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辅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抗血小板聚集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2-02-27孙崇蕊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孙崇蕊,鞠 樑,钱 炜

(无锡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0)

川崎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也被称为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1]。川崎病患儿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并伴有大小不一的斑丘疹、手足肿大、口腔黏膜红肿、杨梅舌等症状和体征[2]。此病患儿若治疗不及时,会发生心血管损伤,诱发冠状动脉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扩张等,严重者可进展为缺血性心肌病或心肌梗死,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3]。近年来,川崎病作为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儿科疾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当前关于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且无特异性治疗药物[4],临床多采用对症支持、抗炎、免疫调节等手段治疗[5]。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是临床上治疗川崎病的常用方案。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缓冠状动脉损伤[6]。丙种球蛋白是由免疫球蛋白分子组成的哺乳动物血清,具有广泛抗炎作用[7]。但目前临床上关于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尚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8]。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阿司匹林辅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抗血小板聚集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2019 年1 月 至2022 年1 月 我 院 收 治 的川崎病患儿46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 例(占45.65%),女25 例(占54.35%),平均年龄4.11±0.36(岁),平均病程9.91±0.62(d)。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川崎病的相关诊断要点[9];2)年龄在1 ~5 岁之间;3)无其他出疹情况;4)其监护人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病例排除标准:1)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2)合并恶性肿瘤;3)存在凝血功能异常;4)存在心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严重的系统病变;5)合并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风险;6)无法配合本研究。

1.3 方法

患儿在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根据其病情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等相关治疗,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口服(每天剂量30-50mg/kg,分3 次服用,体温平稳72 小时且CRP<20mg/L 后改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剂量为3-5mg/kg,每日1 次)。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注射大剂量(2 g/kg)的丙种球蛋白,共用药1 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患儿的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进一步加重,实验室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及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的表达水平。于治疗前后抽取患儿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外周血中NLRP3、ASC 及CasPase-1 mRNA 的表达情况,逆转录为cDNA 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进行扩增,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白细胞及血沉的表达水平,检测所用仪器为血球分析仪。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显效23 例(占50.00%)、有效21 例(占45.65%)、无效2 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44例)。

2.2 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后,患儿血清IL-1β、IL-18 的水平均降低,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pg/mL,± s)

表3 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pg/mL,±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IL-1β IL-1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65.79±5.63 44.12±4.77* 427.23±84.26 254.33±62.69*t 值 9.821 12.974 P 值 <0.001 <0.001

2.3 患儿外周血中NLRP3、ASC 及CasPase-1表达水平

治 疗 后, 患 儿 外 周 血 中NLRP3、ASC 及CasPase-1 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且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患儿外周血中NLRP3、ASC 及CasPase-1 表达水平(± s)

表4 患儿外周血中NLRP3、ASC 及CasPase-1 表达水平(±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RP3(*1011,TU/ml) ASC(nmol/ml) CasPase-1(n组别 NLmol/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 0.86±0.14 0.33±0.05* 0.96±0.16 0.27±0.05* 1.12±0.99 0.44±0.09*t 值 3.098 9.393 8.849 P 值 <0.001 <0.001 <0.001

2.4 患儿外周血中抗血小板聚集因子表达水平

治疗后,患儿外周血中血小板、白细胞、血沉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且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患儿外周血中抗血小板聚集因子表达水平(± s)

表5 患儿外周血中抗血小板聚集因子表达水平(±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血小板(×109/L) 白细胞(×109/L) 血沉(mm/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 411.86±129.14 187.33±87.05* 18.96±7.16 8.27±2.55* 71.12±39.99 21.44±6.19*t 值 5.178 9.393 10.394 P 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当前,儿童川崎病的临床发病机制还未明确。川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性中小血管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过度活化,常见于6 岁以下婴幼儿,且好发于男童[10]。此病可引起发热、口腔弥漫性黏膜充血、多形性皮疹、四肢肿胀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引发动脉瘤,对患儿的危害极大,这也是导致儿童获得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1]。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将川崎病分为四期,即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慢性期。川崎病急性期患儿的体内存在过度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受到抑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 反应蛋白(CRP)、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NLRP3、ASC 和CasPase-1 是组成NLRP3 炎性小体的蛋白复合体,在生理状态下处于自我抑制状态。炎症反应期,NLRP3可被内毒素和细菌裂解物激活,CasPase-1 可被ASC招募和激活,最终可上调IL-1β、IL-18 的表达,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12]。川崎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因此有效治疗此病至关重要。刘志鑫[13]、张兴等[14]研究表明,在川崎病患儿的治疗中使用阿司匹林辅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显效23 例(占50.00%)、有效21 例(占45.65%)、无效2 例(占4.35%)、总有效率95.65%(44 例);治疗后,患儿血清IL-1β、IL-18、外周血中NLRP3、ASC 及CasPase-1 的表达水平、外周血中血小板、白细胞、血沉的表达水平均降低,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用阿司匹林辅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阿司匹林是一种广谱解热镇痛药物,可作用于下丘脑,具有消炎、镇静、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同时,此药还可调节体温,扩张川崎病患儿的皮肤与血管,使其在短时间内散热出汗,解除高热状态。阿司匹林能够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抑制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的释放和前列腺素环氧酶、血栓素A2的生成,抗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的抗血栓效果。丙种球蛋白是一种通过调节T 细胞活化从而阻止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免疫调节制剂,可调节细胞因子,阻断病原体的侵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丙种球蛋白静脉给药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可使川崎病患儿的体内形成一个较好的免疫保护状态。丙种球蛋白可阻断单核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G 中的Fc 受体,减轻血管表面的免疫反应,使血小板黏附、聚集的过程受到抑制,减少细胞毒素的分泌,进而可达到良好的抗血栓作用。用阿司匹林辅助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周期长,效果不明显,而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有效提高川崎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损伤[15]。研究指出,在川崎病的治疗中,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可阻断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中的Fc 受体,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阻断免疫复合物沉积,进而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用阿司匹林辅助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抗血小板聚集因子的表达水平,减缓血小板凝集现象,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miRNA-145和miRNA-143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