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中地域文化教育的功能优势及实践途径
2022-02-27王义学刘玉杰时延村
王义学,刘玉杰,时延村,孙 乐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以地域文化为立足点的对外汉语教学在为汉语学习者提供语言学习的同时,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文化方面的学习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目标也逐渐发生了转变,需要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要想立足于地域文化开展对外汉语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探寻地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的路径,开发地域文化教学资源,提高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教学课程质量,体现地域文化开展的意义,培养对中华文化具有一定认知的多元化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一、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地域文化教育的功能优势
1.促进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同区域的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等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核心内涵,如冰雪文化、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精神品格见证,更是当代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伴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加强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域文化作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了文化先行的优势。但论坛、文化周等类型的活动时效性终究有限,无法持续性发挥作用。要想地域文化能够长久地产生稳定有效的作用,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进行长期持续的活动,而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最佳选择。通过对外汉语教学来传播地域文化,一是稳定性较高,汉语学习者的人员构成稳定,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二是对外汉语教学影响持续性好,在整个汉语教学与学习期间都可以将地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
2.加强了专业建设。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受到了顶层设计的关注,但此专业的学科建设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1]中国文化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长期以来都未受到重视。当前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有关文化教学方面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通用型教材,缺乏地域特色,如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张岱年的《中国文化概论》等。此类教材的介绍重点大都放在全面介绍中国文化上,对中国历代文化做出梳理和分析,具有涵盖范围广、信息量较大等特点,此类教材的教学主旨主要是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做到对中国文化发展有基本掌握。通用型教材存在固有的缺陷,首先就是无法对教材所包涵的知识做到深度剖析讲解,对于各民族各地区的地域文化讲解过于浅显,很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地域文化无法进行深度揭示。此外,通用型教材的主体知识点主要是知识性介绍,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文化意识无法实现有效提高。最后就是此类教材内容大部分集中在中原文化,对于地方民族文化的讲解少之又少。这种种弊端造就了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地域文化教学缺失的现状。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填补该领域的空白,还能丰富中国文化的内涵,提高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的热情。
3.增强了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国内各高等院校竞相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并积极与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通过学生的互相留学来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目的。所有来华留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省份的地域文化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所处地区的地域文化,可以增强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减少因为文化冲突导致的焦虑情绪。此外,通过找寻地域文化和留学生母国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大幅提高留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归属感,以此激发不同文化之间彼此的共鸣,以此稳定留学生的心理情绪。并且中国的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留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能够有效扩充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认知和理解。
二、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地域文化教育的关键定位
地域文化作为某个地域所独有的文化,是此地域的民众长期以来通过劳动智慧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可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教学导向,成为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和理解的重要载体。要利用好地域文化开展教学,必须找好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精准定位。
1.承载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载体。学者加达默尔的视界融合理论认为,人的视界是历史和传统的融合,不同阶段的视界拥有共同之处,人们的“现实视界”和“文本视界”之间存在沟通桥梁。理解过程是双方思想的交流与碰撞。[3]在此理论下,地域文化的内涵能够被有效理解。对外汉语教学要想实现既定教学效果,首先做到充分理解。对外汉语教学是立足于语言并结合文化的教学,要在充分了解学习者实际的情况下不断推陈出新,通过不断理解认同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将汉语教学落实到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中来。当前开展的对外汉语教学,大部分都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的实例教学。虽然此类活动含有地域文化元素,但地域文化元素仅仅体现于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展中,并未完全形成以地域文化为载体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对地域文化的功能内涵也未做到完全应用,活动效果有限,地域文化作为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独特功能载体并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强化地域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突出其作为载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2.夯实学科建设的资源优势。地域文化教育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教学资源首先要考虑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教学目标和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际有效和积极向上。将各类地域文化资源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要始终遵循先对文化内容甄别后再选用的教学原则,并始终保持对地域文化的积极解读,保证地域文化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范围上的全覆盖。当前,地域文化教育如果仅仅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教学阵地,其可选择的范围就局限于课堂的课本教材,第二课堂的教学开辟相较于第一课堂来说则相对无序低效,对于地域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都停留在较为浅薄的层次。所以,要积极强化地域文化教学资源的学科建设,从多个渠道搜集符合教学实际需求的地域文化资源,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和资源优势。
3.提升文化认同的保障环节。文化认同是成员分享了共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前提下最终形成对同一群体的归属感。[4]地域文化作为提升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来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在地域文化资源方面开展的教学,对汉语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发挥的作用还微乎其微,只有通过深耕地域文化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地域文化教学开展才能更好提高汉语学习者对于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在实际教学中,地域文化教学的开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无法为汉语学习者的文化认同感提高起到应有的保障作用,相关机制建设也长期落后于教学需求。而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保障作用则主要体现在课程的机制建设以及管理协作、管理引导等多个不同方面,地域文化的缺乏带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可持续性与长效性下降,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因为课程教学的不流畅无法形成长效机制,导致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缺乏保障。因此,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突出地域文化的保障作用,以地域文化的教学保障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
三、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地域文化教育的主要路径
1.选择适宜的文化交流项目。地域文化从性质上来看,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心理观念等多个领域,包含的内容也是十分庞杂。选择合适的文化项目是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开展对留学生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留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地域文化主要集中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学校可以根据留学生的不同兴趣点开展个性化的地域文化教育。地域文化教育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需要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并且服务于社会的既有原则。
在选择具体的文化项目进行开展教学时,要注重以下方面。首先是教学的科学性,地域文化教育内容的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文化特点,符合客观规律,要能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其次是地域文化的形象问题,在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在提高文化自信的同时做到国家形象的维护。第三是文化选择的代表性,地域文化教育要能代表当地的主流地域文化,发挥出地域文化的带动作用。第四是专业性,在内容选择上不仅要契合当地的主流文化,还要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具有一定程度的开展价值,要有别于其他的教学形式。最后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照顾到大学生的实际心理和学习特点,兼具趣味性和参与性。
2.积极探索地域文化教学路径。现阶段,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严重缺失,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范本能够参照。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来看,有两种不同的教学路径值得探索:第一种,在原有课程大纲上设计有关地域文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内容,在原有的文化教学部分补充融入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教学内容,以此实现原有课程教学价值的丰富发展。此路径发展至今仍然是实现难度最小、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在此路径的指引下,通过对原有课程内容的扩展,将地域文化教育积极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来,最终形成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要求的地域文化教学课程理论实践体系。第二种,从服务社会实际现状的角度出发,在中外文化交流环节中迫切需要拓展开发的领域进行立足于现实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对文化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发展。此发展路径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实现教学课程规划和职业规划发展的有效结合,激发出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完善学习汉语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形成最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的地域文化教学课程。具体操作过程需要遵循发展规律、逐步扩展教学资源进行。
在此路径下,首先要对地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教学并在课后阶段进行拓展环节的教学内容的渗透补充,对地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发展,以此实现学生文化知识储备的提高,为日后的文化教学环节作铺垫。此外,在有关文化教学内容的课程教学中,还需要汉语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学课时的开展来介绍当地的主流地域文化,以此实现教学课程内容的丰富发展,增加留学生对自身所处地域文化的了解。此外,在各项条件逐步成熟发展之后,还可以对当地地域文化下的社会生活习惯进行系统介绍讲解。最后,在各项事业准备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开展文化传播的方向课,专门培养面向海外的文化传播人才,鼓励留学生积极开展地域文化的创新创业。
3.做好教学实践保障。地域文化教育要想真正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还需要做好教学实践方面的保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师资力量,在对外汉语教师培养上,要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师资力量的保障。在教师培训中,要融入文化传播知识、传播理论和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必要情况下,还可以拓宽教学主体,积极引入地域文化传承人、企业家等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引导参与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内容和质量。其次,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编写好有关地域文化的教材,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教学大纲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开展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对外汉语教学。首要参考地域文化教材在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文化传承的实际任务,还要积极承担起海外文化传播的责任。最后,选择符合留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传播的社会性和互动性的特征,[5]将地域文化教学与对外汉语产业和学科建设互相结合,做到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实现地域文化教学的深入发展。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切实连接对外汉语教学和地域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深入广泛地发展文化教学。在推行地域文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拥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能够有效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唤醒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合作交流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和地域文化教育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