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哪里呀”
2022-02-28鲁云龙
鲁云龙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很少关注孩子养育方面的问题。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实施,我发现,如何成为“合格父母”是广大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
新法通过制度设计,压实家庭责任,细化国家支持和社会协同,为广大家长赋能。其中,新法明确提出了一些科学家教方法,譬如: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学习后,我将新法中所要求的内容实践到了育儿中,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法律知识,而且和孩子之间建立起深深的父子感情,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幸福、温暖。我孩子今年两岁,正是需要父母陪伴,渴望交流的时候,我也尽最大的努力,做好亲子陪伴。
和宝宝多说话。学龄前儿童,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时期,对外在的世界特别敏感、好奇,脑海中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因此,我会尽可能多和宝宝说话,说一些符合当时情境、生活化的语言,便于宝宝理解。比如在给宝宝穿衣服时,我会和宝宝说衣服上的图案,有小鸭子,唱小鸭子的歌;有小老虎的图案,就问宝宝,老虎是怎么叫的呀,宝宝会非常乐意地回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衣服也顺利穿好了。
和宝宝做互动游戏。做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和孩子玩游戏,也能够迅速拉近亲子距离。每天下班回到家,我都会和孩子一起玩一会儿游戏。譬如每晚睡前的骑马游戏,我趴在床上,妈妈扶着宝宝,让宝宝骑坐在我背上,坐稳后,我身体轻轻地前后起伏摇摆,坐在背上的孩子非常开心,两个小脚乐得乱蹬。有时候我拿着一个小毯子,盖在头上,对宝宝说:“爸爸在哪里呀?”宝宝就会扯我头上的毯子,我会做出惊讶的表情,惹得宝宝哈哈大笑。然后,宝宝藏在毯子下面,我来找。如此循环,整晚房间里都是欢声笑语。玩累了,喝完奶,宝宝就香香地入睡了。
带宝宝读书、挑绘本。每天,我都会和宝宝一起看书,如触觉书、布艺书、折叠书、拼图书、画画书等。这些书不仅能读,还能“玩”,宝宝在“玩书”的同时能提高认知能力。我家宝宝玩洞洞书,每次都用手指头抠洞洞,非常好奇,注意力会十分集中,这很好培养了宝宝的专注力。
和宝宝多交流、多互动,宝宝也会更好地回报你,在哭的时候,夜晚睡觉的时候,都会不经意喊“爸爸”,这时我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一声“爸爸”让我更加坚定以后要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因为有我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今年,我们持续开展“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争做优秀好家长”征文。本期开始,我们将择优刊发优秀来稿,与广大读者分享。您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您将如何依法带娃,给孩子更科学、更理性的爱?“双减”背景下您的家庭教育发生了哪些改变?欢迎来稿与我们分享。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