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ES+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作用

2022-02-27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4期
关键词:步行肢体康复

黄 云

(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脑卒中是致残的常见因素,每年全球有540 万人因脑卒中失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后大脑皮质下组织受损,对自身运动和感觉功能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可导致患者发生偏瘫。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时间较长。现有多种干预措施应用在脑卒中肢体运动障碍中,包含康复训练、电刺激等[1]。任务导向训练属于高效的运动措施,在临床上有不可代替的应用价值。任务导向训练主要包含训练特殊性、随机顺序、重复训练、塑形、加强和反馈等5 项治疗原则,肢体经任务导向训练对皮质神经造成刺激,肢体功能可得到改善。以往的治疗方式不能满足肢体功能重建需求,因此需融入新型治疗技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性电刺激FES 属于新型康复技术,与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效果显著[2]。现对FES 与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应用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 例脑卒中患者均取自2020 年5 月至2022 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 例。对照组: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年龄48 ~75 岁,均值(61.32±2.12)岁;病程1 ~8个月,均值(4.23±0.45)个月。观察组:男性16 例,女性15 例;年龄48 ~74 岁,均值(61.21±2.08)岁;病程2 ~8 个月,均值(4.35±0.52)个月。对两组的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比对,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满足WHO 提出的脑卒中疾病定义,经影像技术CT、MRI诊断确诊为脑卒中者;2)在无任何辅助工具情况下可自行行走10m 以上者;3)初次患病,已处于康复期者;4)自愿配合研究,提升自身肢体功能和行走能力。排除标准:1)伴有认知功能异常者;2)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3)伴有精神病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开展神经发育治疗,辅助患者进行床上体位调整,开展四肢关节主动运动,辅助患者完成翻身、转移、平衡训练等。观察组开展FES 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干预,取电刺激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FES 参数设置、电刺激操作步骤如下:将一对电极(6.0cm×5.5cm)放在患侧上肢前臂侧与腕关节相距1/3 部位拇外展运动点和距腕关节1/2部位腕背伸运动点,借助肌电图对运动点进行定位。以腕背伸、拇外展作为治疗目标,给予刺激明确肌肉收缩部位运动点,选取合理刺激强度。FES 参数选取双向方波,频率调整为30Hz,脉宽50ms,通电时间1s,断电时间5s,波升1s、波降1s,电流强度主要根据患者的耐受强度为准,每天1 次,每次15min,每周5d,坚持12 周。FES 需依照患者的肢体功能调节治疗模式:1)被动电刺激,依照患者的腕关节肌张力情况,分别佩戴或不佩戴分指板治疗;2)触发反馈电刺激;3)助力反馈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随即开展作业治疗,主要由指导医师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如杯子训练、跨台阶、坐站、负重等,每天1 次,每次时间30min 左右,每周进行5d,坚持12 周。依照患者手功能状况开展相应的训练:1)杯子拿、扔训练:当患者腕背伸时,前臂维持旋前位,拇指外展把住杯子,在腕掌屈时扔掉杯子。2)杯子拿、放训练:在腕背伸时前臂呈中立状态、拇指外展把住杯子,移动杯子,在腕掌屈的同时杯子与桌面接触后松开手指。3)指导患者进行爬楼梯、平衡控制、移动、转身等训练,当患者站立时与物体接触,平地步行、从地上捡起不同物体,在适宜坡度上进行上下坡走路,在有障碍物的平地上步行,进行坐立训练。每次训练需依照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节内容,合理增加难度、重复次数和物体重量等[3]。

1.3 判定指标

1)两组干预前、后疲劳严重度评分:运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4]对患者疲劳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方法较简单,主要以运动性疲劳和心理性疲劳为主,共包含9 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应1 ~7 分,如FSS 总分/9 >4 分,表明患者伴有疲劳状态。2)两组干预前、后6min 步行测试指标:对患者6min 内步行总距离进行记录。3)两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运用FMA 量表[5]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量表包含上肢、下肢两部分,上肢共10 个维度(66 分)、下肢功能7 个维度(34 分),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肢体功能恢复越好。4)两组干预前、后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分:运用SIS[6]对患者进行评估,主要包含情绪、力气、日常活动能力、记忆与思维等8 个维度,每个维度对应0 ~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5)两组干预前、后跌倒效能量表评分:运用MFES 对跌倒效能进行测量,项目共有14 个,每项对应0 ~10 分,0 分为无信心,5 分为信心一般,10 分为信心十足,分值越高表明防跌倒效果越好[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FSS 评分、6min步行距离、FMA 评分、MFES 评分、SI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FSS 评分、6min 步行距离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FSS 评分〔(3.12±0.87)分〕较对照组低、6min 步行距离〔(402.75±67.35)m〕较对照组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FSS 评分、6min 步行距离比较(± s)

表1 两组FSS 评分、6min 步行距离比较(± s)

组别 FSS 评分(分) 6min 步行距离(m)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1) 4.32±1.23 3.12±0.87 213.26±42.21 402.75±67.35对照组(n=31) 4.26±1.21 4.15±0.62 214.32±35.42 324.15±52.42 t 值 0.193 5.368 0.107 5.127 P 值 0.847 <0.001 0.915 <0.001

2.2 两组FMA、MFE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MFES 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FMA 评分〔(80.35±2.65)分〕、MFES 评分〔(112.35±20.12)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MFES 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FMA、MFES 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FMA MFE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1) 68.35±3.15 80.35±2.65 87.68±16.32 112.35±20.12对照组(n=31) 68.25±3.12 74.56±2.45 88.56±17.56 98.65±19.45 t 值 0.125 8.932 0.204 2.725 P 值 0.900 <0.001 0.838 0.008

2.3 两组SIS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SIS 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干预后SIS 评分〔(77.65±5.32)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SIS 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SIS 评分比较(分,± 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31) 56.35±10.35 77.65±5.32对照组(n=31) 56.75±10.23 64.15±4.56 t 值 0.153 10.727 P 值 0.878 <0.001

3 讨论

脑卒中已成为危及人们机体健康的疾病,特点包括发病急、临床表现多样等,具有较高的风险因素,康复治疗的开展加快了患者恢复。为更好地提升康复效果实现理想状态,临床医护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均获得相应的支持依据[8]。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以任务导向训练为基础的干预应用较少,此次研究将FES与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干预应用在脑卒中康复中,获得显著效果。

FES 具有操作方便、无痛、无创、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主要是开展实时反馈技术,随时对表面肌电进行探测,来获取患者当时的动作意愿,然后依照患者的意愿给予合理的电刺激,在患者想动的时候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如患者不想动时,可及时停止电刺激[9]。智能型电刺激可第一时间领会患者的主观运动意愿,辅助医师帮助患者完成功能性治疗和训练,达到FES目标。FES 可使肢体活动能力和神经机制改善,利于肌肉信息、关节信息更好地传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运动视觉反馈,进而直接对运动点进行刺激,提升肌肉收缩能力。经FES 训练可在平常功能性生活中获得自身、运动感知,提升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活动能力[10]。FES 会使脑卒中后脑神经可塑性提升,进而更好地改善肢体活动能力,对运动皮质功能进行刺激、增强,加快皮质活动。任务导向性训练需要对患者资料、目标等进行综合分析整合,并对视觉、触觉、感觉功能进行调动,提升脑神经支配和协调能力,具有明显的训练效果。任务导向性训练与FES 联合应用,可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持续运动反馈,经长时间训练,对运动模式进行合理调节,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任务导向性训练主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在中枢神经重组中十分重要,在日常训练中,可提升患者的参与度,将以往机械训练模式予以改善,获得较高的依从性。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FSS 评分较低,FMA 评分、SIS 评分、MFES 评分较高,6min 步行测试距离较长(P<0.05)。表明任务导向性训练与FES 联合干预可对患者神经进行合理刺激,提升上下肢运动能力,此种训练模式可弥补传统训练的不足,对患者开展有目的的功能指导,使自身步行、平衡、正常生活能力提升,肢体训练力度加强,患者自身协调能力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获得任务导向性训练与FES 联合干预,可提升康复效果,使其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肢体协调性提升,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步行肢体康复
步行回家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从步行到奔跑
适应老年人的步行辅助车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