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书城
2022-02-28孙陈建
孙陈建
坐拥书城——“坐”是雍容大气的姿势,“拥”是放眼天下的气度,至于“书城”,不过是一间房。坐拥书城,望到的疆域广袤无垠,体验到的感受丰富而又独特,这倒是一点也不虚夸。
我的阅读开始于儿童时代,在认识了为数不多的汉字后,就逐渐从“躲猫猫”“打水仗”中挣脱出来,转向了磕磕碰碰的阅读之旅。初读之物以连环画居多,一册册小画书让我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尽管有时是囫囵吞枣,却也能品咂出其中的滋味。少年时代,《福尔摩斯探案集》让我做起了神探之梦;《三国演义》则让我对军事家充满了敬仰,寻思着有朝一日驰骋疆场,保家卫国。这样的阅读,只能算是在书城边上徘徊吧。
迈进青年时代,我才第一次遇见了书城。那是师范学校的两间书屋,屋外有个牌子,上书“图书馆”三个魏碑大字,成千上万册书在书架上站立成森林。我一头扎进書城,心跳变得踏实、沉稳。读多了,不由也想写了,那段时间,我信笔涂鸦的短诗、小散文等陆续见诸报端。
告别了我的第一座书城,从学生成为教师。白天主要教书,晚上专攻读书。
这所盆景式的学校占地很小,两幢教学楼而已。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学校有一间图书室,尽管规模颇小,但也足可作为我的第二座书城。教学之余,我时常入城造访。教科书、参考书自然要熟读数遍,所藏之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和期刊逐一品读,身体力行地践行“上好一堂课,须备一辈子”的教育信念。
为了让孩子品味到阅读的幸福,我常常把孩子们领进书城,陪着孩子们尽享读书的美好时光。一个学生在毕业时给我留言:是您让我爱上了阅读,谢谢您,我永远的老师!
随着工作单位的改变,我来到了县城,让我觉着幸福的是,这里有座大大的图书馆,一共四层,这算是我的第三座书城,也是我最满意的书城。我和女儿办了两张借书证。从此,双休日父女俩一起去图书馆借书、读书、还书成了生活常态。
这里书真多啊。我们在每一座书架前走走停停,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每打开一本,在我的眼前就展现出一个崭新的世界。
书多了,选择读哪本书成了一道多解的难题。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让我们精读的书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对我而言,每一次选书的过程比相亲都来得艰巨而复杂。选书是快乐的,你完全成了书的主人,书永远接受你的精挑细选。
回到家中,我可亲可爱的书们散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这让我感到对它们有点不恭不敬。早就渴望有一个真正属于我的私家书城,可以给我至爱的书们安个家,好让它们居有定所,不再流浪。步入不惑之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换购了一套大居室,终于得以安排一间书房。
书房朝北开着大窗,书桌、书橱、书柜排列井然,藏书、报纸、期刊有序摆放。东墙挂有一幅名为《国色天香》的十字绣,书桌上一瓶富贵竹绿意葱茏、傲然挺立,一盆绿萝自橱顶如绿色瀑布倾泻而下。身处其间,视野开阔,光线适中,少闻喧闹,实乃读书佳境也。
不管是一觉醒来的凌晨,还是喧哗渐消的深夜,我都可以在自家书城里品嗅书籍的芬芳。或站,或坐,或卧,想怎样读书都可以,因为这里是我的私人领空。白天嫌吵,可以拉上窗帘,点播一曲轻盈的音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拉开窗帘,可以俯视全城繁华,待夜深人定,路灯熄灭,“万家酣梦我独醒”,则可以仰望满天星斗,给眼睛放会儿短假;又可以端坐于书桌前,随性挑一本可心的书来,心花在文字的熏陶下悄悄含苞,逐渐绽放。此时的我,仿佛飘飘然站立云端,君临天下,拥有一切……
坐拥书城十余载,心境变得坦然,看淡很多得失。而今,我也逐渐领悟,真正的善读之人即便身后无书城,只要手捧好书一本,照样可以涵养出非同寻常的气度,积蓄起非同寻常的能量。而我,还需要继续在读书中潜心修行、默默求索。
(作者系江苏省作协会员)
编辑 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