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语文教学,让学生“动心”
2022-02-27沈燕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沈燕 |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在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时代,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器识为魂,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学校积极探寻高质量语文教学策略。“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校努力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获得巅峰学习体验,支持学生的生命完整舒展。
“动心”的前提是“知心”
知“文心”,加强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师要围绕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要求,拟定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师着重思考单元各篇课文之间的联系,避免教材处理、教学实施的“碎片化”,充分发挥单元教学“整体大于局部累加”的效益。
知“人心”,充分分析学生的已知。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前备知识、技能,预判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障碍点,以此为依据设定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如八年级第二学期的精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经过前端分析发现,文本中的科学知识和个别专业术语较为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
经过“知心”分析,找准“痛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以“情境—任务”为先导,吸引学生智力和情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积极的、互助的意义建构者,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动心”的关键是抓住“核心”
以《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结合单元教学设计,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帮助学生找到古典小说的阅读路径,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有的放矢,锁定核心问题。教师要聚焦教学目标,明确核心问题。《范进中举》一课的核心问题是“作者通过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想要表达什么?”。教师可以抓住范进“噫!好了!我中了!”这处语言描写进行层层剖析,求寻字里行间的丰富世界,让学生获得初读可笑、再读可悲、深读可鄙复可叹的阅读体验。沉潜语言、深入文本、发现探究,如此更能触动学生。
循序渐进,构建有效问题链。一是串“问”为“链”,拾级而上。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巧设环节,通过有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拾级而上,由浅入深地进行解读,感悟作者的情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美好的阅读体验,更进一步获得精神的愉悦,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可以设计课堂任务单,以问题链的形式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比较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区别”“中举后‘好’在哪里”“假如范进没有中举”。二是“心”“心”相印,启发生命。核心问题引领下,从词句入手,剖析文“心”,巧设环节,通过文本的教学使该语言系统负载的思想、文化、精神等人文积淀进入学生心灵。教师在赏析文学形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儒”,即读书人的精神追求与社会价值,读出作者的叹息与希冀,最终落脚点在于“人”的终身发展,并通过布置选做作业——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将课堂延伸至更深远处。
高质量语文教学课堂包含倾听学生之“声”、体察学生之“色”,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为“思维”而教,和学生一起打开一条通向文本内在世界的道路,打开通往内心世界的道路,使学生主动求索语言承载的思想文化,拥有解决真实问题的语文素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教师的点滴努力,只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铸就学生未来“鸿篇巨制”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