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复合能力构建探究

2022-02-27杨永松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能力

杨永松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基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组建起来的新型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采、编、发资源,实现大集团协同作战,以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新闻信息服务为目标,推进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多点位、多样态的宣传报道,开辟了融媒体新闻传播新界面。形势决定方向,环境决定思维,行动决定成效。在时效性更强、服务标准更高、内容形态更加丰富多样的情况下,新闻记者亟待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解决媒体内容生态条件下的综合能力提升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挑战与任务,结合优秀典型案例探讨研究记者复合能力构建路径,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有益参考。

1 融媒体时代记者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融媒体时代,信息繁杂、数据量猛增,自媒体“业余新闻”泛滥,对主流媒体有效新闻传播产生了冲击。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要突出重围、塑造品牌,持续快速推出高品质的新闻报道是必由之路。伴随新闻信息采集密度、强度、复杂度叠增,一线记者需尽快完成个人转型与技能升级,更好应对新平台新岗位带来的质、量、效、能、绩多重考验,在媒体融合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优质高产需要能工巧匠,战胜市场离不开精兵强将。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新闻记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守正创新,不断增强个人综合素质,以多元化创作理念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完善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于一体的多样态新闻表达力,打造面向新战场新领域的融合力,迈开腿、张开嘴、睁大眼、敞开心,采编更多导向正确、积极健康、营养充沛的新闻作品,以优质内容展新貌、扬正气、促发展,持续优化用户的获得感体验感。

2 增强“四力”: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复合能力构建之基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环环相扣、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2],是好的新闻报道的力量源泉。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以全媒型、专家型记者为目标,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切实增强“四力”,不断提升作品原创力,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争当融媒新闻尖兵。

2.1 增强脚力

优质作品离不开真实材料,好新闻是靠记者双脚跑出来的。融媒体记者要把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亲身深入新闻现场、一线场景做采访调研。只有身临其境做好视听观察与记录,记者才能真正触发职业敏感捕捉信息丰富的“活鱼”素材,使新闻作品保持鲜活度、融入真感情,以独特视角作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引发用户情感共鸣。

2.2 增强眼力

新闻记者要具有观察、发现、判断、辨别的能力,能“慧眼”识材,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找准切入点、捕捉新闻点,练就挖掘细节、以小见大、讲好故事、揭示蕴含道理的真本领。同时,记者应在嘈杂声中保持清醒,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时巧用眼力,抽丝剥茧、辨伪存真,明是非、辨美丑,通过优质报道扬善惩恶、扶正祛邪,助力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

2.3 增强脑力

记者的脑力会影响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是新闻生产的原动力。新闻记者要坚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运用宏观统筹能力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组织解析复杂新闻线索的能力。并且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对新媒体和其产品的认识与研究,善于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全面、深入、透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通过鲜活灵动的视听信息为新闻报道赋予生机和活力。

2.4 增强笔力

笔力关乎新闻作品质量,是报道成败的关键。记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熟练掌握融媒体环境下的各类用稿写作技巧,巧妙、合理、快速地组织编配新闻材料,以真实自然、通俗简洁的文字解说新闻事件,以温暖的笔触、饱满的情感创作群众乐读爱看的视听作品,制作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可感性较强的新闻报道,更好满足用户现实需求。

脚力进现场、眼力辨细节、脑力促灵感、笔力讲故事。新闻记者要把增强“四力”作为今后的重要任务和行动目标。同时,新闻记者还要结合本岗实际,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有效提升各项实践操作能力。

3 新闻生产能力: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复合能力构建之须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全面熟悉新的新闻生产流程,在采编一体化的当下尽快适应不同角色切换,不断提升新闻发现力、新闻采访力、报道策划力、舆论引导力、团队协作力、信息服务力、融媒知识应用力等。

3.1 新闻发现力

新闻质量受新闻记者新闻发现力的影响。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是优秀新闻报道的基石,赋予新闻作品生机与活力。新闻实践一再证明,新闻工作者需要千种能力、万种能力,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闻发现力[3]。新闻记者只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提高对新闻素材的研判挖掘能力,精准择取含金量高的内容,发现理性的、前瞻性的线索,才能把深藏不露的新闻信息培育“出土”,通过媒体平台发出声音、亮出光彩,从而使新闻价值被人知、为人识,产生良好宣传效益。2014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报道《小村大事》荣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类一等奖。该新闻作品成功之处就在于记者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度,在吃透政策与洞察河南新农村概况基础上,从郝堂一个小村庄依靠创新实践带来的惊天巨变,揭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律与意义,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欢迎。

3.2 新闻采访力

新闻界素有“七分采访三分写作”的说法[4],因而采访力也是新闻记者创作优质新闻报道的必备能力。新闻记者应根据事件发展变化和内容传播需要,面向不同对象进行针对性采访,如通过目击者还原新闻事件、当事人解释新闻事件、专家学者评价或预测等。采访中,记者还要善于通过话筒和镜头把用户带入真情实景,赋予其多感体验,以更好地解释或揭示事实真相,多角度传递深层次、高价值的信息,增强新闻报道质感。2019年,贵州广播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专题《我是188万分之一》,选取小孩、青年、老人、返乡创业者、基层干部等6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采访对象,通过长期的伴随式采访获得了大量真实的新闻材料,最大限度还原了搬迁群众的生活状况。该新闻报道情真意切、生动感人,社会反响极好,2020年还获得了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为使采访达到预期效果,新闻记者要注重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好与受访人的关系,如坚持平等原则,相互尊重;坚持规划原则,科学提问,做好筹备与应急预案;坚持倾听原则,围绕主题深入交流;坚持同理原则,能够移情包容,等等。在采访现场需要出镜报道时,新闻记者还要注意调动思维、表达、应变能力,做到声心合一、声形并茂,强化新闻节目感染力与吸引力。

3.3 报道策划力

缺乏策划的新闻报道往往力单势薄、出口狭窄,容易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我沉没,难以形成集聚推广态势,无法有效彰显效果。对于一些重大题材和重大活动新闻,新闻记者既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新颖性,还要注重结合新闻内容与用户阅读特点进行操盘策划,以强大的规划、组织、协调、实施等综合能力,基于事实数据选好宣传角度与报道形式,或以小见大,或对比体验,以全媒体格局做好全程追踪、多维塑造、立体传播,多视角展现视听信息的精彩亮点,遵循新闻事件演化逻辑性增强表现力、感染力,使报道既有深度又生动好看。

2021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采编制作的《从十八洞村到沙洲村》,把视角聚焦在“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和红军长征“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通过访谈两个村的两代人,展现他们的激情、梦想与担当,有思想、见传承,主题突出、立意深远。经精心策划,节目采用“访谈+微纪录+活动”综合方式推进,通过省台3个频道与村村通广播、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等全媒体播出,并摄制短视频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推广,调动用户情绪,激发网友互动,使节目传播力、影响力得到持续发酵,获得了成功。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新闻记者不仅要坚持正确导向去挖掘新闻价值,还应开动脑筋与新闻产品线团队伙伴用心搞好策划,由浅而深地透过不同传播终端传递实用信息,使节目如投石入潭,层波荡漾、有序延绵,更好满足用户所谓“前倾体验”“后仰体验”等多层次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全媒体新闻报道保持活力、彰显威力。

3.4 舆论引导力

自媒体风起云涌的当下,人人皆可成为信息传播者。新闻记者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意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力,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抓精髓、判主题、见深度,以严谨的思辨和推理能力做出准确价值判断,及时在众声喧哗中亮明观点,分析归纳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使新闻报道起到良好引导作用,凸显主流媒体社会价值。比如,2020年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的记者在多方取证、真实记录的基础上,报道了《东丽中学家属院唯一公厕为“迎检”被街道强拆,居民“内急”成难题》的广播消息,为维护群众利益仗义执言,严厉批判了当地存在的违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形式主义问题,督促百姓“内急”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这一报道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合民意、暖人心,自然受到群众拥护。2021年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新闻作品获得广播消息类一等奖。此外,新闻记者要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认真践行“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新闻宣传理念,把握好新闻事件和用户主题的匹配关系,不断提高新闻叙述力、表现力、评析力,讲好老百姓的故事,做好新发展景象、新精神面貌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以符合广大用户思维逻辑的方式提高媒体平台公信力。

3.5 团队协作力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新闻传播生态环境迎来巨变,单一报道形式已无法有效满足用户更高阶段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特点日益表现为方式快捷化、内容碎片化、过程互动化,单凭个人单枪匹马很难有效应对全媒体格局的方方面面。更进一步说,随着人工智能催生新闻产出新模式,新闻记者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岗位,或者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种跨领域的综合岗位[5]。所以,新闻记者应该树立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秉承合作共赢精神,依托所在媒体平台,找准定位、融入团队,通过强强联合提高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话语权。据观察,目前很多优秀新闻作品皆由集体创作而成,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团队力量的展现。在新闻业日趋小众化、精英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下,只有新闻从业人员协作并进,共同推动新闻生产流程精准高效运转,才能使新闻产品精益求精创作出来,在不同渠道多点开花、绽放光彩。

3.6 信息服务力

信息爆炸导致信息冗余,如今不少用户因无谓的信息选择而浪费大量时间。新闻工作者要注重提升服务水平,从新闻信息传递者向贴心信息管家迈进。也就是说,融媒体记者既要有及时精选推送高价值新闻信息的能力,还要有梳理、整合、求证、分析以及深度解读新闻事件的能力,由简单的粗放告知向“净菜”式特需内容整合转变,为用户需求搞好增值服务。如央视的《这是真的吗》、凤凰卫视的《新闻鉴证组》等,基于读者互动做好深度调查,凭借严谨数据辨析真伪,对澄清真相、引导舆论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平台用户黏性大增。

融媒体时代,用户通过互动参与节目制作传播已属流行态势,“以用户为中心、超越用户期望”当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共同目标。不少广播电台开通了视频直播,与用户多种方式热络交流,对即时节目或后续安排产生了直接影响。新闻记者要善于从互动信息中总结用户需求走向,查找归纳用户的兴趣点、共鸣点,做好新闻产品生产研判,提高信息匹配能力,用心担负新闻生产者、传播者以及受众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助力提升平台美誉度。

3.7 融媒知识应用力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递由单向线性模式演变为网状交互模式,新闻传播强化了多维度、立体化态势。新闻记者应在系统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和广播电视学等学科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型采编模式,认真研读网络新媒体相关知识,全面了解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新闻元素运用技巧,熟悉不同终端的内容制作标准,结合实际掌握采访、出镜报道、撰稿、摄影、排版设计、录音、摄像、非线编辑、网络传输等综合技能,根据多终端需求做好稿件差异化、数字化加工,为“一云多屏”综合服务平完成多样态媒体信息分发,成为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行家里手。

4 新闻记者构建复合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能力的锻造来自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以及业务实践的反复检验。新闻记者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观察内外形势,找差距、补短板,用心钻研业务,通过苦干实练的丰富实践,锤炼履职尽责能力,以高水平原创力持续优化新闻产品质量,助力提升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核心竞争力。

4.1 观察分析

一是观察前沿科技与经济社会变化,了解数字传媒技术发展趋势,比如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的渗透等;二是观察媒体平台融合态势及生态环境变化,找准个人定位;三是观察行业优秀典型案例,找出工作差距,列出改进计划并逐项落实;四是观察用户需求变化,立足市场优化服务水平。

4.2 勤学精研

一是深学细悟党的创新思想理论成果,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前进方向;二是结合工作实际搞好自学,钻研各项专业技术,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三是向身边同事虚心请教,多与同行互助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与实用技术;四是积极参加继续教育、行业培训等业余学习活动,聆听业内专家指导,全面提升职业技能。

4.3 实战练兵

一是结合实际经常性温习演练提升技能,如语言表达、手机拍摄剪辑、网络传输等;二是不怕苦不怕累,敢闯敢干、勇挑重担,努力在实战中成长成材;三是创新进取,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改进方法、优化方式,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稳步向优质高产挺进。

5 结语

融媒体记者面对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应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觉、积极、主动落实“四力”要求,不断提升复合能力、丰富技术实践,要在新闻报道的质与量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努力推出表现力、影响力、感召力俱佳的精品佳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好记者。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