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探究

2022-02-27邵立玲顾春华

滁州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金寨红色旅游革命

邵立玲,顾春华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借鉴,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着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怀着对国家的无限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英勇奋斗,视死如归,以个人之小我成就民族之大我,书写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一件件革命事迹、一首首革命歌曲、一处处革命遗址不仅展现出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精神,还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能够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引。

红色,是金寨特有的底色。从1920年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刊物为内容的学习小组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金寨始终紧跟着党的步伐,用30年的热血革命见证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也让革命的红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传承和发展金寨红色文化,发挥其特有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红色热土的新活力。

一、金寨红色文化的特点

(一)红星闪耀,将星璀璨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烈士厅革命烈士名录墙上篆刻着11026人的名字。20世纪30年代,在金寨组建的12支主力红军队伍共计101169人,收录到民政部《中华英烈大辞典》之中的金寨籍县团级英烈500多人,占全国总数的五十分之一。而到新中国成立时,十万多人牺牲了,成了烈士,幸存的金寨籍老红军已不足一千人。

新中国成立后,幸存在世的老红军仅700多人,大部分成为师级以上高级干部。1955年至1965年,这里走出了600多位共和国的高级将领,金寨籍有59人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开国将军和数千名高级领导干部从这里走出,是全国著名的第二大“将军县”“将军的摇篮”。周维炯、徐守西、漆德玮、刘仁辅、蒋光慈、曾绍山、滕海清、林维先、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动农民武装斗争,以及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留下来的革命事迹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在绝境中愈挫愈勇,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二)星火燎原,红旗不倒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红军队伍的重要发源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地区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立夏节起义三次重要的革命武装斗争,先后组建工农红军队伍和创立豫东南和皖西革命根据地,为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被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金寨人民和第三次组建的红二十八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让革命红旗始终不倒;抗日战争时期,全县人民积极支援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作为大别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金寨还是中共安徽省工委和鄂豫皖区党委领导全省和鄂豫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政治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全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金寨作为鄂豫皖三省在大别山苏区的代表之一,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到解放战争时期,产生了在人民军队发展史上极为罕见的三支军事力量。[2]数支红军主力部队在这里整编、补充,重新投入战场。从这里走出去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新四军四支队,驰骋沙场,为国建立不朽功勋。从1924年金寨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建立到1927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最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金寨22年革命武装斗争不断,创造出“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革命的火焰一经点燃,就未曾熄灭。

(三)精神犹存,丰碑永驻

金寨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在“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影响下,历经28年的革命历程的金寨在1998年提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团结拼搏、创优争先”的金寨精神,这是对大别山精神的一种传承,也体现出金寨革命战争自身的特色。革命战争年代,金寨是中国革命实现重大转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根治淮河水患,金寨县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良田10万亩、经济林14万亩、移民10万余人;[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金寨紧随党的脱贫攻坚战的步伐,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高质量摘帽。2020年4月,金寨县71个贫困村、39344户129789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此外,金寨以县级城市组全国第二名、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是前二十名中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成为精神脱贫的典范。

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建设时期,金寨始终以对党忠诚和为人民奉献为宗旨铸就辉煌丰碑。艰苦奋斗始终是金寨精神的不变底色,勇于奉献是金寨精神的重要内涵,团结拼搏是金寨精神的突出特征,创优争先是金寨精神的内在动力。金寨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革命行动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见证,也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根本所在。

二、金寨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它体现出中华儿女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既展现中华儿女最为质朴也最为深沉的情感,又凝聚着全体中华儿女最基本的集体共识。“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体现鲜明时代特点,又要从历史财富中寻找理论源头和精神滋养,彰显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历史底蕴。”[4]红色历史是爱国主义精神最为直接的体现。在金寨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的革命斗争始终以民族精神为核心,无数革命先辈英勇奋战、舍生忘死铸就了金寨开始时间早、历时时间长、发展程度深的红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红色基因和积淀深厚的党史资源,也让金寨从偏僻的小山村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

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先后有10万儿女参军参战,其中在册革命烈士却仅达1.1万人。革命烈士刘仁辅在1929年成功组织领导西镇暴动,为建立地方红色政权、开辟皖西革命根据地立下不朽功勋。1930年夏,在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后,他领导党员、干部、群众转战于丛山密林,同年8月,在反敌人“清剿”战斗中,他子弹打光后,跳下山崖,身负重伤,在昏迷中落入敌手。敌人将他带到国民党六安县政府,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和残害,他大义凛然,刚直不屈。敌人见硬的不行,又企图用劝诱的卑鄙手段来对付他,此时刘仁辅满腔怒火,痛斥敌人:“我们共产党人不为名誉地位,不图升官发财,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为的是天下穷苦人民得解放!我们可以舍得一切,甘愿献出一切!”无计可施的敌人,最后残暴地用铁钉将他四肢钉在六安城门上示众。刘仁辅壮烈牺牲,时年45岁。敌人对他的亲属也不放过,全家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5]

革命先辈们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号召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人们渴望脱离水深火热生活的期盼下,展现视死如归的革命品质和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不论是顽强拼搏的英雄人物,还是舍生忘死的革命烈士,他们用生命铸就的钢铁长城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安宁,也将真挚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发挥到极致,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培养道德品质的价值遵循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要锤炼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6]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和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对个人来说,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基础,对政党来说,则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备品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奉党中央命令离开鄂豫皖苏区长征,省委临走前指示高敬亭要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工作,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坚持革命斗争。在与中央失去联系、屡遭敌人分割包围的情况下,高敬亭率领红二十八军高举中国共产党的旗帜,紧紧依靠当地群众的鼎力支持、积极配合,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奋力坚持。红二十八军以不足两千人的兵力,同地方党组织及其所领导的地方部队、便衣队,建立了遍及22个县的游击根据地,转战45个县境,最多时牵制敌方正规军约17万人的68个团,使自黄麻起义以来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的革命武装斗争得以延续和发展,[7]也使得大别山地区革命烽火经久不熄,书写21年武装斗争不断、28年革命红旗不倒的革命传奇。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老区人民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品质创造中国革命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在对党忠诚的坚贞、永跟党走的决心、为党分忧的行动中坚定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也凝聚了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三)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艰苦而光荣的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弘扬红色传统的核心所在。金寨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不仅是“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的不懈践行者,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光辉革命的忠实见证者。在今天,革命精神依旧焕发出活力,它成为革命事迹而为我们所铭记,成为革命遗址而为我们所瞻仰,成为革命歌曲而为我们所传唱,成为红色文艺作品而为我们所诵读。电视剧《上将洪学智》的主题曲《将军行》以慷慨激昂、催人奋进的曲调讲述两膺上将、国之功勋洪学智将军的传奇一生,也引导着我们探寻洪学智将军长达八十年的革命生涯;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参观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当年金寨县革命博物馆观众突破100万人次,让金寨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为更多人所知晓;“自顾须眉七尺躯,豺狼遍地问何如?为民不斩妖魔尽,留此头颅愧有余”的革命斗志,“齐同恶魔斗争,不惜流遍赤血。莫被敌人软化,定要痛饮黄龙”的革命抱负[8],“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革命精神,让金寨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热土,成为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圣地。

三、金寨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

金寨的红色基因丰富多样,精神丰碑永垂不朽。传承与发展金寨红色文化,是对共产党人坚守理想、坚持真理的政治品格的弘扬、对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继承,也是激励老区奋勇再向前的不竭动力。根据《2020年金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1219.6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6.5亿元,红色旅游逐渐成为发展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金寨以“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示范地”为目标,科学规划红色革命资源开发利用“一山一格局三基地”架构[9],将发展红色文化与发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文物保护进行深度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整合区域资源,拓展红色文化产业链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既有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皖西800里长绝美风景的金寨红岭公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梅山水库、国家生态保护区马鬃岭、龙津溪地等著名生态区是金寨具有天然氧吧特色的自然资源。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寨县内有不可移动文物36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0处,但大多革命遗址的空间分布散乱,存在景区建设“孤岛现象”,未形成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仅仅依靠革命遗址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会导致旅游资源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较低,不利于整体、系统地参观和学习,因而影响到区域红色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结合金寨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将打造革命圣地与旅游胜地相结合,形成“红+绿”的区域发展模式,与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研学游、景点游等相融合,以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为主题,以观光旅游为指导,既能传承红色基因,又能保护绿水青山,还能创造金山银山。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金寨县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是金寨红色旅游精品线中的部分红色旅游景点,将此类革命遗址与周边的自然资源整合成集中连片的旅游路线,让旅游资源成为参观和学习金寨红色文化的点缀,可以使红色旅游资源成为更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旅游资源。[10]

(二)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特色宣传品牌

金寨遍布绿水青山、革命遗址、文物古迹、宗祠庙宇,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淳朴的风土人情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金寨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作为中国第二大将军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金寨县内的花石乡大湾村、南溪镇大王庙、斑竹园镇朱氏祠以及具有完整“苏维埃城”之称的汤家汇镇等革命遗址有着皖西民居的民俗特色。以皖西大屋为例,同姓居民聚族而居,井巷连接、祠居合一,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形成浓郁的民俗民风和风水意识,[11]这不仅是红军成长的地理环境,还是其发展的人文背景。因此,在宣传和发展当地红色文化时,应以当地乡土人情、自然景色为背景,突出当地特色,集中优势力量打造红色遗址村,让红色文化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活力;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凸显红色旅游主题和特色,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力。金寨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奠定了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在大别山区抗日救亡民主运动中的政治领导中心地位,紧抓“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以及“两源两地”的定位,以革命老区的发展为契机,彰显地区红色旅游的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让游客能在参观过程中沉浸在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之中,也让老区红色文化的人、物、事、魂进一步焕发活力。

(三)注重游客体验,提升情景体验满意度

金寨革命遗址丰富,既有经革命战争年代沉淀下来的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名人故居,也有后世修建的碑林、博物馆、纪念馆等。革命遗址类与博物馆类的红色资源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讲解以及红色文化作品、革命先辈生活和作战用品等实物进行展示,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表现方式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但由于展品静态式的展现,游客以参观为主,表现手段较为单一,即单向输出而非双向互动,因此,难以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难以产生好的育人效果。

要克服以参观展示为主的红色文化宣传方式的弊端,就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考虑到游客在参观过程的方方面面,创设情景式参观形式,加强互动与交流。在以参观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旅游中,要通过游客和讲解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参观的体验性,提升游客自主性。首先,吸引游客深入参观和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博物馆,让游客在参观中能够身临其境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通过丰富的视听体验感受革命精神。其次,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改变,互联网和移动电子设备成为发布相关旅游资源信息、宣传红色文化的首选,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及时准确地公布相关讯息,大大提高游客的自主选择权和知情权,利用智能管理、智能服务、智能营销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旅游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开放性,也让新媒体功能的丰富与优化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同时,通过创造和展示具有地方特色和革命精神的文化产品,有利于吸引游客消费,增强游客对当地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最后,在旅游体验方面,需要考虑到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和衣食住行需求,应减少行程时间,提高交通便利度,完善相关配套餐饮、住宿、消费服务,优化旅游环境和提升生活体验,从而设计出最优旅游路线。例如,针对“合肥-六安-金寨-霍山-岳西-安庆线”红色旅游精品线,可以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联动周边旅游景区形成具有区域优势的红色旅游路线和自然景观观光路线,提供沉浸式的红色旅游环境,从而提高游客进行旅游参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金寨红色旅游革命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金寨红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幸福金寨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