竞争优势,但如果谁都不做基本面分析,市场就会很低效。如果所有人都不搞情报、乱猜疑,国家之间就会失衡,从而导致恐慌。看来间谍这项工作一时是不会消亡的。

猜你喜欢

中情局间谍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谁是间谍?
三国漫——古董中情局
我是间谍
交接情报
美国中情局遭空前质疑
塔利班炸死8名中情局特工
间谍混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