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2-02-27孙冰沂房得阳
孙冰沂,唐 晶,房得阳,3
(1.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0000;2.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400000;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6-12岁儿童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重庆 400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的相关要求。教师作业设计的现状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如何有效结合学科特征,设计合理的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成为各教育工作者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结构特征
“双减”政策是对我国中小学生作业的一次全新性改革,政策背景下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调控,其根本还是需要从目标、原则、类型等结构特征方面进行全面把握。
1.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目标
(1)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螺旋提升。在当前的作业目标当中,知识掌握是作业目标的集中体现,反之对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却有着“选择性忽视”。知识的掌握是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但过于强调知识或者强调能力,容易使作业进入“光知识”与“光技能”的困境。在完成作业活动过程中,学生除了能够熟悉学习知识以外,还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反思和调解,实现学习的综合发展。因此,作业设计的目标中既要关注到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学生对学习能力的养成。要能够将知识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能力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
(2)减轻负担与提质增效双管齐下。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第一步。作业“量”和“度”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机械性地进行了知识演练和技能熟化,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开发。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难度低,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简单的特点。因此,作业设计的重点应集中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作业设计不仅要减负,更要提质增效。
(3)素养提升与教育生态并行不悖。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学生素养发展。高质量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更加关注怎样获得和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过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数学思维水平,使得数学教育成为生机勃勃、能够可持续生长的教育,并以此推动数学作业设计改革,改变片面教育评价导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进而形成良性教育生态。“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该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且涵养数学教育生态。
2.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是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要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来进行设计。作业的重心应与教学重点一致,教学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所以作业也应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融合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应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应注重学生从数学低阶思维到数学高阶思维的转换,从认知理解到实践体验的递进,举一反三解决系列问题,促使其内省化成长。
(2)开放性原则。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其开放性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潜能。开放性的作业设计包含时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方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过程的综合性和体验性,评价的民主性和多元性、结果的时效性和差异性等。
(3)评价性原则。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具备一般学习任务的共性,因此对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可以从传统的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这三个角度出发,以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目标分类法和克拉斯沃尔的情感目标分类法为理论依据,以非结构化的深层知识、高阶认知技能和高水平动作技能等预期目标的达成为现实标准,指向深度内涵的评价,进行灵活有弹性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3.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类型
(1)基础书面类作业。基础书面类作业主要表现为对概念、定理、规则的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的简单应用为目标的作业类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及时构建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认知结构。在设计作业时,应以知识结构体系为基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和知识掌握情况,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作业。
(2)探究表达类作业。探究表达类作业是通过过程引导学生探究陌生问题、解决结构型问题,研究开放性问题等的作业类型。作业设计多考虑思想方法的多样性、探究问题的通性通法和个性个法、解答问题的开放性等。这类作业可以是一道题的多种解答、学习新知识的体会与联想、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题目的推广、题目的变式、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问题发现的描述过程、问题解决的论证过程,数学文化的感受过程等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等多种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综合实践类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是指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实地测量、社会实践调查等社会生活实例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综合性问题为目标的作业类型。学生完成作业是一个同化知识、建构知识、转化知识的主动学习过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可以将某个单元或整个学期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结合起来,设计出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决的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数据分析观念以及严谨的推理能力。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综合知识结构体系。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检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大多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目的大多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所学知识形成稳固的学习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并成功应对考试。
1.作业设计缺乏个体差异
作业重复单一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特点之一,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是直接选取教科书课后习题和对应的教辅材料。作业成为知识演练和技能熟化的工具,这些重复单一的题型,很大程度上消耗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上有个体差异,作业内容设计没有针对性,作业任务量设计没有适度性,作业设计的受众上也缺乏分层设计理念。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变大,加深班级两极化,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作业设计缺乏生活应用
小学数学是一门极具生活气息与实践运用的学科,只有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当前,从大多数小学数学作业取材规律来看,教科书的习题是首选,其次是由教师自主设计变式题目,且这些作业练习大多都是数据的直接处理,与实际生活距离甚远。但数学不应该仅仅用来计算,而是应该成为帮助我们进行一些问题决策的工具。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才会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脱离生活实际即脱离问题情境,没有与现实情境结合,虽然锻炼了小学生的计算等能力,但却让数学远离了生活,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作业设计缺乏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往往会设计一些重复单调的机械性作业,大量的基础训练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菜单”。这种单一的作业活动形式严重缺乏探究的趣味性,长时间的练习更是使学生丧失了对于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生自主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甚至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盲目对付,根本无法达到作业设计的目标。当前,在一线小学中高学段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仍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学习能力方面只关注到了计算能力的提升,对于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少之甚少,这种对理论知识的偏重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只剩下“纸上谈兵”的尴尬。
4.作业设计缺乏素养导向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观提出,作业设计应从学生素养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巩固基础有余而核心素养培养不够,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例如,在小学中段“条形统计图”的某个作业中提到“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说出为什么7、8月份用水量多的原因吗”,从作业设计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在有意识地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但从学生的完成效果上看却不甚理想。对于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也是有迹可循的,虽然知识点有从生活实际出发,但是学生接触到这类题型的机会较少,无法形成敏锐的数学感知能力,缺乏对数学的生活化理解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双减”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决定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入了更有层次、研究性和选择性的新时代。因此教师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应以“双减”政策为导向,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针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始终贯穿作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1.注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性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该通过作业任务使学生参与认知,获得数学知识、数学过程、数学方法、数学价值的深度感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注重作业的目标性、开放性、评价性等原则,在内容和结构上以整体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为落脚点,进行灵活而又不失严谨逻辑的数学作业设计。
2.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以兴趣为指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如在西师版小学中段“万以上数的认识”中,学生学习大数的读写法后,如果延用原来的方法一味地做读写练习,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如果将数学以游戏的形式呈现,通过报数字炸弹的方式决定一位出题人和答题人,出题人负责出题,答题人在黑板上要写出这个数或者读出这个数,由其他同学做裁判,判断答题人是否正确作答。在这样简单而又紧密的游戏形式下,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是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在无形当中训练了学生的数感。小学数学作业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会思、善思、乐思”,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把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数学教学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的发展上都存在客观差异,所以对于学习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方面,根据学情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是解决个体差异性的最好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足有针对地进行改正。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要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师要能够根据小学中高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层次地设计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正巩固自身水平。另一方面,根据作业难度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设计也是数学作业设计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一线教学所配套使用的作业练习册中,作业题目难度高低不定,较高数学水平的儿童“吃不饱”,较低数学水平的儿童对一些较难的数学作业,即使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可还是无法达到作业要求,从一定程度上磨灭了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能够从作业难度上进行分层化设计,设计难度适中的作业面向大部分学生,使得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设计具有难度的作业给想要挑战的同学,让他们重燃对于数学学习的激情;而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来说,教师则需要将作业进行一定的处理简化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提升自信,改善学习能力。
4.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学以致用是作业设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加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不但可以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体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探索性、体验性和综合性等特点,需要学生手脑并用、书面与实践结合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践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同时,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能够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鲜活的生活素材,为小学数学学习搭建熟悉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经验和锻炼综合技能。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强化应用意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能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化数学的乐趣,进而加强知识梳理,远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更为有效。
5.凸显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多元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呈现出多样化教学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也应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作业选项,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实现作业开放多元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尝试创新作业形式,编制出适合班级学情的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从书面到实践,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与探索,体会数学的应用与价值,加深对于数学的思考。例如数学实验、数学比赛、数学演讲、数学戏剧、数学故事、数学绘本、数学项目等。这样的作业设计,一方面要注意彰显学生思维的个性,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思考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把握主观开放性习题的目的性、科学性、明确性和有效性,注意主观开放性习题的开放度及难度要求,不能将主观开放性习题弄成毫无目的或漫无边际的空想空说,应做到形式开放但目标明确、主题集中,同时不能因为开放多元而过于加大习题难度。
以“双减”为契机,需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指向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应是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核心内容的分析和教材的整合基础上,通过学生深度参与,获得数学的知识、过程、方法、价值的深度感悟,完善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迁移至新的情景,有效解决挑战性数学问题的学习,以促进知识建构、注重批判理解、强调信息整合,注重迁移应用、面向问题解决为基本特征,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与能力为目的,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