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视剧的创作和传播策略分析
2022-02-27王秀芳
王秀芳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随着技术的更迭,各种新媒体的涌现给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促进电视剧更好发展是媒体人急需解决的新难题。新主流电视剧追求年轻化表达,引起了众多青年人群的共鸣,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助力新主流电视剧的二次传播。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对当前新主流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试图分析当前背景下电视剧传播取胜的关键和需要避免的雷区。
1 当前电视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1.1 优势:电视仪式观和权威性的不可替代性
罗伯特·考尔克(Robert Kolker)在其著作《电影、形式与文化》论述到,媒介的仪式地位有赖于“真实”,而“现场感”的仪式范畴与“真实”密切相关,并且其重要性通过真实程度得以保证[1]。有学者指出,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2],如每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央视春晚”)的现场直播会打破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尤其是央视春晚主持人会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倒计报时,使节日氛围达到高潮,这无论是对于节目表演者还是对于观众来说,都是一种仪式化的参与。新主流电视剧的传播在此仪式感与权威性的加持下将更显其主流地位。
1.2 劣势:电视自身的弱点,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电视的劣势体现为受众易产生抵抗情绪、节目要求观众注意力集中且受众易受观看环境的影响。当电视台本应该正常播放各类电视节目,但在播放前后播放了时间较长的广告,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众的视听感受。此外,电视机的不便携性,也使得观众大量减少,只有在类似家庭这样的私人空间里,电视的使用率才会高一些。这就决定了新主流电视剧的播放媒介不能局限于电视一种,还要有其他媒体。
2 新主流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策略
2.1 内容叙事:还原历史面貌,传递时代精神
《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特困地区一带的农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觉醒之旅。新主流电视剧往往都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主线,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穿插虚构的情节与人物,并加以史诗般的叙事。
2.1.1 历史事件的具象化表达
“叙事是指一个故事的建构、发展和讲述的基本术语。我们在许多语境中都会使用它。”[3]《觉醒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为契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为叙事线索,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等人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赴汤蹈火找寻出路的故事。真实事件与真实人物,加上电视剧创作者对其艺术化处理,能够使人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时代,引发人们共情,激起他们的爱国之心。而电视剧《功勋》更是取材于国家首批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用单元剧的形式串联起功勋人物为国家奉献的一生。尽管《功勋》中8个故事的叙事策略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又几乎都选择了“切片式”的创作方法,呈现的都是功勋人物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从20世纪的动荡不安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从海上小岛到西北农村,从革命前线到后方科研,时代在变,人物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剧中人物赤诚的爱国之心,留给观众的是开阔的视野和宏观全景式的体验。
2.1.2 身份认同下时代精神的传播
认同是受众在观剧中重要的心理过程,观众在潜意识里会把自己投射在主人公身上,与其合二为一,并转化为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体。《功勋》中默默无闻的抗战老兵张富清,退役后一直为来凤县人民脱贫付出努力,但忽略了家人,因照顾不周,大女儿的智力受到了损伤,这种故事能引起观众共情,使他们潸然泪下。新主流电视剧中不仅有父子三人相继投身革命事业的坚定,还有为了科研而留下一身疾病的科学家,更有一心为公的基层公务人员,这些都让观众为之动容,让观众通过了解他人的故事,使自己的内心产生触动,从而形成一种身份认同。宣传意识形态是将想象内化为个人意志的过程。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构成了维系社会机构和上层建筑与个人意识之间的重要纽带。这样的一种身份认同的构建,使大众关注的重心从社会政治转向日常生活,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新主流电视剧可以使个人与故事人物、社会现实、时代精神联系起来,同时将个人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用更好的方式宣传主流意识形态。
2.2 人物塑造:摆脱刻板塑造,织补集体记忆
新主流电视剧以细腻的情感表达、朴实的事件描写深受大众的喜爱,抛弃了以往对于主要人物“众星捧月”式的塑造,将他们拉入平常人的生活环境中,以“平常心、平常事”搭建起与观众沟通的桥梁。随着新的角色出现,以往的记忆碎片被重缝与拼凑,大众的集体记忆被重新织补与重塑[4]。
2.2.1 英雄人物的平民化表达
中国人崇尚英雄,21世纪以来,影视创作者对以往“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与充斥着二元对立的英雄故事进行了创新性的拓展。如今的电视剧纷纷从“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转向关注不平凡的普通人。《觉醒年代》中,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性格洒脱,但前期与儿子的关系并不太好,这样对伟人家庭矛盾的描写实际上为观众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使观众能感受到陈独秀也有作为普通人的无奈,从而拉近了剧中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只有正视英雄的平凡,人物才更加立体。在《功勋》中,这种刻画英雄的平凡和普通人的不平凡的手法非常多,其中一个单元《无名英雄于敏》不仅讲述了于敏为中国氢弹事业隐姓埋名半辈子的故事,还呈现了他与家人、同事的相处模式,从不同角度使科学家“神”的形象回到“人”的形象。虽然于敏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但该单元剧也展现了其不为人知的一面,如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却是生活上的弱者,用物理理论计算却捕不到鱼,配偶生病去医院却买不到药,因为工作需要保密而招致闲言碎语,甚至连自家搬家都不知道。该单元剧通过一个个记忆碎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出了科学家于敏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
2.2.2 集体记忆的重新编织
在许多人的意识中,革命伟人出现在历史书里,出现在党史教育里,出现在各种影视剧里;脱贫攻坚出现在新闻报道里,出现在公益广告里,出现在乡村标语里。这些片段化的印象,深深地刻进人们的脑海中,人们通过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和观看众多影视作品,使其逐渐形成凝心聚气的爱国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片段化的记忆会逐渐模糊甚至最终消失,要想延续对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就需要不断加深观众对其印象。创作者将零星的记忆碎片编织成一张纵横交错的历史网,鲁迅、胡适、蔡元培一个个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的人物跃然于观众眼前,把观众的记忆串联起来,沉淀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5]。
以往人们对于扶贫工作的刻板印象大都是基层工作人员与村民斗智斗勇的故事,但《山海情》展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的勤劳善良,被封建思想残害的李水花因为一头驴和一口水窖嫁给了隔壁村的人,虽时运不济,但她也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即便后来丈夫瘫痪她也不离不弃,成为闽宁镇脱贫的领军人物。该剧中虽然也有李大有这样顽固的村民和注重形式主义的麻副县长,但也展现了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观众缓缓展现了脱贫攻坚的漫长道路。
2.3 类型元素:增加幽默表达,吸引年轻观众
从本质上来说,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文化样式,通俗性、商业化是其题中之义。因此,电视剧的基本生存方式就是类型化。类型化是各种文化意旨通过电视剧的形式得以有效传播的可行路径,是电视剧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随着年轻观众群体的壮大,新主流电视剧中加入了很多类型元素,如爱情、喜剧等,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
2.3.1 加入喜剧元素,中和主题严肃感
《山海情》使用西北方言,不仅还原了西海固的那股“乡土”味儿,还为后面与来自福建的帮扶人员沟通困难产生一系列的趣事增添了喜剧效果。在情节设置上,展示了作为人的全面性,马家兄弟和凌一农教授因价格和蘑菇收购商大打出手,三人自信满满回来时却鼻青脸肿,反差式的处理强化了喜剧效果。《功勋》中,黄旭华的妻子为了不让女儿拿本就紧缺的大米喂鸡,就将小鸡煲汤,女儿得知真相之后哇哇大哭的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在新主流电视剧中加入喜剧元素,实现了在严肃的时代背景下的轻松化表达,让故事在沉重的时代大背景下多了一种趣味性。
2.3.2 加入青春偶像元素,吸引年轻群体
在新主流电视剧中,邀请了众多青年演员参演,这些青春偶像元素的加入来自对市场的考量,能体现出一种对青年文化的思考。首先,加入的爱情元素与青年群体的心理状态契合,如《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和柳眉朦胧的爱情,《山海情》中马得福和水花相爱却不能厮守,《功勋》中数位无条件支持配偶工作的丈夫或妻子……
另外,这类电视剧中对“青春须早为”“青春须有为”等主题的展现也激发了青年观众的进取之心。例如,《觉醒年代》中陈延年“智擒”张丰载,使其承认污蔑陈独秀先生等情节,诠释了那段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岁月;《山海情》将目光投向涌泉村里的年轻一代,得福、得宝、水花等农村青年虽出身贫苦,却眼含光亮,他们敢想敢拼敢闯,激励着众多青年奋发向上。
2.4 互动营销:借助平台,受众参与狂欢
在融媒体语境下,网络为新主流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官方借助各种媒体平台拉近了电视剧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多种媒体平台,能够让观众参与其中,最终使其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讨论声中实现电视剧的二次传播。
2.4.1 官方借力新媒体来获取流量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短视频平台的强互动性成为宣传电视剧的又一重要阵地。例如,《觉醒年代》官方就借抖音平台发布了大量剧中的精彩片段,其中剧中鲁迅和毛泽东的出场片段在平台上引起一阵高潮,吃“人血馒头”的场景给不少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受到“安利”去观看电视剧。不仅如此,还发布了拍摄花絮和演员采访视频,借演员之口说出他们的拍摄心得和对伟人的理解,由此拉近了观众、演员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吸引观众浸入历史故事之中,与那段历史中的人物感同身受。
这种利用短视频平台宣传电视剧的模式,有助于电视剧实现“破圈”,在稳定固定观众的基础上,吸引其他短视频平台用户,形成良性传播。
2.4.2 网友二次传播引狂欢
对于新主流电视剧的大火,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对其进行二次传播也是重要的推手。在二次传播中,观众并没有刻意地传播此剧,而是因为一些关于剧集本身的话题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从而观众对其进行了传播。例如,2020年高考作文主题与《觉醒年代》的内容切合,在新浪微博上“觉醒年代yyds”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名。并且,《觉醒年代》完播之后,还出现了大批“觉醒年代后遗症者”,抖音的头部网红“leon陈”就属其中一员,其与大学舍友合拍的“校园版觉醒年代”以轻松诙谐的方式消解了电视剧带给观众的沉重氛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而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站”)作为年轻人的潮流文化社区,有大量关于电视剧的同人剪辑,网友们更是运用自己的技能与才智圆梦《山海情》中得福和水花的感情线,使陈延年与其扮演者张晚意进行时空对话。这些行为都包含狂欢化中的乌托邦色彩,在狂欢中蕴含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期待。网友们正是通过这种狂欢实现了对电视剧的良好宣传。
2.4.3 充分借鉴多平台流量优势,对话青年观众
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年轻用户居多,短、平、快是平台的特点;微博平台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哔哩哔哩是年轻人的潮流文化社区,其侧重二次元和弹幕的挖掘与发展;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和爱奇艺等视频播放软件汇集了海量影视资源,扩大了用户观看视频的选择范围。每个平台都有各自的流量优势,乘着流量的快车达到宣传的目的,不失为一种与青年受众实现及时互动的方式。近年来,不少电视节目制作者邀请流量明星参与演出,被无数网友诟病,抛开感性的判断,反观其数据会发现,有偶像明星参与的电视剧的青年观众占比颇高,甚至一些不被看好的电视剧也因流量效应在吸引青年观众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另外,偶像的正面引导对粉丝的影响很大,粉丝会为偶像的正能量行为感到自豪,也会在无形之中接受正能量内容的渗透。如果流量不被定义,电视节目制作者通过创造流量新人的方式,利用偶像与粉丝的附着关系,同样可以达到宣传的目的。因此,剧方应将电视剧的具体情况与各个媒体平台特点和优势结合起来,进行多平台推广,与青年观众对话,从而使其在青年观众中得到有效传播。
3 结语
新主流的概念本身弥合了商业和主流价值观的缝隙,与过去的主旋律电视剧相比,新主流电视剧更加灵活。随着观众的喜好发生变化,过去影视营销惯用的手段和收视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弱,而口碑、影片质量、内容则成为观众选择的要素,新主流电视剧将类型美学和主流价值观进行成分对接,以较强的观赏性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其创新性表达对当下国产电视剧创作走出瓶颈具有重要启示。